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梁、隧道和涵洞都属于特殊路段,情况复杂,容易发生事故.因此,通过桥梁、隧道和涵洞时,必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并且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3.
4.
主要以技术角度,从技术标准、设计方法等客观方面探讨了永久性桥梁和涵洞的使用年限,水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陈国辉 《摩托车》2005,(12):42-42
目前各地新修了很多公路和隧道,使公路的坡度变缓、路程缩短,大大方便了车辆的行驶。但骑摩托车过隧道时要多加注意,安全驾驶,以防在隧道内发生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1.摩托车突然进入隧道后,由于光线由亮突然变暗,驾驶员的眼睛容易出现盲区,眼前变黑。所以骑摩托车进入隧道前一  相似文献   

6.
结合赤水至望谟高速公路黔西至织金段项目,对公路涵洞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钟杰  李本伟  任德庆  彭浪鸣 《公路》2021,66(8):124-130
为保障大件设备顺利运输及沿线桥梁的结构安全,需要对相关桥梁开展通过性评估工作.以四川省政府重点项目神华天明电厂新建工程大件设备运输保障工作为依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普通公路大件设备运输的桥梁通过性评估体系.按前、中、后3个工作阶段对评估体系进行了分解,并介绍了检测、检算及评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及重点.该评估体系不仅...  相似文献   

9.
10.
汪国昭 《汽车运用》2004,(12):35-35
行车方法汽车在雾天行驶,驾驶员视线模糊,驾驶员视距变短,应低速行驶;不仅夜晚,就是白天也要开启防雾灯和小灯,以便驾驶员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况;多鸣喇叭,以引起其他车辆及行人的注意;当能见度极低时,应及时选择适当地点暂时停车,并开亮示宽灯,待大雾消散或能见度提高后再继续行驶。  相似文献   

11.
贾为民 《驾驶园》2010,(7):69-69
1、通过一般的弯道时,选择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转弯路线:在转弯时既想要快速通过弯道又不希望产生太大的离心力便转过弯道的话,就必须充分利用道路的宽度,尽量以趋于直线的大弧度来转弯,所以,在转弯开始前要沿着弯道的外侧进入弯道,到中间的时候要沿着弯道的内侧行驶,也就是说在弯道弧顶的地方应该紧沿着弯道的内侧行驶.  相似文献   

12.
邢文榜 《中外公路》2011,31(3):217-220
为保障超重大件运输安全通过承载能力不明的桥梁,必须对桥梁的通过性进行快速评估,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补强措施.笔者介绍了国内外承载能力快速评定方法,分析了其对大件运输快速评估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小荷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的桥梁通过性快速评定思路,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李艳华 《公路》2001,(12):107-109
桥梁与隧道的管理不仅涉及大量相关的活动,还涉及到业主、经营者、咨询商、承包人、职能部门和用户间的合作,因此,要保证交通安全、车流畅通及优化使用有限的预算资金,必须有一个专业的、组织良好的运营和维护计划,该文主要介绍维护工作、管理组织和合伙人,以及一个正在由丹麦道路管理局开发的基于WEB的桥梁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16.
1)通过一般的弯道时,选择先外侧后内侧再外侧的转弯路线。在转弯时,若想快速通过弯道又不希望产生太大的离心力,就必须充分利用道路的宽度,尽量以趋于直线的大弧度来转弯;所以,在转弯开始前要靠着弯道的外侧进入弯道。到中间的时候要靠着弯道的内侧行驶,也就是说在弯道弧顶的地方应该紧靠着弯道的内侧行驶;在过了弯道弧顶之后,再切回弯道的外侧,靠着弯道的外侧驶出弯道,即过弯时要选择“外-内-外”的转弯路线。  相似文献   

17.
18.
《中外公路》2005,25(5):16-16
2005年8月26日,西藏拉(萨)页(嘎)机场公路新改建工程完工。  相似文献   

19.
胡军 《路基工程》2018,(3):204-208
以广州市地铁8号线北延段同德围—上步区间下穿北环高速西槎人行涵洞为研究对象,运用Midas GTS NX建立数值模型,通过对比人行涵洞有无进行加固措施的情况下,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对人行涵洞的沉降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为盾构施工的超前控制提出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驾驶员在隧道中间段因驾驶疲劳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对隧道驾驶疲劳唤醒段设置长度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疲劳唤醒段的刺激量与其产生疲劳唤醒后对驾驶员的唤醒程度以及唤醒维持时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蓝、紫、青3种色彩,3种亮度及5种刺激持续时间共45种不同刺激量组合下疲劳唤醒段的静态唤醒试验,研究隧道疲劳唤醒段不同刺激量对被试驾驶员唤醒程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刺激量与唤醒程度的相关关系模型,得到疲劳唤醒段刺激量应不低于8.84 cd·s/m2;最后,分析不同刺激量的疲劳唤醒段对驾驶员唤醒的维持时间,建立不同运行速度条件下疲劳唤醒段刺激量与唤醒维持时间的相关关系模型,根据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侧壁可设置的最高亮度,得到不同运行速度下隧道疲劳唤醒段应设置的长度。当设计速度为60、80、100 km/h时,第x(x∈[1, N-1])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分别为160、200、220 m,第N处疲劳唤醒段的设置长度应保证剩余路段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且不低于65、80、9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