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以高效、清洁、价廉为人们所青睐,世界各国对液化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信息部门预测,从1997年到2010年,世界清洁能源天然气的用量将增长一倍以上,为了满足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只有大幅度提高KNG船船队运力。正因为LNG的开发和LNG海运需求量日益扩大,从而推动了LNG运输船舶的建造  相似文献   

2.
江南 《海运情报》2005,(7):23-24,30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的清洁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订造的LNG船已达到105艘,按平均船价2亿美元计算,总船价达200亿美元,约为全世界订造的邮轮总价的2倍。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称。1986~2000年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从16.2万亿立方英尺上升到23.3万亿立方英尺,其中40%的需求增量依靠进口满足。据EIA发布的《2005年能源展望报告》估计,未来20年内,美国天然气消费量将从2003年的22万亿立方英尺增长到2025年的近31万亿立方英尺。除加强本土阿拉斯加的供应外,从国外进口仍将是美国LNG供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月8日,中船集团所属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17.2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船"巴布亚"命名仪式在上海长兴岛举行,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出口LNG船,"巴布亚"号顺利建成标志着我国LNG船建造步入"新常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众所周知,天然气是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能源,我国近年来对其需求高速增长,已将其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绿色能源之一。而近两年,随着各地雾霾问题的出现,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备受社会重视,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4.
液化石油气(LPG)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天然气低,是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能源。一些国家已指定LPG为本国的气体能源,世界上的LPG需求可望增长。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下半年起出现了LPG船订造热。  相似文献   

5.
梁志勇 《中国修船》2009,22(2):11-13
随着世界各国对LNG这种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作为LNG的运输工具,全球LNG船船队规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当今全球LNG船修理中心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东和西欧三个地区,同时新进入者不断增多,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2008年,全球主要修船企业修理LNG船71艘。  相似文献   

6.
《中国船检》2010,(2):83-83
随着气候变化和我国能源转型对快速发展天然气诉求的日益增大.预计2010年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达到200亿立方米.净进13量比重将达20%。相关调查数据也显示2010年国内将需要38艘LNG船,到2015年将超过65艘,我国对LNG船的需求将会出现一个黄金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强,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运输方式主要有:常规陆路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等。文章主要为突破和解决小型LNG加气船LNG燃料供应系统关键设备设计和研发问题,提升核心系统和装置国产化率。  相似文献   

8.
殷毅 《中国船检》2012,(11):30-32
2010年8月,一艘被誉为我国长江混合动力第一船的"武拖轮302号"在武汉首航成功。这是一艘使用柴油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燃料的双动力船舶,其最大特点是"低碳航运",被媒体称"实现了中国内河航运清洁能源船舶‘零’的突破"。整整两年时间过去了,虽说全国各地相继有多艘"蓝色动力船"试航成功并投入运营,但似乎有些"雷声大雨点小"。那么此类"低碳船"到底命运几何?国家对内河船使用LNG这一清洁能源给予哪些扶持政策?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原副司长胡卫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能源利用备受关注。其中,天然气作为新型的能源,凭借其清洁环保与经济高效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天然气分布并不均匀,需要通过运输供应能源。现阶段,管道与LNG船是运输天然气的主要方式。在LNG船舶装卸过程中,装卸模拟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确保LNG船舶的安全运营,本文结合LNG船舶的作用,并应用了云模型技术,使得LNG船的各方面性能获得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传统柴油机的排放已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公约要求,使用清洁燃料的LNG动力船已成为主流趋势。LNG燃料具有储量大、经济性好、排放污染小等特点,但由于其本身物理特性及船舶设计,LNG动力船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针对天然气漏泄引起的爆炸和着火,文章介绍了LNG动力船舶的通风设计和可燃性气体的检测,通过加强通风、安装气体探测器、使用全熔透对焊接头管路等措施[1]有效防止天然气漏泄,提高船舶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1.
黄俊林 《水运管理》2000,(12):13-15,23
作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以高效、清洁、价廉为人们所青睐 ,两次石油危机为天然气迅猛进入能源市场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许多国家正在调整其产业结构 ,使得天然气在常规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不断上升。目前 ,天然气消费在发达国家已占 2 5 %左右。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天然气运输市场前景颇为看好。当前 ,如何发展我国自己的LNG船队 ,满足国内LNG船运的需要呢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一、发展我国LNG运输的紧迫性1 我国经济进一步腾飞的需求高效、清洁、价廉的能源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仍处于高价位,各国将能源消费纷纷转向天然气,不少国家准备大量进口天然气。因此,对天然气的海上运输工具——液化天然气(LNG)船的需求将显增加,而且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LNG船市场需求扩大,必然推动造船企业增加投资,加大对LNG船设计和建造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随着设计与建造技术的提高,船用材料的不断改进以及订购数量的增多,LNG船的造价将下降,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及未来几年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运文献信息》2007,(3):2-2,4
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和各种有害物质排放激增,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清洁的、热值高的天然气能源正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天然气工业成为世界各国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石油的2/3,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石油和煤炭。煤气热值为3000多大卡,而天然气热值高达8500大卡,可见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相似文献   

14.
动态     
<正>中国内河第一艘LNG船在武汉成功试航2010年8月3日晚,中国内河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在武汉成功试航,实现了内河航运清洁能源船舶"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全球LNG贸易与LNG船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液化天然气以高效、清洁、价廉为人们所青睐,世界各国对液化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信息部门预测,从1997年到2010年,世界天然气的用量将增长一倍以上.为了满足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只有大幅度提高LNG船队运力,从而推动了LNG运输船舶的建造市场.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5年来,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进口天然气对国内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运作为液化天然气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运量大、费用低、可灵活...  相似文献   

17.
李扬 《水运管理》2003,(5):18-19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当前我国天然气占能源消费不足3%。由于天然气是非常清洁的能源,为了保护环境以及处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将快速增加。据预计,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在2010年将增加3倍以上,到2020年将占基础能源消费的11%。按照我国现有的储量和产量,到2010年每年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将达210亿立方米,2020年每年的缺口为650亿立方米,因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势在必然。进口天然气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陆上管道运输,二是利用船舶海上航运液化天然气(LNG)。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普及,能源结构中液化天然气的比重逐渐超过了煤炭和石油,成为工业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液化天然气需求的剧增对其运输和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海上液化天然气运输的主要途径,LNG船舶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LNG船的瞬时泄漏原因和扩散过程,应用数学模型对瞬时泄漏和扩散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由于国际社会对煤热电站的环境污染和核电站安全性日益关注,对生活用清洁能源的需求快速增加,许多国家近年都开始扩大LNG进口。特别是从未来10-20年的长远趋势来看,LNG清费量和进口量将会以快速增长,加上大量旧船的替换,无论从短期或中长期来看,都需要大批新船。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安全而廉价的清洁能源,储量丰富且运输方便的液化天然气(LNG)在亚洲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在此影响下,LNG的开发和海运市场也将日益增加,LNG运输船制造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多家亚洲LNG造船商更是集体发力推动市场进程。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