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勇 《隧道建设》2004,24(3):47-50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大跨隧道,选择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正确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本文以宝兰铁路增建二线新王家滩双线隧道的施工为例,介绍了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初期支护变形和几次坍方的处理,分析了变形和坍方的原因。并对今后类似条件下隧道的施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特别是软弱围岩施工一直是困扰隧道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洞口段浅埋软弱围岩极易发生变形破坏甚至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陷灾害。龙洛隧道北洞口浅埋段即因洞内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地表塌坍灾害。为控制坍方和地表塌的发展,提高隧道周边围岩的自承载力,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采用地表锚管注浆加固方法进行洞内坍方位置上方土体围岩加固处理,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那马隧道坍方处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隧道建设》2008,28(1):89-92
详细介绍了黔桂铁路扩能改建工程中那马隧道由于地质突变导致隧道出口坍方的基本情况、坍方原因和坍方处理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该坍方处理方案安全、合理、可行,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隧道施工坍方的处理为实例,介绍了管棚法和坍腔注浆综合处理隧道坍方的技术和工艺。文中首先介绍了新建隧道的工程概况,并分析了坍方的原因,然后就坍方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厦蓉高速公路高尧隧道施工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浅埋段软弱围岩、岩体破碎带、软弱夹层、地下水等,致使隧道施工难度及风险性大大增加,隧道施工中多次出现变形坍方。针对隧道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在施工期应用适合的地质预报方法,较好地预测了该隧道的围岩地质情况,保障了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朝宏 《公路》1994,(9):26-28,61
大断面,不良地质隧道施工的坍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对成渝公路重庆段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方,按其规模大小提出了处理原则与措施,在总结施工坍方经验的基础上,还提出了预防坍方的设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南风坳隧道坍方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特殊地质容易产生坍方,往往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以南风坳隧道为例,分析其坍方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类似的坍方发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五指山特长公路隧道发生的特大突涌水坍方的灾害发生过程分析,认为成功排泄坍方体前方的积水是处理坍方的关键所在,并运用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查明了坍方体的大致范围。本文主要介绍采用迂回导洞技术进入主洞坍方体前方实现泄水和坍方处理的施工技术。结果表明采用迂回导洞泄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排泄主体隧道的涌水为坍方的治理创造条件,而且也为隧道的继续开挖提供了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软弱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隧道开挖后由于地应力重新分布,使隧道周边产生较大的松动圈,若施工方法和工程支护措施不当,易发生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甚至坍方等安全事故。根据隧道实际地质条件,在对掌子面采取有效预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实现大断面甚至全断面非爆破开挖,使用先进专业设备,能够有效克服目前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隧道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管棚及注浆加固在隧道坍方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桢楹 《公路》2004,(6):173-176
在温州红岩隧道松散坍方地段,应用管棚、注浆加固方式,结合强力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顺利通过了长达23m的松散坍方体。  相似文献   

12.
曹桢楹 《隧道建设》2004,24(3):62-65
介绍在温州红岩隧道松散坍方地段,应用管棚、注浆加固方式,结合强力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顺利通过了长达23m的松散坍方体。  相似文献   

13.
李伟平 《公路》2011,(8):293-298
目前公路隧道主要采用以喷锚构筑法(或新奥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工程经验类比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形式,隧道施工期间主要的风险是大变形与坍方,运营期间主要的病害是裂缝与渗漏水.国内公路隧道施工现状不能完全与设计体系相匹配是公路隧道目前主要的矛盾,而粗放式施工的现状是导致隧道运营期间出现病害的重要因素.作者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试图...  相似文献   

14.
浅埋大跨隧道坍方冒顶处理方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隧道属于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围岩既是开挖对象,又是支护对象,隧道开挖后,原有的受力平衡被破坏,围岩在自重作用下,应力重新分布,构成新的受力平衡体系.因此准确掌握地质情况,充分了解围岩的性质,紧密结合隧道跨度及埋深等情况,以采取合理有效的开挖方式和支护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隧道坍方的发生,还能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工期和节省工程投入.结合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龙头山隧道右线进口段坍方冒顶事故,剖析浅埋大跨隧道坍方冒顶事故原因,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地面下留下了许多不规则的采空区,上覆的岩层冒落塌陷,自下而上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并引起地表变形,给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年代久远的小煤窑采空区,对隧道工程危害极大,易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开裂、沉降甚至发生坍方,个别隧道运营期间仍在整治。目前采空区隧道的设计理论尚不完善,实际设计、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措施基本以工程类比及施工实践为主,采空区是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典型的地质灾害情况之一。本文对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相关地质灾害的处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鞍子河电站引水洞坍方段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复杂地质条件中的山岭隧道,如果地下水也非常丰富,则在开挖中很容易出现较大面积坍方,危害极大。治理工作需要分期进行。着重阐述了引水洞坍方段处理技术和基本施工步骤。  相似文献   

17.
凉风垭隧道北口段施工中,出现了洞口地表滑裂、洞内坍方、大变形等病害。本结合工程实施情况,分析了病害的原因,并对其整治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可资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隧道地质的实际情况,对某隧道坍方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该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坍方的发生、发展及破坏过程,探讨了隧道坍方的内在原因,说明了倒V形泥质夹层是隧道坍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结合山平高速公路鸳鸯会隧道左线LK182+596处的坍方实例,分析了塌方原因,介绍了黄土隧道塌方的处理过程,提出了黄土质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杨家松 《隧道建设》2015,35(4):359-363
隧道开挖后受地应力影响极易发生变形,严重的将导致坍方等安全事故,若侵入结构还需要二次扩挖处理。为保障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安全,避免二次扩挖,结合国内外隧道的典型案例和经验,从分析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出发,针对不同的软岩类型,对预留变形量、预加固措施、弱爆破的基本原则,综合信息方法、支护措施、施工要点等内容进行归纳研究。研究表明:1)预留变形量选择要充分考虑隧道的最大地应力和不同软岩物理特性的影响;2)上台阶采取有效预加固措施后,可以实施大断面开挖;3)不同地应力环境,必须根据信息成果,针对变形特征优化设计支护参数后,变形完全能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