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设置间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横向接缝传荷、传力杆剪切、传力杆弯曲、水泥混凝土承受的传力杆压力,以及对路面板底拉应力的影响,采用布拉德伯利(R.D.Bradbury)传力杆实用设计验算公式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EverFE,对传力杆设置间距进行探讨。结合试验观测,认为当路面板厚度大于24 cm时,传力杆间距可以适当增大。这对节省传力杆钢筋用量、合理控制公路建设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力杆与混凝土界面的接触应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失效机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接缝处设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交通荷载和温度变化引起的传力杆与混凝土界面的接触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轮载或者温度变化作用下传力杆与混凝土界面存在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在传力杆顶部和底部存在压应力集中现象,在传力杆两端存在拉应力集中现象,致使界面处容易产生初始裂缝并被挤碎,传力杆松动量增大,传递荷载能力降低,甚至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损坏。  相似文献   

3.
水平安装误差时传力杆工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鹏  田波  牛开民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6):62-66,108
通过对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传力杆和对摆放位置存在偏差的传力杆进行拉拔试验,发现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中喷塑处理可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传力杆的设置要求,同时发现传力杆角度的偏差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两侧50cm范围内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通过弯曲疲劳试验,评价了不同水平安装误差条件下(0°、5°、10°、15°)的接缝传荷能力衰减...  相似文献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所有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设置传力杆,并且提出了加大传力杆直径的要求,因此刚性路面的钢材用量急剧增加。近年来,国内外钢材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将面临着大幅提高成本的局面。此外,钢筋由于接缝渗水容易导致锈蚀,而且钢筋表面硬度过大,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极易导致与水泥混凝土接触面的损坏。因此,急需寻找一种钢质传力杆的替代品。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的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拟尝试利用填注混凝土玻璃钢管作为路用传力杆,就此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并在野外修建了试验路。理论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填注水泥混凝土的玻璃钢管代替传统的钢质传力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王警辉  张家科  李一凡  孙陈 《上海公路》2022,(2):7-11+60+164
为分析疲劳荷载作用下,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传力杆与周围混凝土间变形和损伤情况,以及传力杆失效机制,使用MTS试验仪对单传力杆结构试件进行了循环荷载加载试验,分析了传力杆结构的变形规律和损伤情况,揭示了水泥混凝土道面传力杆结构的疲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越靠近界面的传力杆位移变化越大;荷载加载初期传力杆变形量大,随荷载增加,变形量渐趋稳定;加载距离越大,传力杆松动量增加速率越大,越容易失效;疲劳加载造成传力杆底部混凝土脱落,并逐渐破坏至失效。  相似文献   

6.
刘卫东  田波  彭鹏 《中外公路》2013,33(1):81-83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横向裂缝病害,提出增补传力杆技术,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要点.在广西绕城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修复期间对道路的干扰较小,养护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和横向裂缝病害,提出增补传力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要点.通过在广西绕城高速公路的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接缝的传荷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修复期间对道路交通的干扰较小,养护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借助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传力杆应用于路面断板维修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种形状断板加装传力杆的效果,并对该维修措施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讨论。根据分析讨论可知,将传力杆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板的维修中是有效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断裂板加装传力杆维修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设置接缝来减小温度和湿度的约束,降低温度和湿度应力,进而控制水泥混凝土板的开裂损坏。然而,接缝是水泥混凝土板的薄弱部位,随着行车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和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接缝传荷能力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而产生唧泥、错台、断板等病害。因此,《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要求重、特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每条横向缩缝均应设置传力杆,以提高板块之间的传荷能力,分散车辆荷载应力。  相似文献   

10.
使用刚性路面有限元程序ISLAB2000对横向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加设传力杆进行模拟,分析讨论了加设传力杆的即时理论效果.同时,使用密歇根州与华盛顿州DBR路段、FWD检测数据验证了加设传力杆理论效果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当裂缝传荷系数大于89%时,传力杆的加设将不会提高裂缝的传荷水平.而不考虑温度梯度情况下,DBR处理后...  相似文献   

11.
分析使用DBI方式插入传力杆对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多工况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接缝的数值模型进行分析,明晰了传力杆间距、尺寸、埋设深度,以及布设方式对传力杆接缝传荷能力的影响。通过路面结构足尺试验,考察了接缝的传荷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传力杆实测的剪力传荷趋势与解析理论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传力杆位置探测与传荷能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采用支架法和DBI法施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传力杆空间位置的现场探测表明:传力杆的支架法施工质量要优于DBI法施工质量,同时得到了路面施工结束后的传力杆空间位置偏差的范围和主要规律。继而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传力杆不同偏差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应力分布和传力杆偏差所造成的路面主要破坏形式。并通过室内疲劳试验,评价了传力杆不同偏差情况下(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0°,5°,10°,15°)的接缝传荷能力衰减规律。最后对疲劳试验后的试件进行逐级加载,估算了传力杆的松动量,验证了接缝传荷能力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刚性路面传力杆空间位置偏差问题,建立了Winkler地基上考虑层间接触状况的等平面尺寸双层路面结构模型,计算了传力杆位置偏差(水平偏角、竖直偏角和埋深偏差)对接缝传荷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三元非线性回归构建了接缝传荷能力预估模型,提出了模型的荷载修正系数η1并推荐了其取值范围.经FWD实测弯沉传荷系数的验证,修正后的预估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位置偏差传力杆刚性路面的接缝传荷能力.传力杆水平偏角对弯沉传荷系数影响较小,随着竖直偏角的增大,传荷系数呈线性较小,水平偏离15°时,传荷系数降低约12%.传力杆布置于面层中部时,传荷能力最大,埋设位置偏上或偏下都将引起传荷系数的下降,偏下2 cm时降幅可达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路面雷达、贝克曼梁、落锤式弯沉仪(FWD)等设备对缩缝带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状况进行检测,并通过钻芯取样对各种检测脱空方法的准确率予以比较。在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建议缩缝带传力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角脱空的弯沉检测标准为大于18(0.01mm)。结果表明:以弯沉值大于18(0.01mm)作为脱空标准后,弯沉测定法的脱空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4.7%,比原标准提高了21.0%。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缩缝传荷体系的力学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徐明 《公路》2008,(6):83-87
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增设传力杆构建缩缝传荷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推荐的传力杆长度与直径比例、布设间距等;指出可靠、有效的缩缝传荷体系不仅能够改善面层板和基层的受力状态,而且有利于保持路面的整体使用功能、提高路面的使用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路面DBI施工缺陷的振动板修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DBI施工对接缝部位混凝土产生的扰动破坏,在滑模摊铺机后部增设两块振动平板进行补振。根据振动传播理论,为保证混凝土中粗集料获得最佳振动,提出选用2 300~3 000次/min的振动频率。按有效振动液化原理提出了振动颗粒极限振幅的确定方法。从有效振动深度等边界条件提出振动电机偏心矩的确定方法。结合广东省粤赣高速公路某标段滑模摊铺施工,进行了振动板的实例设计,工程应用表明,振动板能有效消除接缝部位混凝土的缺陷,传力杆牢固可靠;路面平整度显著提高,平整度合格率达到91%以上,比没有加装振动板的标段高23%。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7,(3)
为研究正常使用状态下钢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荷性能影响因素及其衰减规律,对10块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和10块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进行了疲劳荷载试验。试件分别采用不同的传力杆直径、长度、混凝土板厚度及钢纤维掺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钢纤维路面板接缝传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钢纤维能够有效提高路面板的传荷能力,降低传荷能力衰减速率;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板的传荷能力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受传力杆直径、长度影响较小;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传荷能力在最初加载的7万次过程中衰减明显,之后衰减缓慢;传力杆直径、长度及混凝土板厚度的增加,均能够提高接缝的传荷效率,但提高幅度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9.
传力杆连接道面板间荷载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描述了传力杆连接刚性道面的二维有元模型,所有构件均模式化为连续要素,不采用板,梁或伸臂梁,因此,没有人为的刚度不得不处理。介绍了基于传力杆荷载传递的接缝效率定义,结果描述了传力杆两边的界面条件,板和基础变化对其影响的证据,也研究了传力杆与接缝性能不相称的影响,发现用剪切荷载表示的接缝效率反映了接缝性能的退化及界面条件的伴随变化和传力杆的不当设置,用位移表示的接缝效率不能反映所考虑的各种因素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当有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未设置传力杆及基层支承不足发生破坏时,在横缝处增设传力杆(DBR),可改善接缝荷载传递效率和预防面板发生进一步的破坏.但得克萨斯州US59路段在DBR处理后2年内再次发生破坏.对该工程中所取芯样研究表明:传力杆底部过多的空隙阻碍了接缝处适量荷载的传递,而大量空隙的产生是回填材料固结不充分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