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盐渍土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是内陆盐渍土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公路建设中产生松胀、盐胀、冻胀和翻浆、溶蚀和退盐等病害,同时,盐渍土对公路桥涵及构造物造成腐蚀.因此,在柴达木盆地的公路建设中,应加强对盐渍土的特征分析,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防止出现病害,提高公路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前言公路泥石流是公路交通运输的重要自然病害之一。四川省西部(指盆地以西)地区的公路泥石流,分布广、数量多、活动频繁,危害十分严重。由于泥石流冲毁淤埋线路,毁坏、堵塞公路桥涵,造成阻车断道,妨碍交通运输的正常流通,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损失,是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区“四化”建设中,要防止泥石流对公路的严重危害,了解现有公路泥石流的分布、活动和危害情况,研究公路泥石流的整治对策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几年实地考察资料,就此问题做一初步分析。一、本区公路泥石流的分布和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是中国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对公路建设或各类构造物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根据自然区划的一般理论,对甘肃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的原则、等级和指标体系。提出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和发育强度指数等分区定量指标并在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中加以实践。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分为4个区,20个亚区。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岩溶地区的公路建设,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岩溶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查明岩溶地区的地质分布、岩溶形态、中国地下水分布类型。最后,为满足岩溶地区公路建设的需要,提出了隐式坡顶截水沟、双孔及多孔涵洞,生态植草边沟等3个方面的公路防排水生态设计。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区公路建设防排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路旅游交通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公路旅游交通在公路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日益显现。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公路旅游交通量的方法。采用四阶段分析理论,以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为分析对象,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旅游人数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区域旅游交通总量,在分析基年旅游交通量分布的基础上确定各路段的交通出行量。有效地预测了利川和万州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旅游交通量。  相似文献   

6.
兵团垦区公路盐渍土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垦区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况调查,分析公路盐渍土病害类型和分布规律,结合垦区公路建设环境,系统分析了公路盐胀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较为可行的防治措施,对盐渍土地区公路病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路建设对生物生物多样性有许多影响,其中加剧生物入侵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野外的样方调查,对收集到的样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怒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基本情况、分布格局、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和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关系,得出了入侵种分布和格局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延边地区珲乌高速公路八家子路段草炭土沼泽湿地作为目标研究区,通过现场勘探试验,探明了该路段的地层分布情况,通过现场抽水试验和示踪试验,确定了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利用Visual Modflow将模拟区垂向概化为3层;根据抽水试验计算结果,并通过模型识别调参,最后确定模型区的平均导水系数为141 m2/d,平均释水系数为2.61×10-4,给水度为0.3,孔隙度为0.6。建立了基于数值模拟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和地下水溶质迁移模型,分析了公路建设对湿地水系连通性所产生的阻隔效应;并对有无公路情况下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公路覆盖区地下水流量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公路情况下,导致公路北侧水头普遍高于南侧,路基两侧地下水水位差较无公路时增加了0.5 m左右,可见公路建设对地下水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公路覆盖区流量较无公路时减小了60%左右,尤其是公路覆盖区南侧的流量较无公路时减少了70%左右。同时,以氮元素为对象进行地下水溶质迁移模拟,预测公路建设对湿地溶质迁移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公路情况下,公路两侧的浓度分布出现了浓度差,公路上游部分区域溶质浓度较无公路情况下较大,可见公路建设对湿地区溶质迁移产生了明显的阻隔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满足公路工程建设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揭示沙漠地区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进行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结合沙漠地区公路建设及区域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基于一般区划原则,提出了采用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相结合、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公路沙漠自然区划方法。形成了以沙漠综合状态指数为主要指标;以沙丘高度、风沙强度、植被覆盖和气温年较差等自然环境要素为辅助指标的公路沙漠区划指标体系。制定了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的分区方案,并采用地理位置 强度 名称的3段命名方法,将中国公路沙漠区划为3个区:东部弱中强度影响区,中部中强强度影响区,西部中弱强度影响区,进而得出中国公路沙漠自然区划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铜黄公路地质背景条件入手,通过对滑坡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的总结,分析了滑坡的成灾机理与变形破坏特征,对今后公路建设中的滑坡治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探测与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发西部,公路先行”,公路建设在西部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我国的西南、华南地区地形地质状况复杂,岩溶地形分布相当广泛,给这些地区的公路建设带来许多困难。结合湖南省常张高速公路K138 410~K143 000段岩溶路基探测与处理技术的实际,详细地探讨了岩溶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岩溶路基病害的探测、评价与处理技术,对于目前西部大开发中岩溶地区的公路修筑将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齐洪亮  田伟平 《公路》2007,(12):1-4
从公路工程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极软岩石的分布及对公路建设的影响。以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为标准对极软岩石进行定义,在归纳和总结极软岩石成因、分类、组成及工程力学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中国极软岩石的分布状况。在分析、归纳中国极软岩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极软岩石对公路工程建设影响的严重程度出发,主要分析了极软岩石对公路路基和边坡工程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膨胀土地区公路病害及其工程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淑平 《公路》2003,(6):75-78
河南省是膨胀土广泛分布的省份之一。膨胀土地区公路病害是地质灾害的一种形式,切实做好膨胀土地区公路工程设计是减轻这种地质灾害,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依照现行公路工程有关设计规范并结合河南省膨胀土地区公路病害调研资料和设计方案,阐述膨胀土地区公路工程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4.
前 言 从世界各国对公路建设的特点来看,一是发展高速公路,二是通过技术改造来提高现有公路的通过能力。即在加强高标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已建成的公路进行改造和提高,把公路建设的重点转向现有公路网的质量提高和养护方面来。这是公路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公路总里程与工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是少的,属公路网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且标准低、质量差。就湖南省来说,据1980年公路普查资料,现有公路符合标准等级的仅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02,(9)
20 0 2年度西部交通建设成套科技项目之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日前全面启动。我国的多年冻土地区分布范围非常广泛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高山区及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 ,总面积达 2 1 5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 2 3 .3 % ,位居世界第三位。冻土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使冻土地区的路基、路面、桥涵工程等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据悉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公路修筑技术的工程地质研究、公路病害和机理研究、公路养护与维修技术研究等 9个方面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启动…  相似文献   

16.
探索机械设备管理新模式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徐长年公路机械设备是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公路建设和养护计划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械设备是公路系统各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广大公路职工立足公路建设市场参与竞争,走向...  相似文献   

17.
高寒湿地区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亮  刘国东  蹇依 《公路》2007,(12):119-123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类型,其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在空间上表现为沿公路呈线形分布,在时间上与主体工程具有高度同一性。在对213国道郎川段(郎木寺至川主寺)所处的高寒地区进行的脆弱环境条件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公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及防治,结合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搞好高寒湿地区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一、1986年公路建设计划执行情况 1986年公路建设形势很好,是建国以来公路建设投资最多的一年,也是修建高等级公路和大型桥梁成绩最大的一年。由于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国家对加快公路建设和资金来源确定了几项政策,特别是采取了征收汽车购置附加费的办法,使公路建设有了一项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各省、市、自治区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公路建设的领导,在建设投资和征地拆迁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施工单位,通过改  相似文献   

19.
《公路》1988,(1)
河南省交通厅最近向省政府提出了全省公路建设、养护大包干的改革方案,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界的关注。河南省公路建设、养护大包干的改革方案,是在该省公路建设和养护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出台的。这一改革方案的核心是,深化体制改革,实行责权利统一的公路建设、养护大包干,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公路基本建设步伐,提高道路养护水平,五年内基本上改变河南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指标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迁乔  宋夫才 《公路》2005,(1):15-19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它可以为公路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公路建设对自然区划的要求和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适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及分级指标的选取。得出新公路自然区划与以往公路自然区划的联系与区别:新的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同1986年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大体上是相差不大的;新的自然区划的一、二级指标体系更注重了其实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