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坪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泡桐坪隧道进出口堆积体及严重风化岩段在洞口浅埋、偏压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 ,重点对该段的地表加固、小导管施工、堆积体及强风化岩段的开挖与支护等技术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浅谈泡桐坪隧道进出口堆积体及严重风化岩段在洞口浅埋、偏压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技术,重点对该段的地表加固、小导管施工、堆积体及强风化岩段的开挖与支护等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3.
堆积体围岩中隧道洞口段修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丹 (东 )本 (溪 )高速公路的张家隧道右线洞口段通过弃渣堆积体围岩的施工技术。施工中采用自钻式锚杆和注浆工艺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针对隧道洞口的特点,如何做到超前思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洞施工方案,使其既能减少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量,又能维护洞口的原生植被,同时也能加快洞口段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此进行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洞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步骤开展施工.本文阐述的隧道大跨施工应选择变大跨为小跨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法等)和辅助施工方法(如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前置式洞口工法等),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5.
二郎山隧道全长约13.4 km,是雅安至康定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在大范围松散堆积体(loose media)下进行浅埋(shallow cover)、偏压(eccentric pressure)隧道进洞施工(tunnel excavation)。结合二郎山隧道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提出了在浅埋偏压、大范围松散堆积体条件下,对隧道洞顶原地表堆积体采用自进式锚杆加固,隧道轮廓线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加固,对大范围堆积体坡脚增设C20砼挡墙反压护脚,同时在位于堆积体范围内的洞身增设钢管桩基础等技术措施,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隧道通过堆积体及居民区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渝怀铁路龙桥隧道洞口为堆积体和居民区浅埋地层等特点 ,采用大管棚进洞及减振爆破施工技术 ,成功地通过了不良地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龙桥隧道洞口堆积体、居民区浅埋地层等特点,采用大管棚进洞及减振爆破施工技术,成功通过不良地质,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隧道洞口段施工是整个隧道工程施工的关键。针对隧道洞口的特点,如何做到超前思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洞施工方案,使其既能减少隧道洞口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量,又能维护洞口的原生植被,同时也能加快洞口段的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安全,对此进行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隧道洞口施工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从环保角度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进洞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和步骤开展施工。本文阐述的隧道大跨施工应选择变大跨为小跨的施工方法(如CD法、CRD法等)和辅助施工方法(如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前置式洞口工法等),有效地解决了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相似文献   

9.
浅析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简要介绍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技术,隧道坍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施工的一些体会。研究方法:通过对洞口不良地质段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不同的施工方法并简要介绍其施工技术特点,同时对隧道坍塌的危害及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研究结果:在隧道洞口施工方案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现场地质条件,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可能突发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研究结论:山区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有效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及运营。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利用热棒制冷技术降低隧道冻土围岩的温度。结合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姜路岭隧道洞口段冻土地层热棒施工,介绍了热棒在隧道洞口冻土段的平面、横断面及监测元件布设情况。通过采用冻土地层热棒制冷控温,对由于隧道开挖后热扰动造成的冻土温度的升高进行有效控制,并使冻土及时回冻保持原状,确保了隧道洞口段结构安全。对以后高寒高海拔地区冻土地层的隧道洞口段施工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