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标准轴载下,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程序apbi,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拉应变为换算指标,变换面层,基层,土基等不同结构层的参数,同时考虑轴距,轴数变化的影响,计算不同基层类型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轮组系数。并与我国设计方法中取值作对比分析,发现以拉应力指标控制的轮组系数与规范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应用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路面结构计算程序,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变换沥青面层、级配碎石基层、土基结构层的厚度、模量等结构层参数,同时考虑不同轴距变化的影响,计算柔,陛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轴数系数与结构层参数密切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大量计算结果并与我国设计方法中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取值作对比分析,提出建议的轴数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对寒冷地区典型沥青稳定基层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设置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对路面结构的影响。通过结构分析提出了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模量和厚度的取值范围,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涛  黄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33-35,47
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程序,分别以路表设计弯沉值,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变换面层、半刚性基层、土基等不同结构层的参数,同时考虑轴距变化的影响,计算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数系数。首先分析各结构层参数对轴数系数的影响,然后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结果,提出建议的轴数系数计算公式,并与我国设计方法中取值作对比分析,发现以拉应力指标控制的轴数系数计算公式与规范较为接近,相对而言规范偏于安全保守。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在贫混凝土基层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应力随底基层模量、底基层厚度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底基层模量、不同底基层厚度对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影响,阐述了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沥青面层荷载应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结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底基层最佳模量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的合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组成的复合基层的合理结构.通过构建复合路面计算模型.利用BISAR程序计算了不同轴载作用下路表弯沉、路面各层底应力、各结构层的顶面压应力及各层面剪应力.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整面层、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的厚度.对复合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重载作用下结构内力响应分析,并提出了复合基层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了06版规范方法、考虑实际层间粘接状态的规范方法以及AASH00经验方法对3种类型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同厚度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更长的疲劳寿命的结论.并对不同结构层厚度、级配碎石模量对3种类型的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的疲劳特性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首先确定研究沥青稳定基层的永久变形采用单轴静态压缩蠕变试验较为合适。然后通过选取沥青稳定基层路面的典型结构参数,计算沥青稳定基层内部压应力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轴载以及面层厚度是影响基层内部压应力的关键因素。接着讨论沥青稳定基层的平均应力系数,进而确定沥青稳定基层永久变形试验的合理应力水平。最后通过试验段的实测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认为针对于沥青稳定基层材料进行的蠕变试验采用0 2~0 4MPa的加载应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李小山  傅军 《中外公路》2012,(3):100-103
首先基于沥青稳定基层变形特性的分析,提出较简单的单轴静态压缩蠕变试验能较好地完成其变形测试;然后选取典型路面结构参数,通过弹性层状体系分析程序BISAR3.0计算沥青稳定基层内部压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确定蠕变试验合理的加载应力中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与轴载大小;然后再以Shell平均应力系数理论,分析不同面层厚度和轴载情况下沥青稳定基层的平均应力,确定出合理的蠕变试验应力水平值;最后通过室内蠕变试验的结果分析进行验证,表明对于沥青稳定基层材料进行的单轴蠕变试验采用0.1~0.5MPa的应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秦健 《上海公路》2013,(4):23-26
半刚性基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用的基层类型。通过计算不同道路等级、累计当量轴次、水泥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厚度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梯度疲劳应力,分析其变化规律,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的适宜厚度,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柔性纤维在内蒙古省际通道半刚性基层中应用的情况,提出了柔性纤维在不同半刚性基层类型中应用时,柔性纤维的掺配量、规格以及裂缝开展的程度,阐述了柔性纤维半刚性基层的优点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质量的强度指标、压实度指标、平整度指标及厚度指标等进行分析,提出实际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锡林浩特-桑根达来207线一级公路为例,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材料的组成、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是当前施工中不易克服的问题,也是造成路面损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产生的机理,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降低水泥用量、控制细集料含量、适时掌握切缝时间以及采用大厚体积水泥稳定碎石和设置柔性基层等方法,降低或延缓基层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两种级配碎石柔性基层路面结构,对沥青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试验路工程,研究沥青碎石基层的施工。  相似文献   

17.
在施工中由于基层材料含水量测定方法的不同.会造成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压实度的偏差,导致施工质量的下降。文章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山区公路由于小半径和长大纵坡路段多,路面推移现象比较多见。文章分析了基层级配类型对基面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认为骨架-密实结构类型基层对提高基面层间粘结性能具有明显提高作用。除了满足现行规范有关指标要求外,基层施工应尽量使用骨架-密实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9.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矿料级配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以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为目标函数,以矿料的9.5mm筛通过量和矿粉含量为决策变量,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级配曲线与Superpave相应的级配进行了比较,完全满足Superpave级配设计要求。经疲劳试验验证,用优化后的矿料级配成型的马歇尔试件的疲劳寿命最长,说明运用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优化是可行的,这种优化方法可以广泛用于解决目标函数无法用显函数形式来表达的复杂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灰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干燥收缩性能试验、温度收缩性能试验、疲劳试验、冻融试验、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劈裂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了三灰碎石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