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电力机车通过电分相时产生的过电压,造成机车车顶间隙、接触网绝缘、高压互感器被击穿,牵引变电所跳闸等现象,分析机车过分相时的暂态过程,建立机车过分相时的暂态等效电路,并利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根据机车进入电分相时刻不同的初相角得出过电压数据,使用蒙特卡罗模拟对过电压进行求解。利用PSCAD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实验,提出了加装RC保护抑制过电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加装RC保护有效降低了过电压对车顶设备的威胁,保证了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董廷超 《电气化铁道》2018,(2):39-41,44
时速200 km以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采用关节式电分相,列车通过电分相时引起的过电压会造成机车放电间隙击穿或受电弓烧蚀等事故,危及电气化铁路的运营安全。本文在介绍3种列车自动过电分相方式的基础上,根据过分相时受电弓位置的变化建立列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的模型,对过分相不同阶段的过电压进行分析,并采用阻容保护措施对过分相过电压进行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大包线自开通运营以来,频繁发生过电压引起HXD型电力机车惩罚制动。对大包线过电压进行现场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过电压与中性段对地等效电容中储存的电磁能量有关,电力机车通过电分相时等值电路在结构上也会发生大的变化,在此暂态过程中形成高阶振荡电路产生了过电压。通过对测试的过电压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可以排除高次谐波谐振过电压的原因。过电压的产生和机车型号无关,只是由于不同型号的电力机车采用了不同的过电压保护措施,机车过分相过电压时才显现不同的故障现象。氧化锌避雷器和RC过电压吸收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4.
锚段关节式过分相过电压会对机车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对过分相过电压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为预防和抑制过电压提供参考。文章对机车车载过分相过程过电压类型及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对过分相全过程建立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验证过分相过电压及机车互感器参数对过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过分相过程中存在过电压,过电压幅值与机车参数有关,也与左右供电臂相位差等因素有关。减少高压互感器励磁阻抗,可避免过分相过电压。  相似文献   

5.
郭育华  连级三 《铁道学报》1999,21(A05):53-56
分析了自动过电分析相合闸时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建立了SS1型电力机车过电分上合闸时的等效电路模型,并用PSPICE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过电压的存在,其大小与合闸时电网和中性段的残压差有关;与过电分相机车的级位有关,与线路上有无其它机车及其负荷大小有关,最后提出了两种抑制电压的方法,并对其抑制效果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经常发生过电压现象,导致牵引变电所跳闸,对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影响。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入分相的受电弓与中性线接触、受电弓与接触网分离、出分相的受电弓与牵引网接触、受电弓离开中性线4个过程中容易产生过电压。本文使用Matlab/Sim Power Systems对上述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中性段产生过电压的原因,提出抑制过电压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阻容保护器可有效抑制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在中性段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7.
电力机车过电分相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力机车通过接触网电分相进行了过程分析,提出机车带电过电分相造成跳闸的主要原因为过电压和涌流.通过对新型机车断电过电分相时造成过电压的分析,从接触网、牵引变电所和机车结合部提出了防止跳闸和烧伤接触网的安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内部过电压现象,以车载自动过分相过电压和升降弓过电压2种情况为例,分析过电压产生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验证。为抑制高速列车内部过电压,提出在中性段并联阻波高通滤波器、采用贯通式同相供电系统以及选取合适的车顶电压互感器3种措施。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内部过电压与动作时刻接触网电压相位、电压互感器阻抗有关;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的3种过电压抑制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过电压。  相似文献   

9.
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的暂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装置时,发生拉弧和过电压现象的故障机理。得出机车断电过分相也会产生拉弧和谐振过电压击穿放电间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电力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多次发生过电压现象,导致牵引变电所跳闸,对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影响。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的等值电路模型是一个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组成的高阶电路。当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不同区段时,等值电路在结构上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过电压。本文利用MATLAB/Sim Power Systems对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的过程进行仿真,结合兰州铁路局组织的过电压试验统计结果,分析中性段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并提出抑制过电压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阻容保护器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力机车通过关节式电分相时在中性段上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采用机械开关投切的电容补偿装置的涌流和过电压,并根据过电压发生过程的特点对限制过电压的主要技术措施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阻尼与限压措施消除电容补偿装置投切过电压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了理论与仿真分析,并指出:投入过电压的防护主要应依靠装置本身的绝缘结构能力来实现,阻尼限压等保护措施对之效果不明显;截流过电压对开断时电弧重燃起重要的助推作用,电弧重燃会产生破坏力极大的过电压,利用高阻值阻尼电阻可消除截流过电压对电弧重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过电压引起电力机车放电间隙击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气化铁路过电压导致电力机车放电间隙击穿,造成牵引变电所跳闸的现象,进行电力机车升降弓和通过接触网关节式分相的过电压试验,对过电压引起电力机车放电间隙击穿放电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CRH1型动车组配属福州动车段以来变流器模块故障频发的问题开展故障分析与对策研究.从变流器中间直流环节的控制原理入手,结合车载数据及故障发生时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与实例验证判明故障真实原因,并提出变流器直流环节过电压故障的解决办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35kV系统电压互感器一次熔丝屡次熔断的现象,对故障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系统运行方式、倒闸操作程序等进行初步分析。认为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频谐振过电压和谐波谐振过电压。通过对35kV系统的设备配置、中性点接地方式、一次接线形式等的分析,进一步阐明工频谐振过电压和谐波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理论值的近似验算,进一步证实了初步分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操作引起的内部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很大。对铁路牵引变电所操作过电压的形成及危害进行阐述,对一次倒闸操作中产生谐振过电压造成设备事故的实例进行详细分析,说明事故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操作过电压的各种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铁车站应急电源装置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若其中的部件(模块)易出故障且无预见性,将对地铁安全运营形成威胁。整流充电模块是应急电源装置中故障率较高的模块之一。简述该模块的内部原理,在解析其合闸与分闸时的瞬时过程电路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该模块使用可靠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过电压是造成电网绝缘损坏的主要原因,也是选择电气设备绝缘强度的决定性因素。如何防护过电压对变电所设备造成的影响非常重要。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的过电压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并对各种过电压的防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作为重点,结合算例对操作过电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详尽的推导和说明。研究结论:过电压问题是关系到电器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牵引变电所的过电压问题同电力系统变电所的过电压问题基本相同,但是,由于牵引变压器接线方式、负荷特点、运行条件等与电力系统差别很大,在具体应用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列车经过第一类和第二类绝缘节的快速暂态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列车经过2种机械绝缘节的等效暂态模型,研究机械绝缘节快速暂态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并推导其计算公式。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列车经过2种机械绝缘节的牵引回流等效电路,对快速暂态过电压产生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列车车轮带负载脱离机械绝缘节的瞬间,相当于在绝缘节两端钢轨处施加1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均等于牵引电流瞬时值的冲击电流,产生的快速暂态过电压与该电流成正比;第一类绝缘节快速暂态过电压幅值等于牵引电流瞬时值与该类绝缘节冲击阻抗的乘积;第二类绝缘节由于与扼流变压器并联,其快速暂态过电压幅值远小于第一类绝缘节,在站场正线及出站方向等牵引电流较大的区段不应设置第一类绝缘节。  相似文献   

20.
电气化铁道关节式电分相过电压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电力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的全过程,研究造成关节式电分相过电压的原因、产生机理,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探讨了治理过电压的方法,设计出自控式阻容吸收过电压抑制装置.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地抑制机车过关节式电分相时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