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06年,面对“十一五”宏观经济“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开局,公路交通部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公路交通建设与道路运输发展相互协调,交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态势。展望2007年,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围绕如何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这个核心主题,我国公路交通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发展、运输市场监管、行业管理改革、交通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2005:我国公路交通的回顾与展望@李晓峰$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经济室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中,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运输各项工作,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盘点2006,《综合运输》编辑部综合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评选出2006年我国交通发展十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公路运输的发展关系到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效果;关系到能否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但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西部地区落后的公路交通不可能全面出击、一蹴而就,必须根据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有重点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筱林 《综合运输》2006,(12):29-32
“十一五”时期以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民航已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要在安全保障有力、结构趋于优化和服务较大改进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贷邮运输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通用航空年均增长10%以上,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中,中国民航业面临油价攀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复杂的发展环境。时值岁末,本文将通过分析2006年民航发展若干关键词,来回顾本年度中国民航发展近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6: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鸣 《综合运输》2006,(3):5-8,19
2005年是我国物流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不仅国家推进物流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而且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地位,提出了要在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原则下大力发展;其次,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于2005年5月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具有复合产业特征的物流发展所需要的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参与发展协调工作的正式启动;第三,经国务院批准,2005年9月22日在青岛召开了对物流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全国物流工作会议,物流业的地位更显突出;第四,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2006,(12):73-82
为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公路水路交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等相关规划.特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旨在明确行业发展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提出交通工作重点,指导“十一五”期公路水路交通全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也是综合交通落实科学发展观,进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总结我国交通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提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综合交通发展政策及措施,是“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的发展环境及发展要求“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化的加速为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城际和农村交通形成巨大需求;经济全球化对综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经济活动的强度越来越高,资源配置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相应要求交通系统协调、高效的运行,对货运物流化和客运快速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交通系统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体系,是社会经济系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如何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有效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是“十一五”期我国交通发展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为了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十一五”期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以下七个重大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菁 《综合运输》2006,(12):36-37
回望2006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改变?经历了“十一五”开局之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公路水路交通继续保持着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沿着一个个“关键词”,可以感触到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一年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实现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公路交通是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钮带,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本文结合陕西新农村的建设,对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若干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蒋千 《综合运输》2006,(8):20-22
一、沿海港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经过相当的积累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抓住发达国家产业的又一次转移,工业化的进程开始加快,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带来港口吞吐量的加快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的领域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由此带动沿海港口吞吐量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输经理世界》2010,(20):13-14
前三季度中国公路客货运、水路货运继续快速增长,水路客运逐渐回暖。从2010年全年情况看,预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能够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菁  王毅 《综合运输》2006,(4):83-8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正式实施的开局之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召开的两会也备受关注。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被列入“十一五”纲要草案,纲要提出,我国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参加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等人们关心的交通热点问题提出了自己有针对性的观点。在华润饭店的委员驻地,我们与全国政协委员、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陆仁达先生的谈话也是从他的提案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回顾了"十一五"时期我国交通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前言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国家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时,必须立足国家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资源环境等国情,把握世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体现出创新的特性,遵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原则。本文围绕上述目标,就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中有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进行思考,提出了加强综合交通学科建设,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汪鸣 《综合运输》2011,(1):46-49
本文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物流业的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甄小燕 《综合运输》2006,(12):33-35
铁路穿越高原通到拉萨、铁路企业运输主业第一次进入国内A股市场、铁路“十一五”规划出台、客运专线建设继续推进……2006年我国铁路可谓热点不断。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进一步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农村交通建设步伐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运输市场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交通领域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价格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价格听证制度得到应用和推广。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输》2010,(5):94-94
根据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的《20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