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我国发展卫星AIS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船舶远距离跟踪探测的需求的不断增强,卫星AIS探测技术应运而生;但是人们对其态度不一,一些国家在积极地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一些国家认为卫星AIS和在建的LRIT系统存在重复建设的嫌疑。文中介绍了卫星AIS探测的概念,从数据内容、时间间隔、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分析了卫星AIS和LRIT系统的不同,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卫星AIS技术可遵循的技术路线,最后分析了发展该技术对我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海上及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各港口的集装箱运输量急剧增加,海上运输船只的体积与数量也随之增加,如何保障船舶的运行安全及效率是现代航运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成为大型运输船舶必要电子装备,保障了各船舶之间的信息有效识别。本文研究现有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重点分析AIS电文信息解析及AIS信息处理系统,提出基于AIS系统的网络安全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3.
卫星探测AIS的分析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船舶远距离跟踪探测的需求不断增强,卫星探测AIS技术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卫星探测AIS技术的概念及各国对待该技术的态度,分析了其核心结构功能及性能特点,并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探讨了卫星探测AIS技术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种远程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广播距离受限,岸上指挥中心无法通过基站对远洋航行的舰艇进行快速准确地动态监控和预警指挥的问题,提出一种远程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北斗AIS系统。通过分析比较卫星AIS、LRIT系统在远程船舶动态监控中的应用缺陷,设计构想北斗AIS系统并对其优点进行了研究分析,证明北斗AIS系统能够有效增大舰用AIS的作用范围,且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更新频率,增强传输保密性。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防远海船舶交通事故、海盗事件以及恐怖袭击等,通过分析我国远海海事监管的现状和国际低轨卫星发展趋势,针对我国远海海域急需有效监管的问题,提出了应用低轨卫星AIS数据建立我国远海海域船舶监管的方案.方案发挥了低轨卫星的特点,突破岸基AIS系统监管的局限,实现远海海域船舶监管低成本、高效率、大范围的目的,实现我国对全球AIS数据掌握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在船舶的日常营运中,雷达系统和AIS系统是船舶导航、通信和目标探测不可或缺的关键系统,雷达和AIS系统的运行会产生海量的船舶数据,船舶雷达和AIS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一项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船舶雷达和AIS系统的数据特点,利用web客户端的Web GL技术进行了船舶雷达和AIS大数据的可视化研究,将船舶雷达与AIS大数据以动态Web海图的形式实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传统的船舶签证系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航运业的发展。传统电子签证系统在船舶到达港口时需要停泊,影响船舶航行效率,而基于物联网结构的智能电子签证系统利用RFID射频﹑AIS自动识别系统及电子签证平台实现了船舶电子签证的自动化及远程化,使船舶到达港口不再需要停泊。本文研究现有物联网结构及船舶电子签证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一套高效智能船舶电子签证平台,最后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空间AIS系统是利用低极地轨道小卫星装载AIS收发机,从太空接收并存储船载AIS发射的船舶相关信息,再转发给岸上相关用户的一种新型的船舶交通全球实时监控系统.此文阐述了空间AIS系统产生的背景、研发现状、系统组成特点、关键核心技术细节等,并对空间AIS系统与LRIT系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张哲  卢言朋  邓霞 《中国海事》2007,(12):52-55
如今对远距离船舶的跟踪探测已经成为航海发展的又一热点方向。本文针对2006年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通过的有关远距离AIS消息探测的草案报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使用AIS系统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AIS是海上航行安全信息交互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船舶避碰助航仪器之一。这个系统通过船船或船岸之间在VHF信道上自动交流航行信息,旨在加强海上人命安全、提高航行效率和保护海洋环境。本文主要介绍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使用的AIS设备"FA-150"型号来分析AIS在船舶航行及避碰中的应用,通过与雷达探测目标信息对比说明AIS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总结AIS在船舶航行及避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航运业不断发展,港口的泊位资源越来越紧张,经常出现多只船舶同时锚泊的情况,船舶的安全停靠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保障锚泊可靠性,需要计算自身船舶的水位空间占用大小及与相邻船舶的锚位距离,使船舶锚泊操控在锚泊时占用的空间误差最小。对此,本文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动态及静态数据来描述船舶锚泊的水域空间半径及各大小不同船舶锚泊距离,通过计算机程序拟合单个船舶实际停泊的半径变化范围,最后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2.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为船舶的航行安全由国际海事组织强制配备的无线电辅助导航设备,随着近年来卫星探测AIS、AIS-SART等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涌现,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10年完成了对ITU-RM.1371-3的复审研究并获得通过、发布。此文对ITU-RM.1371本次修订前后两个版本之间的主要技术差异和修订内容进行了简要解读,以期对国内相关领域和设备的应用研究和设计、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船舶的航行速度及海上船舶密度越来越大,如何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成为航海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避碰系统监测航行环境,对船舶可能的碰撞情况提前预测并对船员驾驶进行辅助指导,其系统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航行安全。本文对基于电子海图及AIS自动识别系统在避碰中的辅助决策模型进行研究,给出避碰策略。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17,(6)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工作在VHF海上频段的新兴的船舶和岸基广播系统。本文介绍了AIS相关国际标准体系,着重分析了ITU 1371协议的分类、演进、通信主题等,并进一步阐述了AIS技术应用及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航运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海上交流愈加频繁,海上自动识别系统成为保障各国海上安全航行的关键。基于雷达及APRA的传统识别系统技术,识别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现代航海需求。计算机网络及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AIS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成为其发展方向。本文研究现有的AIS系统,结合海上无线局域通信网络,设计基于无线局域网的自动识别通信平台,实现船舶与监控中心的高效连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航运交通安全问题也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得到发展和广泛使用。虽然雷达、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辅助技术在VTS系统中得到运用,但这些技术在船舶分类识别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对图像处理技术在VTS系统中船舶分类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船舶分类的算法模型,尝试通过该算法模型解决现有VTS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进行仿真实验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船舶通信系统中,船舶雷达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各有优劣,AIS系统可以准确测量雷达盲区的地理信息,而雷达系统的装机范围更广泛,同时应用也更广。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雷达系统有机结合,为船舶通信系统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本文重点研究了雷达系统与自动识别系统信息融合过程的航迹关联、时间对准、误差分析等3个内容,对于改善现阶段的船舶通信系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采用雷达等传感器作为基本检测手段,受到雷达探测距离和精度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船舶定位、导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雷达探测器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相结合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结合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对船舶的航向、航迹、航速等信息采集和处理,并利用VHF发送给信号覆盖区域内的其他船只。本文针对我国内河航运船舶的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了AIS与雷达信号的信息融合算法、航迹关联算法等,对提高内河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渔网AIS示位标作为我国应用数量最多的海上自主无线电设备(AMRD),能使过往船舶通过AIS船台了解渔网位置,有效减少了船舶与渔网相撞事故的发生,但渔网AIS示位标对船舶避碰、海事监管和AIS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文中在分析相关国际组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渔网AIS示位标采用主从模式,一张渔网安装一个主设备和多个从设备,解决渔网AIS示位识别和显示问题,减少渔网AIS示位标的时隙占用,并能够清晰显示渔网的位置和范围,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这种主-从模式也可在其他类型的AMRD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阶段,雷达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广泛,特别是在海上监视领域中。其中,高频地波雷达能够实现超视距探测与跟踪,并实时监视区域内的动态目标,但却无法准确地提供目标身份信息。而AIS,即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则能够对监视区域内部的目标信息进行详细地检测,在识别目标类型与身份方面获得了极大的便利。然而,AIS却无法提供非合作目标信息数据。由此可见,两者各有优缺点,在提供信息方面能够实现互补,所以,船舶通信系统的AIS与雷达信息融合技术的系统化研究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