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A级车前碰撞吸能盒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优化、总成试验、台车试验、整车试验的耐撞性能开发流程,实现内高压吸能盒的耐撞性能开发和验证。在保证结构更改对耐撞性能、约束系统性能影响尽可能小的前提下,进行了吸能盒等安全部件的性能开发。结果表明,与原有冲焊结构相比,内高压结构的变形一致性更高,质量降低3%,成本降低4.2%,RCAR工况下总成吸能增加26.7%,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2.
晓青 《汽车电器》2008,(10):46-47
1 汽车前照灯的故障检修方法 当发现灯光暗淡而供给前照灯的电源电压又正常时,应检查反光镜。若有损坏,应更换。若有尘污,应清洁。对于尘土,可用压缩空气吹净后即可装回;对于脏污,应对不同材料的反光镜采取不同的清洁方法。如是镀银或铝的反光镜,可用清洁棉纱沾热水(水要无酸、碱、汽油、机油等杂质)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将镜面向下晾干,而后装复。如是镀镍或镀铬的反光镜,可用清洁棉纱沾酒精,由反光镜的内部向外,成螺旋形轻轻地仔细擦拭,擦净晾干后即可装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多边形截面吸能部件的工程应用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薄壁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屈曲,分别建立了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新型吸能部件的有限元碰撞模型并在当前高速碰撞有限元分析中考虑材料的应变率效应.通过数值计算观察3种类型部件的变形模式和压皱力.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在重量相同、厚度相同以及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新型吸能部件与矩形截面吸能部件和圆形截面吸能部件相比在变形过程中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以减振器为吸能元件的纵向碰撞、垂直吸能的新型机械缓冲吸能装置,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吸能装置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对吸能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减振器的高度、间距、数量等不同的初始条件,该吸能装置能够在台车碰撞实验中复现出多种波形特征的车身减速度曲线,满足汽车安全部件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客车作为车辆结构安全性能研究的目标车辆,HYPERMESH软件计算的数值结果作为车身研究的基础数据,通过客车前部每个关键吸能部件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来分析客车前部结构耐撞性。其次通过对比客车前部吸能部件变形情况,进一步分析客车结构刚度是否达到最佳的设计和匹配。  相似文献   

6.
《汽车工程》2008,30(11)
为了提高某轻型客车的偏置碰撞安全性,在外形保持不变以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对车身进行改进。根据轻型客车大多采用半承载式车身,车架是主要的吸能部件的特点,把车架作为重点改进对象,采用台车试验和台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其正面偏置碰撞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公路》2017,(3)
在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基础上,进行SMA-13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及析漏飞散试验,对木质纤维和3种矿质纤维在不同掺量下SMA-13路用性能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掺加木质纤维的SMA-13沥青混合料吸油效果和路用性能最好;针对文中选用的矿质2号、矿质3号和矿质4号3种矿质纤维,3号矿质纤维的吸油性和路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赵文天 《汽车维修》2002,(10):46-46
自动变速器油是用在自动变速器中的液体,其作用是:传送变矩器的扭矩;控制液压系统,以及变速器中的制动器和离合器;润滑行星齿轮及其他运动部件;冷却转动部件.自动变速器油的正确使用与否,对变速器的工作和性能有很大影响,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擦净工艺是涂装表面处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主要作用是消除被涂物表面附带的打磨灰、抛光灰、PVC残胶和防腐蜡等,以避免因此造成的漆膜缺陷。简要介绍了擦净工艺在涂装生产中的作用和应用工位,重点介绍了擦净材料的分类、作用、选用原则和主要检测项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东风EQ1141型汽车,行驶中换挡时存在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的现象。故障检查:检查离合器液压操纵主缸和工作缸推杆与活塞配合间隙,配合适当;检查离合器储液罐油平面,油平面较低,怀疑液压系统漏油或存有空气;检查工作缸进油接头,发现有油滴,擦净  相似文献   

11.
陆曙光  李文 《汽车电器》2024,(3):66-67+70
防火墙总成由防火墙钣金件、内外前围饰件组合而成,是整车声学包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用于隔绝发动机中高频噪声传递。内外前围覆盖于防火墙钣金上,用以进一步提升其吸隔声性能。文章重点对防火墙隔声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提升整车声学性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昌明  伍腾飞 《北京汽车》2008,(6):23-25,30
汽车前纵梁是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的主要吸能部件之一,前纵梁吸能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耐撞性的好坏。文中建立了某轿车的前纵梁有限元模型,用LS-DYNA有限元软件仿真来得到其吸能性能,通过改进纵梁结构,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30ms吸能量达到了13024J;也为以后纵梁的设计进行一些前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波纹管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波纹管碰撞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的吸能曲线比较平稳,是一个很好的汽车碰撞吸能部件,壁厚对于提高波纹管的吸能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动态冲击时的加速度比准静态时要高,且冲击速度越高,其承载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台车试验的基础上,对翻卷管吸能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翻卷管的吸能曲线非常平稳,是一种非常好的汽车吸能部件.动态冲击时压力值比准静态时要高,并且冲击速度越高,承载能力越强;制造工艺对翻卷管碰撞性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汽车正撞吸能部件改进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张维刚  钟志华 《汽车工程》2002,24(1):6-9,36
本文为了改进某一整车的前碰撞性能,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该车的前碰吸能部件进行了碰撞仿真改进研究。由改进前后的整车有限元模型碰撞仿真计算结果与改进前后的实车碰撞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部件的碰撞仿真设计是确保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电视中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报道,一个毫无道德的汽车维修技工,他正在往性能非常优良的减震器或悬架滑柱上喷油。喷完油后他便不慌不忙地向车主建议更换已经发生“泄露”的悬架部件,而倒霉的车主因此就被糊弄着不得不支付这意外的没有担保的“部件更换和维修工时”带来的账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二级踏步城市客车燃油箱的结构,指出了各种结构带来的问题(加油、吸油困难)。这里重点从燃油箱的内部结构及布置方式上介绍如何在设计中避免加油、吸油困难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塑料吸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莉  王宣 《世界汽车》1996,(5):18-19,39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是评价汽车撞车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而吸能装置用于控制车的减速度,使其所产生的减速度波形接近实车碰撞时的减速度是模拟碰撞试验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关键的部件。介绍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研制的三种聚氨酯吸能管的材料,结构,性能及产生的减速度波形等情况及在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NaOH溶液改性条件对蔗渣纤维关键技术指标及其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选取吸油性和耐热性为关键指标,分析NaOH溶液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和质量分数等改性条件对关键指标的影响,采用锥入度、动态剪切流变(DSR)和弯曲梁流变(BBR)等试验评价NaOH改性蔗渣纤维、木质纤维、未改性蔗渣纤维等不同纤维类型的沥青胶浆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浸泡时间、温度以及质量分数改性条件对纤维的关键指标影响较大,选用合理的表面改性条件即浸泡时间60 min,温度60℃,质量分数1.5%,可显著改善其吸油性和耐热性;NaOH溶液改性蔗渣纤维可提高其沥青胶浆的高温稳定性,但对低温抗裂性能改善效果不显著,蔗渣纤维和木质纤维沥青胶浆流变性相当,采用蔗渣纤维替代木质纤维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矿物纤维.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微观特征、高温性能及吸油性能,其次进行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了所设计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可以有效地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最后阐述了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