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正>"文化"一词颇具包容性,只要言之成理,任何人都可以见仁见智。就文化在交通行业进发出的传统和地位来看,首先有赖于几千年的积淀,其次得益于成就确立的威信,再次有赖于交通人不断为其增添的内涵。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今日的中国交通运输业,集萃而成独特且强大的文化传统,影响和改变着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而从人与人、人与职业、职业与时代、时代与  相似文献   

2.
正斗转星移,"十三五"的赫赫战绩仍令人振奋,2021年已高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旗帜阔步走来,引领广大交通人激昂迈入"十四五",续写新的中国奇迹。"十四五"时期,交通工作重心将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运输并重"转移和过渡。变局蕴藏机遇,这是一个交通人持续发光发热的新时代。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驱动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交通科技事业驶入更为壮阔的海域。  相似文献   

3.
正斗转星移,"十三五"的赫赫战绩仍令人振奋,2021年已高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旗帜阔步走来,引领广大交通人激昂迈入"十四五",续写新的中国奇迹。"十四五"时期,交通工作重心将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运输并重"转移和过渡。变局蕴藏机遇,这是一个交通人持续发光发热的新时代。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驱动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交通科技事业驶入更为壮阔的海域。  相似文献   

4.
正斗转星移,"十三五"的赫赫战绩仍令人振奋,2021年已高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旗帜阔步走来,引领广大交通人激昂迈入"十四五",续写新的中国奇迹。"十四五"时期,交通工作重心将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运输并重"转移和过渡。变局蕴藏机遇,这是一个交通人持续发光发热的新时代。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驱动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交通科技事业驶入更为壮阔的海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仍需劈波斩浪,实干兴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5.
正斗转星移,"十三五"的赫赫战绩仍令人振奋,2021年已高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旗帜阔步走来,引领广大交通人激昂迈入"十四五",续写新的中国奇迹。"十四五"时期,交通工作重心将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运输并重"转移和过渡。变局蕴藏机遇,这是一个交通人持续发光发热的新时代。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驱动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交通科技事业驶入更为壮阔的海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仍需劈波斩浪,实干兴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6.
正斗转星移,"十三五"的赫赫战绩仍令人振奋,2021年已高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旗帜阔步走来,引领广大交通人激昂迈入"十四五",续写新的中国奇迹。"十四五"时期,交通工作重心将逐步由"建设为主"向"建设与运输并重"转移和过渡。变局蕴藏机遇,这是一个交通人持续发光发热的新时代。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创新驱动为交通运输发展赋予新动能,交通科技事业驶入更为壮阔的海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仍需劈波斩浪,实干兴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相似文献   

7.
正古道依依,余音犹在,吟唱着茶马古道的熙攘繁华,沉淀着哒哒马蹄的千年沧桑,孕育出民族走廊上多样的交通文化遗产遗迹,被学术界誉为"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首《凉州词》写尽边塞的雄伟壮阔与荒凉寂寞,作为河西走廊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也是汉时通往西域的门户,玉门关遗址为汉代交通与防御制度、对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支撑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正>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千余年前,漫长时间的前行,古人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将交通的全景式画卷缓缓拉开于延绵的大海和山峦之间,"路"上的往来,让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喧嚣而繁荣。以交通为媒,守千年之约。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倡议构想得到包括亚欧大陆在内的世界性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9.
5 德国城市的交通特色 5.1 感受德国城市的"人本交通" 城市生活以人为主体,城市交通自然要以人为依据,而非仅求车行顺畅.因此,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构建一个文明交通体系,即建立一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统一生态、生活和生产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德国慕尼黑的交通出行就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0.
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交通先行。艰苦卓绝的一代又一代交通人奉上非凡硕果,满怀热血叩响了2020年的大门,迎来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70年沧桑巨变,令人感动感叹:综合交通运输改革不断深化,"四梁八柱"的框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加快融合发展,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构建。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多项"世界之最"纷至沓来,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两路"精神和新时代交通精神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路养护规模日渐庞大,公路已进入‘建养并举’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博士徐剑的演讲报告中,有几行字显得格外醒目。在研究与探索的道路上,交通人的脚步从未停歇。5月15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同期举办的"中国公路养护技术大会"在北京远望楼宾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2016(第四届)ITS CHINA年度盛典"在京成功举办,并以"新局势变革下的智能交通建设与产业发展"为主题。谈及智能交通,ETC必然会出现在部分人的脑中。不错,ETC全国联网已逐步实现,然而这背后究竟有多大的市场却鲜有入关注。那么,到底这块"蛋糕"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绍兴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在2005年前瞻性地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城乡互相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新网络,提出了建设"大交通、大公交"的构想和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奋斗目标。一年多以来,在绍兴市政府"加强公交一体化建设、保证公交优先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之下,通过交通人不懈的努力,绍兴的公交一体化体系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4.
正共享,是通往幸福大道的一条重要捷径。而交通领域的共享,则会催生百姓生活的幸福感。"村村通"、"摩拜共享单车"、"交通扶贫"无一不体现着交通共享。"村村通",通达幸福之路新农村建设建设已经开始很多年,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也融入了互联网,其实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  相似文献   

15.
康德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当中,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在人类构造现实世界当中,当资源的有限和需求的多样二者形成矛盾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自身发展当中汲取新的力量。"多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就在寻找这样一种新的力量……5月15日召开的"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以"为国是策,为交通谋"  相似文献   

16.
未来,将来     
正新时期对交通运输所提出的,是升级了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交通人所提出的,是更专业化、更精细化、更具人文关怀的要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体交通人在新的一年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补齐短板"、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客运服务"提质升级"。科幻电影《我,机器人》里,2035年令人眼花缭乱的未来城市蓝图中,新鲜而炫目的交通方式最让人难以忘怀。这并不仅仅是空想,很显然,伴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寻求新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业已成为了迫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交通运输发展的政策理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萍 《综合运输》2007,(12):71-73
<正>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虽经二战严重破坏,但战后经济迅速起飞,如今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总结日本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一、交通的"先发诱导"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行业面临"十二五"中期调整问题,制定交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创新战略,需要凝聚基层实践经验。整合资源,开拓渠道,提供机遇,发掘交通职业人才,通过多层次的价值发现,保持基层创新活力,倡导职业技能创新文化,已成为行业媒体肩负的又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正>"据环保部门测算,北京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占比达31.1%,已成为首要污染源。交通已是三大重点能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领域之一,亟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现代交通体系。治污具体从哪入手?京津冀地区首个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的建成,通过对"人、车、路、环境"交通全要素的检测,或为治霾提供新思路。"今年冬天,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尤其北京、河北等地的PM2.5浓度指数爆表。作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机动车尾气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机动车排放、交通与PM2.5究竟是何关系,仍缺乏权威论证。  相似文献   

20.
自2010年6月4日第一期全国交通局长培训班(以下简称"局长培训班")迎来100多位地市和县交通局长之后,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交通干部培训如潮涌入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2012年第六期全国交通局长培训班"开班,全国交通局长培训班已举办13期、41班次,1586名交通局长干部接受了"再锻造"。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张延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地市县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