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柔性路面是在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高达20%~35%)路面中灌入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水泥胶浆而形成的路面,该产品兼具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刚性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柔性。本文仍采用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的评价方法对半柔性材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玻纤土工格栅在刚改柔路面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通过大量的观察及实践证明,此种设计有应用误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设一层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然后在粗、细沥青混凝土层间铺设玻纤土工格栅,对减缓反射裂缝及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3.
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铺筑完成后颜色较浅,常常被称为“白色路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喷涂的白色路面标线,由于和路面本身颜色差异较小,使得道路交通使用者较难识别.比照类标线采用色彩差异度较大的黄色、黑色或者白色、黑色进行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标线可识别性,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半柔性路面混合料是在开级配的多孔母体沥青混合料中贯入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复合路面材料。用它做成的路面是一种既保留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使用品质 ,又具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部分性能的结构型式 ,同时具有耐油污、可着色等特性。以半柔性路面科研项目广汕公路吉隆试验路为例 ,对半柔性路面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泥路面破损,采用抗剥落剂以及在水泥路面破损处采用道路专用土工布粘贴处理后,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投资省、使用效果好的优点,克服了以往在旧水泥路面上铺沥青混凝土造成沥青混凝土与老路面结合不牢固、裂缝反射等缺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级配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分析,发现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加入适量新集料,采用适量水泥稳定形成的复合水泥稳定基层,完全能够满足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聚合物改性水泥(PCC)路面材料进行了配合比;对聚合物改性水泥路面施工关键问题加以概述,采用摩擦测试车与随车声强法对新铺设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段、新铺设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段以及服役10 a普通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抗滑与降噪测试,经分析可知相对于新铺设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提高了约24.5%,噪声降低了约5.2%。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外观效果,国内正在逐渐实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方法来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结合苏州市某道路改建工程,针对旧路病害调查、弯沉测试、板块接缝防水处理、铺设土工格珊、道路扩宽处置及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等情况进行了探讨。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方法来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海绵城市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路面模型,计算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各结构层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设有透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的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功能层对多孔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力折减作用比较小;表层排水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水泥混凝土层厚度是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最主要因素;基层储排水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孔混凝土基层厚度是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最主要因素;全透型透水水泥混凝土宜采用低模量高厚度设计,用于低承载道路。采用均匀设计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透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从施工到使用中出现的损坏特征以及各层测试弯沉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罩层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采用强化面层、改善罩面层材料性能、罩面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界面处理的结构措施防止反射裂缝,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案例论证。  相似文献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隔离封层与缓冲封层设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修订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0)版本中的隔离封层与缓冲封层设置技术,它是长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半刚性基层上设置热沥青石屑或三种薄膜隔离封层;在贫混凝土等基层刚性基层上设置沥青混凝土或油毡局部缓冲封层。期望实现刚性面板的软着陆,从而切实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方便和正确选择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依据规范、标准和实际运用对比分析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施工技术和造价,得出水泥混凝土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做面层的路面,俗称白色路面,它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年限长、养护维修费用少等优点。但在交通荷载及环境等因素影响下,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板块开裂、角隅破碎、错台等不同程度的病害,为了恢复旧路面的使用性能,往往采取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措施。该文结合上海市奉贤区环城东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为透水沥青路面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透水沥青路面,以及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采用弹性理论与有限元方法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应力和位移进行了计算 ,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计算的正确性 ;针对反射裂缝形成机理 ,提出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已使用一定年限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及发展需求,旧路改造工程显得尤为迫切、重要;结合加铺沥青与贫混凝土在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海榆东线市政道路(藤桥西河至海岸大道路口段)改造工程中的应用,阐述设计工作中延缓和预防路面因加铺产生的裂缝对提高城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外路表纹理和噪声的研究。调查表明:1)采用纵向刨磨工法可以有效减小轮胎与路面作用产生的噪声,改善路面的平整度,并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2)露石混凝土路面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滑能力并减小行车的轮胎碾压噪声;3)正确选择混合料级配和结合料含量,使集料间的空隙处于最理想的状况,可以使水泥混凝土排水路面表面对噪声的吸收达到最大化,但是其疲劳性能仍需改善;4)广泛调查表明波特兰水泥混凝土路面(PCC)的噪声比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路面的大3 dB(A)左右;5)橡胶沥青开级配磨耗层(OGFC)和双层排水沥青路面分别在北美和欧洲被广泛应用,瑞典和日本也开展了排水弹性路面的研究,有效减小了沥青路面产生的噪声。中国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依据对传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方法以换板、灌浆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并设置防裂夹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也是常见方式,但无可避免的是在设置防裂夹层中会出现反射裂缝。另外一种方法以换板、灌浆后,增设半刚性或刚性基层,连续配筋混凝土以及水泥稳定碎石等等,在影响层面上消除因为旧水泥混凝土板带来的不良反映,再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实践证明是比较好的施工方式,但是花费较高。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破碎处的使用,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全面解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碎石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近几年,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运输增长极快,以宁杭公路为例,目前交通量已达10000辆/日。为了适应大交通量的需要,许多新建、改建公路采用高级路面,即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由于养生期长,施工期长,往往使车辆受阻,影响运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苏省交通厅将“缩短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列为研究课题。目的是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缩短养生期限,提早开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旧水泥路面改造常见的反射裂缝病害,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的板间接缝构造方法,以提升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路用性能。分析确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影响区域,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混凝土板间接缝处结构加固技术方法,即在旧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处植入马蹄形加强筋。数值计算结果及工程应用结果显示:旧水泥混凝土板间接缝构造方法,有效利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剩余强度,降低了原水泥路面板间接缝处弯沉差造成的反射裂缝病害。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王选仓  徐玮  高建立 《公路》2007,(6):96-101
目前,国内在对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时,仍然参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设计方法,至今没有一个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广泛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弹性层状体系与有效厚度法,设计时考虑材料的非线性以及旧路面破损或者其他缺陷对加铺层使用寿命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基于FW D检测和有效厚度的弹性层状体系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原复合式路面的面层等效为水泥混凝土板,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进行设计,并验算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抗剪稳定性,验算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混凝土层界面之间的抗剪稳定性。最后,还研究了复合式路面加铺层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