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鞘岭特长隧道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鞘岭隧道为目前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长20.05 km,其地质条件复杂、工期极其紧张、工程规模巨大,引起了国内外地下工程界的瞩目.文章通过越岭隧道限坡、长度、单双洞方案比选介绍了乌鞘岭特长隧道方案选择情况;并从隧道施工方案、防排水、运营和施工通风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隧道的设计概况.  相似文献   

2.
刘旭全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09-212
文章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F7断层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TSP203地质预报系统这一技术的测试原理、测试设备、探测解译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F7断层施工中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F7断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F7断层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TSP203地质预报系统这一技术的测试原理、测试设备、探测解译技术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F7断层施工中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陡坡斜井施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陡坡长斜井施工实践,阐述了斜井的坡度、断面尺寸、机械选型配套原则和施工方法,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属于工程软岩大变形地段,其力学行为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施工中应当采用少扰动、强支撑、支护结构快速封闭、及时衬砌和勤量测的方法来抑制大变形,确保隧道结构的安全、质量和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6.
吴海之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95-198
文章根据兰新线兰武段乌鞘岭隧道大台竖井工程地处F7断层影响带内的马头门段的施工经验,通过实例简要地介绍了深竖井的设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林海剑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95-297
文章主要介绍了随机断面测量系统的功能与特点,结合该系统在乌鞘岭特长隧道及洞外工程中的应用,阐明了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吴海之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48-151
文章根据兰新线兰武段乌鞘岭隧道地处F7断层影响带软弱破碎围岩中的大台竖井工程快速施工的施工经验,简要地介绍了在软弱破碎围岩中竖井的设计、快速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成君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65-268
文章重点介绍了以监控隧道稳定性为目的的围岩监控量测在乌鞘岭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通过监控围岩和支护状态,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来调整支护参数及最大预留变形量,确定仰拱、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间,制定相关施工方案和措施,判定施工方法是否有效,并根据实施效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隧道辅助坑道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鞘岭隧道为目前已贯通的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长20.05 km,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工期极其紧张,在方案设计时设置了多座辅助坑道,工程规模巨大,引起了国内外地下工程界的瞩目。文章介绍了越岭隧道的长斜井、深竖井、平导、横洞的设计和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乌鞘岭特长隧道辅助坑道的比选,重点论述了施工斜井的预设计情况,以求充分发挥施工斜井在特长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建成特长隧道.  相似文献   

12.
杨文国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80-285
文章介绍了兰武线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下穿既有线区段时对既有线采取的加固方法,以及对隧道正洞采用的管棚和小导管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孙庆卫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06-109
文章主要介绍了乌鞘岭隧道膨胀岩地段的施工方法、施工措施以及快速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晏红卫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269-271
结合乌鞘岭隧道所处地理和自然环境条件要求,分析了在该地区修建铁路隧道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和防止对当地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乌鞘岭隧道左线出口平导的施工实践,介绍了采用常规钻爆法,进行精心组织、快速掘进的施工概况.  相似文献   

16.
乌鞘岭隧道斜井施工通风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乌鞘岭隧道6#斜井工程为实例,介绍高海拔地区斜井施工通风、采用内燃机械作业和无轨运输的作业方法,设计参考了国内外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资料,并按公路隧道运营通风的理论计算通风量。提出了变风量供风的节能原理和管理方法,新研制了大功率(132 kW×2)隧道风机、大直径(1 700)螺旋焊缝软风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正在施工的乌鞘岭隧道工程中所遇到的强流变性地层条件,对隧道施工提出了建议①调整初期支护和后期支护在整个复合式支护体系中所占的比重;②尽量缩短柔性初期支护的工作时间;③保持衬砌紧跟;④保证混凝土衬砌不开裂;⑤加深对"新奥法"在特殊不良围岩条件下的适应性的再认识和再理解,并对现代隧道及地下工程问题开展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通过乌鞘岭隧道8#斜井同时施工多个正洞工作面时的施工组织,对设备配套、技术方案、通风保障、排水措施、行车调度、施工用水及高压供风的保障等方面作简要阐述,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乌鞘岭隧道8号斜井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兆昆  郑春 《现代隧道技术》2004,41(Z3):114-116
文章根据乌鞘岭隧道8#斜井的施工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辅助坑道在Ⅵ、V级围岩地质条件下实现快速施工的技术方案要点及施工组织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乌鞘岭特长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乌鞘岭特长隧道全长20050m,是我国目前正在修建的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严重的围岩大变形,主要表现为隧道中部岭脊地段F4~F7断层构成的"挤压构造带"在深埋高地应力条件下的软弱围岩大变形,拱顶最大下沉及侧壁最大水平收敛变形量均达1000mm以上,导致初期支护开裂破坏并严重侵入衬砌净空等,不得不将初期支护全部或部分拆除重做,再施作二次衬砌.文章对隧道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软弱围岩变形力学特性及初期支护破坏规律、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隧道围岩加固、初期支护预留变形量与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