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现有道路交通设计中三维可视化程度不够的缺陷,对基于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的道路交通设计进行了分析;借助三维驾驶仿真软件uc win/road,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道路设计科学体系,指导国内道路交通设计、建设及维护工作,提高道路工程设计质量,完善道路工程设计技术及建设交通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2.
道路土石方调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道路土石方调配的累计曲线法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了分段调配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实现了道路土石方调配及调配的可视化、可交互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调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道路土石方调配的累计曲线法进行了理论剖析,提出了分段调配的数学模型.通过编程实现了道路土石方调配及调配的可视化、可交互性,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调配方法.  相似文献   

4.
BIM所构建的3D信息模型,可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一个信息流通平台,有着促进沟通便利、降低设计错漏率和提升工程质量的优势,能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通过介绍BIM的典型特征,简述了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功能实现;总结了BIM技术工程量造价计算、自动化输出功能;并针对BIM技术道路工程设计建模功能展开讨论,从3D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建模和快速道路整体建模3个方面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最终得出了基于PowerCivil软件进行道路工程设计的完整流程,能够为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由传统的二维平面逐渐向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三维立体化、多专业化融合方向转型,这给传统的道路设计方法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此,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虚拟现实(VR)技术引入道路工程设计中,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优势,阐述了运用BIM+VR技术进行道路平、纵、横协同设计,以及对地形、道路整体三维建模及成果可视化展示的实现方法,并应用自主开发的交互式道路VR仿真平台,在重庆市陈家阁立交和春华立交市政设计项目中进行了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道路资产点检中存在信息采集效率低下,可视化、协同化管理不足等缺点。设计开发的移动资产点检系统,依靠BIM+GIS技术建立三维空间数据库实现资产点检三维可视化与精准定位,通过移动技术实时上传资产信息实现数据的共享与集成,从而加快道路资产点检可视化、协同化和智慧化步伐。  相似文献   

7.
何勇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1):251-253,263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Boujou、Adobe Illustrator、Adobe After Effects、Adobe Premiere Pro)、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道路设计过程中,可视化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统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道路前期方案设计中对道路红线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探索,就是借助无人机航拍技术,利用上述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在航拍的视频或图片中将规划红线绘制出来,从而更好地展示项目的规划范围、用地拆迁等,更加真实和直观地展示项目建筑拆迁、相交道路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三维 GIS 等相关技术与工程设计的结合并不紧密,工程设计人员经常利用部分商业组件自主研发三维系统,费时费力。随着三维 GIS 技术的进步,目前商用三维 GIS 软件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工程设计的一些需求。利用商业三维 GIS,使用道路工程的设计数据,讨论分析了快速重现三维道路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俞明健  游克思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30-132,158,14
为规范我国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统一设计标准,通过国内外相关地下道路的规范及研究成果归纳、已有成熟设计经验总结以及专题研究等多种途径,研究编制了《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就其设计原则、几何线形、出入口、交通设施、附属设施及防灾等与地面道路存在差异的方面作了规定。从总体技术路线、规范框架体系、规范特点及新颖性三方面阐述了该规范的研究框架。该规范的编制将填补我国当前城市地下道路工程领域规范的空白,对未来提高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质量,保障运营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对公路城市化改造中,诸如: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沿线桥梁的利用与改造,路基工程,交叉口,市政综合管线,道路绿化景观,以及对能源设备的利用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实现道路铺装结构的智能感知功能,综述了融合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归纳了道路铺装感知信息组成,包括路域环境感知、车辆荷载感知、路表功能感知和结构响应感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路铺装结构分级感知设计思想;针对目前道路铺装感知设计不完善的问题,初步构建了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最后提出了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道路铺装结构的感知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区域环境、服务需求、工程造价和发展趋势等因素,依据“安全优先、分层递进”的思想进行分级设计,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应涵盖感知系统、材料设计、布设组合、感知性能保持、计算理论和设计指标及要求等内容;在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感知特性的设计内涵不明确、感知技术的实施标准不统一、感知铺面结构的性能保持技术不健全和感知数据处理与应用不标准等问题,未来其在公路长期性能观测科学网的建设、道路科学合理养护决策的制定和适用于中国的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的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施工图审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对“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这一强制性要求进行了论证,并重点分析了与道路建筑限界相关的横断面设计内容,包括在各种工程情况下安全带的正确设置以及有二次过街需求的中间岛设置等,以期对设计人员起到提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昆明东连接支线工程深路堑设计中路堑深度较高,达34 m;岩土体成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裂隙发育严重;岩层倾向不利;地震8度设防标准;并且需特别考虑沿线的水土保持和坡面防护景观问题。通过该工程设计实例的研究,探讨了山区生态景观道路的深路堑设计及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交通流微观模拟中的路网属性与可视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顺平  杜怡曼 《公路》2002,(4):22-25
城市交通微观模拟系统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使城市交通逐步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文章对交通流微观模拟系统的基础-模拟路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了解了实际网络构成的基础上,对宏观路网及微观路网进行了分类定义,描述了路网组成元素的属性,并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在背景地图上的路网矢量化、可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大型枢纽机场陆侧道路系统规模庞大、交通组织复杂且车流量大,交通设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交通设施设计是道路系统高效运行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的分类,基于具体工程案例,总结了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的总体指导准则,并对智能引导、高架交通标识、地面交通标识以及地道交通标识的核心设计要点进行了提炼阐述,可为大型枢纽机场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种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考试智能评判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考试是机动车驾驶员考试科目之一,目前的路考全部采用考试员人为判断考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判定考生是否合格。这就造成人为因素影响很大,评判标准不统一。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将智能化移动考试车辆和考试监控中心作为整个考试监测系统的两大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系统提供了路考过程的科学测试数据和定量的评分依据;提高了路考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改善了考官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了路考工作的效率。系统的成功研制有力的补充了目前科目三无电子评判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交通系统仿真正逐步在城市道路及公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得到应用。该文首先对交通系统仿真的主要研究内容、应用、分类、功能及相关的交通系统仿真软件进行了总体介绍;在此基础上,利用宏观仿真软件VISSUM对上海市临港新城芦潮港社区D3路的交通量进行了预测,其预测成果已被应用于D3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沙漠地区高速公路风积沙路基压实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乃至世界在沙漠公路的设计、施工、试验、检测等方面没有较为全面的规程和规范,以指导沙漠路基的施工。本文结合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在室内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榆靖沙漠高速公路、陕蒙沙漠高速公路(半幅)及靖王高速公路(沙漠段)试验路及大型室内试槽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基施工压实工艺、方法、压路机的参数等。该研究成果已在陕西几条沙漠高速公路上得到应用,解决了沙漠路基诸多技术难题,为国内沙漠地区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编写积累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