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介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就是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配置一定量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代替传统的预应力钢筋。所谓的无粘结预应力,就是将预应力钢筋(或钢丝束)在使用之前,在其表面均匀涂布一层润滑防腐材料,再用聚乙烯材料包裹,使之在浇注混凝土后,二者可以自由滑动。施工时在浇注混凝土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设计研究实践,总结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钢筋、非预应力钢筋的估算方法,并附示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的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 ,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的规定的不足 ,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 ,提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补充了《规程》的不足 ,拓宽了《规程》中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受力特性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似,可直接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垢极限力做内水平加固钢筋的极限应力,水平筋与斜筋面积不同对水平筋极限应力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2榀2种类型(梁和柱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和仅梁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其破坏形态、延性、强度、刚度及能量耗散能力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能量主要由框架的非预应力构件承担,而且主要集中在框架柱上;对于梁和柱均配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框架,能量大部分集中于框架的中柱.  相似文献   

6.
无粘结预应力束是由单根或多根高强钢丝、钢绞线或钢筋,沿全长涂抹防腐蚀油脂并用聚乙烯热塑套管包裹而成。无粘结束像普通钢筋一样敷设,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张拉和锚固,它省去了预埋套管、穿索和压将工艺,节省了施工设备,简化了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通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比较,论述了在施工中使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工艺,其原理是通过预应力筋的防腐润滑油等涂层与混凝土无粘结,并与混凝土之间存在永久性的滑动特性。尽管与有粘结相比,无粘结具有施工工艺简便、摩擦系数小等优点,但其与混凝土间存在永久性滑动的特性,导致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或板的结构性能不能像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尽如人意和直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殊型式,与一般意义上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仍有本质区别。本文就体外预应力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在构造上,受力变形特点及平衡方程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作一概括性介绍。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时,推荐应用等效塑性区方法计算极限应力,为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特点、发展历程和应用的现状。对当前应用较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梁极限弯矩的多种求解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将在桥梁工程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无粘结PPC(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分析影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原因,介绍国内外无粘结PPC结构的耐久性试验,提出了无粘结PPC低高度箱梁防腐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这种结构应力桥梁工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建筑于跨海、海岸和临海的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环境介质中的氯离子或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氯离子渗入到钢筋周围.达到一定浓度后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引起钢筋锈蚀.削减其有效截面.降低其粘结强度等受力性能.使混凝土保护层顺筋胀裂,是影响桥梁耐久性的主要灾害.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其原因是预应力筋的钢筋腐蚀破坏。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无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折强度计算时 ,推荐应用等效塑性区方法计算极限应力 ,为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无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经强度计算时,推荐应用等效塑性区方法计算极限应力,为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预应力和混凝土材料对高强度混凝土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力学行为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4片体外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连续梁模型的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裂缝分布和发展规律与无粘结预应力梁相似,采用钢纤维提高负弯矩区的开裂载荷是有效的,而且利用钢纤维增强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裂缝发展并在卸载后使裂缝闭合,普通钢筋对分散裂缝和限制裂缝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8.
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控制一直是工程界和理论界所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人们争议最多的问題之一。本文在分析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用限制钢筋应力增量的办法来控制裂缝宽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针对六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力和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重复荷载作用之后裂缝宽度和普通钢筋中残余应力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考虑该残余应力的重复荷载作用N次之后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用于限制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钢筋中应力增量的限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根普通钢筋的RPC梁及3根具有相同配筋的无粘结预应力RPC梁进行等幅疲劳加载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梁在相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承担压力区边缘应变﹑受拉区普通钢筋应变﹑试验梁跨中变位随疲劳荷载反复次数的变化态势。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在上限值为0.3Mu下限值为0.05Mu的等幅疲劳荷载作用下,两类型梁的疲劳寿命都在200万次以上。伴随着反复外力实施次数的增加受压区边缘应变﹑普通钢筋拉应变﹑跨中挠度都随加载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中无粘结预应力RPC梁的变化速率比普通钢筋RPC梁的变化速率快,表明了无粘结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20.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施工方便,性能良好的新型结构。本文根据后张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矮箱梁研究课题,总结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原则和截面配筋方法及关键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