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京秦线是我国铁路首次在不间断列车运营情况下进行既有线改造 ,结合车站改造更换 6 0kg m1 1 2Ⅰ型改进型可动心轨混凝土枕提速道岔 ,采用阶梯提速 ,在短时间内将速度提到 1 6 0km h ,而后提速达到 2 0 0km h。文章以玉田县站工程为例 ,介绍更换提速道岔施工工艺及安全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化改造后的沪昆线浙江段湄池至新塘边区间为200 km/h时速区段,正线道岔设备全部采用ZYJ7型电液外锁闭可动芯轨提速道岔(由ZYJ7型电液转辙机牵引,简称电液200km/h提速道岔).……  相似文献   

3.
京秦线是我国第一条由既有线在不间断列车运营情况下,通过燕郊车站至银城铺车站12个车站更换60 kg/m 1/12 I型改进型可动心轨混凝土枕提速正线道岔,完成京秦线京狼段车站改造,使列车提速到200km/h.由于是第一次结合车站改造更换60 kg/m 1/12 I型改进型可动心轨混凝土枕提速道岔,并采用阶梯提速,在短时间内,将速度提到160 km/h,最终把列车提速到200 km/h.本文介绍了玉田县站更换提速道岔施工工艺及安全质量控制方法,供今后既有线提速改造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州一徐州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是我国第1条将既有线改造为200km/h的线路。在站场技改中,需要将原正线上的12^#固定心轨双机牵引提速道岔,更换为12^#SC325型可动心轨提速道岔。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新造及既有铁路货车120 km/h提速改造中,提速铁路货车转向架均采用了折头螺栓连接形式的侧架立柱磨耗板结构(转K2型与转K4型转向架磨耗板、折头螺栓的结构除具体尺寸公差有所差别外,结构形式基本相同)。这种结构形式的磨耗板在车辆段既有铁路货车120 km/h提速改造过程中均发现不同程度的裂纹现象,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分析和探讨。1发生的问题2006年10月份济南西车辆段按照招标转K2型转向架提速改造配件规定,购进转K2型侧架立柱磨耗板400块,入段后鉴定人员对该批侧架立柱磨耗板进行了全面的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和抽样硬…  相似文献   

6.
1现状我段管内京九上行K718.3~K906.657,下行K718.3~K907.323,共计377.38km,京九正线道岔198组,其中提速道岔173组,2004年京九线第五次提速后,列车运行速度达140km/h,动态检测标准按照160km/h,我段道岔静态检查按140km/h的通过标准,低于160km/ h的动态检测标准,提速以来部轨检车水加、三角坑、高低检查项目分值增加较快,尤其是通过速度高的提速道岔区出  相似文献   

7.
丰润工务段管辖的京秦线278km线路,提速改造工程于2002年10月底完成,行车速度达到160km/h。更换SC2325型60kg/m12号可动心提速道岔147组,涉及燕郊至银城铺12个站场。新的SC325型道岔投入运营不久,2002年11月30日在段管内三河站11道岔第一次发生了长心轨折断,后相继在丰润、燕郊、别山等站发生了SC325型长心轨折断,总计5根,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无缝道岔侧股焊接形式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6 0 kg/m 12号可动心轨和固定辙叉提速道岔为例 ,分析无缝道岔侧股全焊接、不焊接以及仅道岔区内侧股焊接 3种方式对钢轨受力和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万t列车通过重载铁路更换道岔、道床清筛后岔区须在现有限速标准下提速运行,为此制定了提速方案——将现有限速标准中第二阶段限速由45 km/h提至55 km/h,第三阶段限速由60 km/h提至65 km/h.在岔区选定两个区段分别进行更换道岔、道床清筛施工,施工结束达到开通条件后,5000 t、1万t、2万t列车通过,...  相似文献   

10.
京广线提速道岔更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功臣  黄远宏 《铁道勘察》2005,31(1):8-9,12
铁路第六次提速,京广线要达到 200km/h,这就要求把既有线上的固定辙叉道岔更换为可动心轨辙叉道岔,消除辙叉有害空间。介绍了京广线既有道岔的现状和更换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列车制动摩擦材料的制动效果不能光看摩擦系数的大小,制动效果的最终表现是制动距离的长短。高摩闸瓦(片)和高磷闸瓦的摩擦系数差别较大,而在速度90 km/h以下时,其制动距离却相差甚微。两者制动距离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更高的速度段。  相似文献   

12.
革非  毕海权  雷波  张卫华 《铁道学报》2005,27(6):117-121
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磁浮列车以500 km/h的速度运行、受10~40 m/s的横向自然风作用下的外流场特性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分析,得到了列车顶部和侧面不同位置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特性以及列车的尾流特性。结果表明:列车上部及背风侧面的速度及压力波动均随着自然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列车尾涡中心也由于受自然风的影响而沿着自然风的方向偏转,而自然风对迎风侧的压力波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 km/h速度等级高速客运机车转向架平台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200 km/h客运的需求,作者建立了适于200 km/h速度等级、轴功率1 600 kW的3轴机车转向架平台设计方案。该转向架可满足我国牵引18-20节客车和200 km/h高速客运需求,并可在机车车体和转向架主体结构均保持不变和装配接口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转向架内部的局部调整,适应速度160-230 km/h、轴重21-23 t机车的集成需求。3轴转向架结构方案以机车足够的稳定性、高黏着、低磨耗、低轮轨作用力为设计目标,采用交流驱动单元和驱动单元弹性架悬、低位推挽牵引、轮盘制动、磨耗形踏面和柔性二系悬挂等多项先进成熟技术。计算分析表明,该转向架理论上非线性临界速度可达480 km/h,直线运行和曲线通过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杭南长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杭南长客运专线为例,在遵循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选择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速度目标值对技术标准、工程数量和静态投资、旅行时间、动车组购置费以及投资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速度目标值越高,线路所选择的技术标准越高,工程数量和静态投资也随之增大,但增幅不大;杭州—长沙区段内,随着速度目标值的提高,满足旅客周转的动车组数量减少;250 km/h方案的动车购置费最低,300 km/h和350 km/h两种方案的动车购置费相差不大;350 km/h方案在节约旅行时间和投资效益两个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建议杭南长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采用350 km/h。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地铁列车提速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地铁列车行车速度为80 km/h和120 km/h工况下减振垫浮置板轨道时域和频域的实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结构垂向位移的影响不大;行车速度为120 km/h的工况下钢轨、浮置板、隧道的振动加速度1/3倍频程的峰值较行车速度为80 km/h的工况下的峰值分别有6.2、2.8、0.5 dB的增大;分频段分析各测点振动加速度综合振级,结果显示:在0~20 Hz与20~80 Hz频段内,只有钢轨的振动加速度综合振级增长超过5%,浮置板与隧道振级变化均小于2.5%,在80~120 km/h速度范围内,行车速度的提高对减振垫浮置板轨道隧道振动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的必要性和设计暂行规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论述客货共线铁路提速 ,特别是既有线提速 2 0 0km /h的必要性 ;对 3种速度为 2 0 0km/h的暂行规定或技术条件的异同进行对比 ,并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速度为 2 0 0km /h客货共线铁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速电动车组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外300km/h高速动车组发展动态,认为受关键参数的限制,300km/h的速度是一个重要临界值。在此速度之下,动力集中与动力分散两种方式都能适应;在此速度之上,动力分散为佳。提出我国必须坚持科研开发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试验并巩固200—250km/h电动车组技术的平台上,应向开发300km/h电动车组技术推进。建议对总体方案进行深入比较后,再确立最佳方案为好。  相似文献   

18.
长吉城际铁路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长吉城际铁路的速度目标值,分析影响速度目标值的相关因素,提出长吉城际铁路应该采用的速度目标值。研究方法:分别从运输需求、运输效率、工程投资和经济效益四方面对200、250、300km/h3个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结合工程建设和运营实际情况,为达到既节省初期工程投资,又为长吉城际的发展延伸预留更好的基础条件,本次研究推荐速度目标值200km/h,远期预留250km/h。  相似文献   

19.
动车组用中间车钩缓冲吸能装置主要由气液缓冲器和压溃管组成,为研究其工作场景中动态吸能特性,采用两辆台车与中间车钩连挂,撞向刚性墙进行冲击实验,台车冲击速度分别为7.19、18.7和25.7 km/h 3种工况。冲击作用下,气液缓冲器阻抗力具有明显的动态特性,最大压缩行程的阻抗力随冲击速度提升而增高,可达1500 kN,远高于其静压实验最大阻抗力800 kN;而压溃管动态阻抗力与静压结果基本一致为1500 kN;冲击速度为18.7和25.7 km/h,气液缓冲器压缩行程达到30 mm时,阻抗力达1200 kN,压溃管被触发压溃,气液缓冲器与压溃管同时进入压缩状态,一起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兰新线上通过列车速度的提高,现有土堤式防风墙的防护效果亟需改善,考虑在原有挡风墙顶部进行局部加高改造。基于三维定常、不可压N-S方程与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棚车为代表车型,在横风风速为50 m/s时,分别对不同加高高度的对称和非对称土堤式挡风墙条件下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货物列车所受气动力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车辆倾覆力矩为考核指标分析挡风墙加高高度对棚车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土堤式挡风墙顶部局部加高能有效地提高其对列车的防风作用;其对称土堤式挡风墙合理加高高度为0.28 m,迎风侧高度1 m和2 m的非对称土堤式挡风墙合理加高高度分别为0.62和0.49 m。结果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