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于今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广州市召开了造船工艺学术讨论会。会议有46个单位共90各代表参加。发表了有关公差造船及生产设计方面的论文39篇。代表就我国万吨级船舶船体建造技术要求、生产设计的一般概念和具体做法,以及对出口船舶的要求展开了广泛、热烈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和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联合于1991年12月21日至24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了船舶辅机专业学术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和生产使用共27个单位的55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7篇,另有5个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3.
△.第18届国际船舶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与计算方法学术讨论会(18th SMSSH′89)暨第6届保加利亚理论及应用力学学术会议(6th NCT AM)于1989年9月25日~30日由保加利亚船舶水动力研究中心(BSHC)主办在瓦尔纳(Varna)市举行,该届会议议题为船舶水动力学和气动力学中的实用问题。来自保加利亚、中国、民主德国、希腊、意大利、波兰、苏联和西班牙8个国家的165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96篇学术论文.考虑到近85%的代表和80%的论文来自保苏两个国家,本届会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船舶流体力学发展状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全苏船舶科学研究知名单位的75位专家学者在9个专题中所发表了42篇论文。这些论文足以体现苏联船舶力学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消息报道     
由日本和南朝鲜造船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船舶制造中实用设计”(PRADS-88)国际学术会议于83年10月16日至18日和21日~22日分别在东京和汉城举行。二十三个主要造船国家三百五十四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在英国工作和进修的邵文蛟(上海船研所)和吴有生(中国船舶科研中心)参加了东京会议。会议刊发的论文集共有八十五篇论文。会上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有关船和半潜艇的耐波性、兴波理论和推进等问题。二、新型船舶和离岸平台的结构应力分析;船体振动分析,特别关于一些扭转和侧向振动、水平和扭转振动;疲劳分析,船用结构钢和离岸平台结构;残余应  相似文献   

5.
由造船工程师学会(新加坡分会)、新加坡造船技师和造船工程师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海事技术(安全与环保)会议于1993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新加坡乌节大酒店举行,来自新加坡、中国、美国、英国、挪威和日本等十九个国家一百八十多位论文作者和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共宣读论文65篇,其中5篇作大会宣讲,其余60篇分船舶工程、船舶安全、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6.
《江苏船舶》1993,10(1):28-54
第三届全国内河船舶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0月17日至20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来自九个省市的8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宣读交流了73篇论文,反映了近几年来内河船舶技术的进展。为了让读者了解这方面的概况,本刊摘要刊登部分论文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耐波性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暨船舶标准化委员会耐波性分组工作会议于1981年6月8日至14日在扬州市江扬船舶修造厂召开。全国有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23个单位,71名正式代表及1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有关船舶耐波性论文31篇,有关船舶标准化试验规程讨论稿三篇。  相似文献   

8.
上海船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SB3型船舶机舱检测报警装置》系船舶机舱自动化的主要设备之一。1981年3月4日至6日由交通部科技局主持,在金山宾馆召开了该装置的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交通部工业局、上海市造船工业局、远洋总公司等领导机关和船检、工厂、使用、科研、设计、大专院校等42个单位60名代表。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锅炉学组于1991年10月4~10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召开1991年学术交流会。来自科研、设计、生产部门,海军以及有关院校共19个单位40名代表出席了学术交流会。交流会共介绍论文20篇。论文内容广泛、丰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代表们对每篇论文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气氛热烈、活跃。学术交流会期间,学组在总结1991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具体安排了1992年的学术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节能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五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由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学彦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同志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135名代表来自全国70个单位。会议共交流论文61篇。其中船舶设计22篇,船舶力学16篇,船舶轮机  相似文献   

11.
学会动态     
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动力装置学组今年三月卅一日至四月四日在浙江省椒江市召开了“船舶节能电站”专题技术会议,到会代表有卅余人。会上发表了九篇论文和报告,对多种节能电站方案及汽轮机、锅炉等主要部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节能电站是大型船舶节能的重要一环,希望能够造出装有废热发电系统的节能船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展非钢质船舶学术交流,加强船舶技术管理和建造质量,两学会于1991年10月5~6日在常州市武进玻璃钢船厂第八次联合召开技术交流会。省造船学会、硅酸盐学会、造船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江苏船舶》编辑部等29个单位,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12篇。与会代表通过这次会议广泛深入的交流,对我省在非钢质船舶及其制品的成绩方面给于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院于1981年3月8日~14日在上海召开了海洋开发装备技术发展方向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除院属各研究所外,还邀请了石油部规划研究院、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共同就海洋开发装备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5名。会议由六机部副部长、中国船舶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船舶科学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林毅同志主持,并作了“充分利用现有船舶研究设计力量向海洋进军”的动员报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船舶维修理论学组第三次学术会议于1988年12月6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共有33个单位的69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3篇,会上宣读了28篇。论文内容广泛,包括维修理论、维修方式、故障诊断、修船计划和修理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与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定时和视情结  相似文献   

15.
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船舶材料学组于1981年11月12日至17日由委员会主任隋永礼同志主持在洛阳召开了“船舶材料”学术交流会。8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邀请李庆春教授作了“访日考察报告”,林肇琦副教授作了。几种船用铝合金的发展”报告,大会还介绍了1981年国际腐蚀年会和国际高能加工会议的情况。会议收到论文81篇、分六个专业小组进行宣讲和讨论。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船舶材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7月5日至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船舶设计分技术委员会(ISO/TC8/SC8)第11届期间会议及工作组会议在上海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四个国家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SC8主要负责制定船舶接口定义和互换性建立以及安全要求和船舶性能确定等设计和建造方面的标准。SC8目前下设7个工作组:WG10 LNG测倾仪工作组、WG12船舶振动工作组、WG13船舶噪声工作组、  相似文献   

17.
船舶电器设备技术情报网于1987年10月8日~12日在山东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招待所召开“船舶电气设备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专题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42个成员单位,60名代表,交流的论文、资料有17篇。经评委研究,评选出九篇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8.
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海洋运输船学组第二次年会于1983年1月10日至13日在苏州举行。会议得到苏州船用机械厂的大力支持。参加会议的有船舶科研、设计、院校、船厂及船检等22个单位,共58名代表。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本学组的专业学术交流;召开学组工作会议讨论和制订学组今后的活动计划。会议共收到论文29篇,其中总体设计10篇,性能10篇,船型3篇,结构5篇,其它1篇。全部论文均以大会交流方式宣读。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16~20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科研设计网在镇江船舶学院举行了舰船设计、建造新技术开发及应用交流会,有26个单位的共计6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和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行的船舶舱室内装设计暨救生设备专题学术交流会议于1991年12月4日至7日在浙江富阳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部份委员、船舶舾装设计学组成员、论文作者以及船舶科研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