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商用汽车》2011,(14):21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1年初以来,汽车产销在连续2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后,6月小幅回升,市场有所转暖。6月产销分别完成140.37万和143.59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83%和3.62%,同比分别增长0.65%和1.40%。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5%,而商用车同比和环比均为负增长,且同比降幅超过10%,弱势特征明显。2011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915.60万辆和932.52万辆,同比增长2.48%和3.35%,比2010年增速的32%回落了29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汽车纵横》2020,(2):54-54
|2019年全年|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2019年,新能源受补贴退坡影响,下半年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滑7.5%和8.2%,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万辆和2144万辆,同比增长-9.2%和-9.6%;商用车产销436万辆和432万辆,同比增长1.9%和-1.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和-4%。  相似文献   

4.
负增长大概率。对于2020年中国车市走势,多数机构及专家预期负增长。中汽协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中国汽车消费曲线依然维持"L"形态势,难以出现"V"形反转。2020年车市降幅将比2019年有所收窄,预计销量2531万辆,同比降幅2%左右,正增长拐点或将出现在2023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测,虽然年末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有所下降,但并不是车市回暖的信号,2020年车市将继续下行探底,预计销量2250万辆左右,同比下滑10%;调整力度超过2019年,还将出现补偿性下跌。  相似文献   

5.
5月份生产汽车42.50万辆,较4月53.17万辆下降20.08%;销售汽车39.62万辆,较4月49.79万辆下降20.43%;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还有轿车,产销都是下滑,其中轿车生产21.03万辆,销售17.77万辆,分别下降13.56%和19.27%。2004年4月比3月下降,如今5月与4月的环比,又是两位数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6.
最近,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公布了世界52个国家2008年汽车产量统计数据.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世界生产汽车7 053万辆,比2007年减少3.7%,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17个国家中,除金砖四国及墨西哥、泰国、土耳其、伊朗等国为正增长外,其余传统汽车生产大国均为负增长.  相似文献   

7.
上半年车市综述200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呈现这样的态势:开局不利、稳中有升、利润下滑、大势转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国产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1.52万辆和279.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5%和9.35%,其中乘用车产销量为185.17万辆和184.30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使全世界的汽车市场都处于严重萎缩的状态,萎缩的幅度之大是绝大多数人没有预料到的。中国的汽车市场增速虽然大幅下降,但全年还没有负增长,今年也不会负增长。2000年全世界销售汽车共5837万辆,中国为216万辆(减去出口加上进口车);市场份额为3.7%。2008年全世界销售汽车缩减到小于6500万辆,中国为910万辆(减去出口加上进口车);市场份额为14%。8年来全世界的汽车市场增量都在中国。国内与美国汽车市场的销售量差距从2006年的1000多万辆降到2008年销售差距降到400万辆。  相似文献   

9.
王宇宁  蔡云 《汽车情报》2004,(23):43-4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开放发展的步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39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  相似文献   

10.
外商看好中国汽车市场潜能无限。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到1992年达到100万辆产量时经过了近40年;从1992年到2000年用了8年时间则完成了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的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中国汽车工业用了2年时间就实现了从200万辆到300万辆的增长;而2003年汽车产销量达到了444.37万辆和439.08万辆,位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全球汽车行业整体疲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中国汽车市场全线飘红,一枝独秀,以全年销售汽车1364万辆的成绩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2.
张颖 《汽车与配件》2004,(12):20-22
2004年2月,汽车工业产光彩环比上月呈现较快增长,其中,载货车行业产销增速尤为显著。2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39万辆和43.01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44.77%和41.43%,同比分别增长36.38%和61.83%。轿车2月份产销为18.91万辆和18.47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2.85%和18.80%,同比分别增长30.61%和76.75%。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工业已从前几年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平稳快速增长阶段。有人说,当前我国汽车工业产销形势不好,忧大于喜,但从以下2004年1~10月汽车产销数据来看.汽车累计产销423.01万辆和413.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58%和17.59%。其中,轿车累计产销195.12万辆和187.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44%和18.76%。  相似文献   

14.
宋璐 《上海汽车》2005,(9):45-46
1999年,本田公司开始了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当时年产量为3万辆。经过5年的汽车市场扩张,到2003年,本田公司共生产了117.72万辆汽车,占公司全球汽车总产量的3.9%。为了提高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销量,公司在2004年年底前共创建了3个汽车合资企业,总产量为32万辆。另外,公司还计划在2007年以前,将年产量提高到53万辆,将占公司全球总产量的13.6%,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成为本田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大合作伙伴,进而取代了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联盟。2004年3月,本田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广州本田公司,汽车年产量已从原来的12万辆提高至24万辆。同时,本田还…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据统计,2002年全国产销汽车分别达325.1225万辆和324.80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49%和36.65%,提前三年触摸"十五"规划,已成为拉动工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局面喜人.  相似文献   

16.
数据     
《商用汽车》2013,(3):14
1930.64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全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比2011年同期分别提高3.8百分点和1.9百分点,增速稳中有进。产销突破1900万辆创历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7.
1996年在沉闷的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来自微型汽车的一抹亮色。全年全国微型汽车产量约达30.3万辆,销量为29.1万辆,产销量分别比去年增加20%和13%,在不景气的汽车市场上独领风骚。中国民众对改善“行”的需求依然强烈,经济实用且面对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汽车产品仍有强盛的生命力。 在中国,有关汽车的经济奇迹,悄然出现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中国农用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经历了17个春秋,年产量突破230万辆,一举超过全国汽车总产量80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年1-11月,汽车产销2 532.52万辆和2 541.97万辆,同比下降2.59%和1.65%。协会预计,2018年车市有可能遭遇1990年以来产销负增长。虽然燃油车领域俨然一副"寒冬"之态,新能源汽车却在补贴逐渐退坡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勃勃生机: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35万辆和102.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3.63%和68%。虽然相比整个汽车市  相似文献   

19.
霍庆泽 《世界汽车》2010,(12):134-135
10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总体保持稳定,环比略有下降,同比增幅较大。截至10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达到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比去年全年高出83.28万辆和103.22万辆。而今年年产销量突破1700万辆的目标已近在咫尺,如此好的成绩明年是否能够延续,成为我们关注的下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2月2020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5万辆和2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5.7%和49.5%。2020年1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