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极限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加筋地基的破坏模式:在加筋垫层底部形成剪切契体的密加筋地基破坏模式和在加筋垫层顶部形成剪切楔体的疏加筋地基破坏模式入手,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分析了加筋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短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加筋土坡极限平衡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对数螺线法、简化毕肖甫法、斯宝塞法和力平衡法对加筋土坡进行稳定分析,讨论不同方法和加筋力对安全系数的影响,提出加筋土坡稳定分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软弱地基上加筋土堤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软弱地基上加筋土堤圆弧滑动稳定性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该法无需将滑动土体分条,而采用土堤及滑弧的几何要素直接求解滑动稳定系数。根据上述要素可求得加筋所需的最大拉力。  相似文献   

5.
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DINA程序对用旋喷桩加固的复合地基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加固前后地基承载力及刚度的变化,并探讨了复合地基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
某小区8号住宅楼地基为软土地基,其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决定采用加筋复合垫层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计算,以及工程竣工后的沉降观测,沉降速率和两端点倾斜值均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经分析,沉降已经稳定,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路堤荷载下加筋垫层加固软土地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DINA建立了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有限元模型,对未加筋地基和不同加筋层数、不同加筋模量、不同加筋间距的加筋地基进行计算,分析了各种情况对地基沉降、侧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格栅能有效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铺设多层格栅时最佳加筋层数为3层;随着加筋模量的增大,格栅对竖向沉降和侧向位移的约束作用增强,格栅模量为0.5 GPa以上时能发挥很好的加筋效果;加筋深度为0.2 m,间距为0.4 m时,格栅对沉降和侧向位移约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基于正交异性板理论,将双向正交密加筋板进行构造正交异性和物理正交异性的等效转换.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一系列单轴受压的双向正交密加筋板进行了有限元非线性计算.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和正交异性板理论,提出了双向正交密加筋板的极限强度预报公式.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公式更为简便、合理,可以准确对双向正交密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9.
桥墩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桥墩地基在竖向及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问题。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项目中运用的砂桩与加筋砂砾垫层(土工格栅)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通过实验、检测,获得了相关施工工艺参数,对推广该项工艺和治理湿软结构物地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桶(筒)型基础承载力分析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并用现有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这类结构在竖向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和破坏模式,分析了桶与筒型基础破坏模式的差异.通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出的筒型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与分别用不同经典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圆形基础理论公式以及规范公式等计算得出的筒型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得出在不同条件下各个公式的适用性,为设计和施工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黄土湿陷性对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基于弹性理论, 建立了黄土湿陷性影响下桥梁桩基承载力的力学模型, 推导了湿陷性黄土中桥梁桩基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 分析了不同湿陷系数、不同湿陷厚度下黄土区域桩基承载力的变化性状。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其相对误差最小为5.2%, 最大为6.7%, 表明本文公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分区计算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公路黄土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主要借鉴建筑、铁路等行业的评价经验, 以整个黄土地区为单元, 给出一个推荐公式或承载力表, 已不能满足公路工程的要求。以大量黄土地区实测载荷试验为基础, 按照承载力把黄土地区分为四个区, 每个区都建立了承载力与含水量、液限、孔隙比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式。用这一套回归关系式确定的黄土承载力相对误差小于10%, 与规范方法相比较, 精度显著提高。同时对承载力分别按路基的宽度、相对变形以及刚柔荷载进行修正, 给出了承载力设计值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拱式桥结构体系中的主要受力构件 拱肋进行分析,借鉴拱桥设计中的"五点重合法"确定研究截面,并对该截面进行不利布载.对每一种荷载布置型式,采用荷载增量法进行拱桥结构失效模式的寻找和截面抗力的计算.给出其承载力可靠度功能函数,推导功能函数中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概率模型,并利用改进的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圬工拱桥承载力可靠度指标评估值.最后给出实桥验证算例.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有关桥梁评估的内容、方法以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Numerical computations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code FLAC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are presented to evaluate the soil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N'c, N'q and N'r for circular smooth and rough footings.The influence of nonassociative flow rule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a circular footing is investigated. The footing rests on the surface of a homogeneous soil mass and a 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have been assumed for the soil behavior. The values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factors N'c, N'q and N'r are obtained for a wide range of values of the friction angle for five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dilation angle. The values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foun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nonassociativity of the soil.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derived from existing classic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桥钢管初始应力稳定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钢管砼的本构关系,分析钢管初始应力对钢管砼拱桥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程度.钢管初始应力的存在降低了钢管砼拱桥稳定承载能力,不同荷载加载方式,钢管初始应力对钢管砼拱桥的稳定承载力影响程度不同.这为今后深入研究大跨度钢管砼拱桥钢管初始应力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钢管砼的本构关系,分析钢管初始应力对钢管砼拱桥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程度.钢管初始应力的存在降低了钢管砼拱桥稳定承载能力,不同荷载加载方式,钢管初始应力对钢管砼拱桥的稳定承载力影响程度不同.这为今后深入研究大跨度钢管砼拱桥钢管初始应力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海南铺前大桥,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 分析了断层-桩-岩土相互作用时桥梁桩基的距离效应与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模型试验中, 对于直径为6.3 cm, 长度为60 cm的桩基,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9.45 cm增加到22.05 cm时, 承载力增幅为26.7%, 当水平距离由22.05 cm增加到31.50 cm时, 承载力增幅仅为3.8%,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度降至6.5%, 可以忽略; 当桩长一定, 荷载相同时,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越小, 桩身轴力变化越小;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9.45 cm增加到22.05 cm时, 桩身30 cm处桩侧阻力增大了0.059 k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44.5%, 当水平距离由22.05 cm增加到31.50 cm时, 桩侧阻力增大了0.029 k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8.3%。在数值仿真中, 在桩基直径为1.5 m, 长度为30 m, 覆盖层厚度为10 m的工况下,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1.5 m增加到6.0 m时, 承载力增幅由11.0%减小到6.5%, 当水平距离由6.0 m增加到7.5 m时, 承载力增幅减小到4.9%;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7.5 m减小到1.5 m时, 桩身轴力沿桩长方向减小趋势逐渐变缓, 当桩长一定, 荷载相同时,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越小, 桩身轴力变化越小; 当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由1.5 m增加到6.0 m时, 桩身16 m处桩侧阻力增大了1.90 M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28.0%, 当水平距离由6.0 m增加到7.5 m时, 桩侧阻力增大了0.33 MN, 水平距离对桩侧阻力影响度降低了5.0%。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均表明, 在5倍桩径范围内, 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受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大; 超出5倍桩径后, 水平距离的影响较小, 甚至可以忽略; 断层与桩基水平距离对承载力、桩侧阻力的影响度与桩侧阻力占比的仿真值均减小较快, 在水平距离为5倍桩径时, 较模型试验值分别降低了2.2%、6.0%、0.174, 结果较理想化, 可用作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岩溶区桥梁桩基的承载特性, 依托平顶山市西斜立交桥实体工程, 进行了桩基静载试验, 通过在桩端和桩顶布设应变传感器和位移计, 测得了桩身内力, 分析了岩溶区桥梁桩顶荷载(Q)-沉降(s)规律; 考虑现有桩基设计的局限性, 结合静载试验结果, 采用不同函数模型预测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基于岩-桩体系宽梁力学模型和溶洞顶板拉-弯破坏模式, 探讨了桩基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于岩溶区桥梁桩基嵌岩深度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各级荷载作用下桩基Q-s曲线呈缓变型发展, 当桩顶荷载较小时, 曲线基本呈线性, 当桩顶荷载大于6 000 kN时, 曲线逐渐变为非线性, 虽然桩已嵌入灰岩较深, 但仍表现为典型的摩擦桩承载性状, 当加载到8 400 kN时, 桩顶沉降为3.69 mm, 远小于0.03D (D为桩径) 或40mm的破坏标准, 桩端阻力为122.9 kN, 仅占桩顶荷载的1.6%, 桩的承载力尚有富余; 在静载试验全过程中, 桩的受力状态处于Kulhawy理论的第1阶段, 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同步发挥; 双曲线模型拟合精度在0.99以上且预测值偏安全, 建议在同类工程中优先考虑采用; 在同时满足溶洞顶板安全厚度和桩基承载力与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 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使桩的嵌岩深度减小2.4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