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3年至1990年,对陕西省黄陵县店头病区克山病消长与人体硒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观察期间,急性(含急型和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潜在型病情恶化率亦呈下降趋势;病区人群头发硒含量逐年上升,病情与发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病区人群头发硒含量提高至非病区农村水平后,慢型和潜在型仍有新发病。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共存地区360名小学生手部 X 线、心电图和发、尿硒分析,结果,干骺端病变检出率为16.16%,X 线异常率为37.22%,心电图异常率为13.06%,大骨节病阳性体征和(或)X 线异常总检出率为56.11%;异常心电图与异常 X 线、阳性体征和(或)X 线征符合率分别为53.19%和72%.心电图和 X线2项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心电图、干骺端病变检出率与发、尿硒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结果结合文献报道低硒地区有单独大骨节病、克山病存在的事实,提示病区不同人体硒水平可造成发、尿硒含量与心电图、干骺端病变检出率间有相关关系,也使心电图与 X 线2项检出率间有相关关系。不能单从两病共存地区心电图、干骺端病变、发尿硒间这种相关关系及心电图和 X 线有较高符合率,说低硒是大骨节病、克山病的共同病因,也不能说大骨节病和克山病是同病异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克山病病情消长趋势 ,为防治和病情相关因素探索提供依据。方法 按“克山病监测”标准 (1 997年 )实施。结果 监测期内全县未见新发急 (亚急 )型克山病 ;监测点潜在型年新发生率 2 6 9/万 ;全县农业人群中慢型患病率 1 6 7/万 ,年新发现率 0 83/万 ,死亡率0 6 0 /万 ;在店头和腰坪两个重病乡镇 ,慢型年新发现率为 1 5 /万~ 1 8/万。结论 以急 (亚急 )型有无新发病及潜在型和慢型年新发生 (现患 )率为评估标准时 ,近 5年来黄陵县克山病病情稳定在 80年代中后期水平 ;慢型克山病是当前的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陕西省黄陵县1990-2004年克山病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以黄陵县克山病重病村观察点的全体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全县范围内的慢型克山病(慢克)进行调查,并对观察点的发硒、粮硒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①观察点15年共检出潜在型克山病(潜克)447例次,检出率6.14%;新发潜克25例,新发生率34.34/万。②15年全县慢克确诊72例,先后死亡31例,病死率43.1%,其中20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死于猝死。③观察点发硒与非病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粮硒含量仍低于非病区。结论陕西省黄陵县观察点克山病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潜克仍有新发;慢克病死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 8年来病情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黄陵县的 6个重病村设立监测点 ,该区居民列为监测对象。 1995年至 2 0 0 2年连续 8年对该监测点克山病的发病情况监测及 3~15岁儿童内环境硒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①潜、慢型克山病的检出率 1995、1997、1999、2 0 0 0和 2 0 0 2年依次为 4 .3%、3.6 %、7.5 %、8.0 %和 8.5 % ;②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 1995、1997、1999、2 0 0 0和 2 0 0 2年依次为 5 5 .6 /万、5 3.5 /万、19.5 /万、0 /万和 2 5 /万 ;③全县 8年慢型克山病死亡 2 2例 ,15例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占 6 8.2 % ) ,7例死于猝死 (占 31.8% ) ;④病区 3~ 15岁儿童发硒含量 8年均达到非病区水平。结论 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的发病呈平稳低发态势 ,但潜在型克山病仍有新发  相似文献   

6.
探讨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情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 CVB1~ 6Ig M,CVB1~ 6Ig G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明显低于病毒性心肌炎组。2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与病毒性心肌炎组无明显差异。 3潜在型克山病组红细胞 C3 b 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则明显升高 ,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有 CVB感染存在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对64例亚急型克山病(SKSD)心电图传导异常的动态变化和预后意义进行观察,结果:①Ⅱ°~Ⅲ°房室阻滞(AVB)9例中有5例(55.6%)、束枝阻滞(BBB)55例中有36例(65.6%)治疗后消失,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2±1.8天和12.2±13.2天,②就诊时有Ⅱ°~Ⅲ°AVB、有传导异常伴病理性Q波或严重快速心律失常病例,5年病死率高(P<0.05);动态观察期间RBBB呈永久性,及与其伴发的ST—T改变和/或低电压持续存在病例,5年病死率高(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儿童慢型克山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危险因素,本文分析了长期随访的儿童慢型克山病63例,结果表明:①儿童慢型克山病预后差,其1年存活率50.5%、5年仅15.8%;②自然慢性发病、有奔马律、心功能Ⅲ级以上,心电图心室增大,X线心胸比率重度扩大者,5年存活率低(P<0.05或0.01)。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于1988年6月在我国云南楚雄地区选取临床确诊潜在型克山病小儿患者6例,年龄10~14岁,均曾有亚急型克山病病史4~9年不等.分别取右室心肌活检组织,经常规制样在H-600型电镜下进行观察.心肌细胞普遍呈肌浆网及横管扩张,间有低电子密度或透明的小脂滴,故在低倍电镜下有些局部呈筛孔状外观.少数心肌细胞可见局部质膜呈微小缺损,经用镧颗粒示踪观察,可见大部颗粒位于细胞外间质中;  相似文献   

10.
<正>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小儿克山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以西南病区患者几乎都为儿童,其中小儿亚急型克山病发病占80%。本文根据1979年6月至1982年9月在大理县医院收治小儿亚急型克山病315例的临床表现、X线和心电图检查,笔者拟将小儿亚急型克山病分为轻症、中症和重症三种类型,以便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上克山病重病区陕西黄陵县部分重病村做了普查,共查1122人,结果表明∶①1122人中检出潜在、慢型克山病40例,检出率为3.75%,总的发病趋势稳中有降;②潜在型克山病的新发生率为53.5/万,且以3~15岁儿童为主;③病区重点人群发硒含量达到非病区水平,而发中微量元素锰、铁含量较高;④慢型克山病死亡率较高(3年死亡率为33.3%)。死亡多为30~40岁的中、青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检测血GSH-px 的ELISA 双抗体夹心法。用此方法对克山病病区患儿及健康儿童的血液GSH-px 活力进行了测定。发现病区慢型克山病、潜在型克山病以及健康儿童血GSH-px 活力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儿童(p<0.01);慢型克山病患儿血GSH-px 活力低于病区健康儿童(p<0.05);病区健康儿童血GSH-px 活力与潜在型克山病患儿无差异(p>0.05)。本文对实验方法及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潜在型克山病的诊断问题,我们于一九七三年六月至一九七四年六月,曾先后对陕西省病区——延安地区及非病区——榆林地区和汉中地区各选点对农业人群进行了临床理学及心电图的抽样普查,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观察的亚急型克山病153例中,心电图发生低电压者97例(63.4%),其中死亡42例,病死率43.3%,为非低电压组的1.35倍,其临床痊愈率(36.1%)明显低于后者(53.6%),P<0.05。低电压组合并其他心肌损害的心电图改变如病理性Q波、ST-T异常、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等明显多于非低电压组,P<0.05或P<0.01,表明心肌损害广泛。QRS电压随病情的改善或加重有动态变化,故心电图QRS电压及其变化可作为评估亚急型克山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就我室对克山病病区201例正常儿童和20例潜在型克山病儿童的心脏X线观察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受观察对象为位于海拨800公尺的黄陵县店头公社的2—13岁农业人口。其年令按受检时的实足年令计算。观察对象的年令、性别、分组情况如表1。正常学令前儿童87人,男44人,女43人;正常学令期儿童114人,男54人,女60人;潜在型克山病儿童20人,全为学令期儿童,男12人,女8人。  相似文献   

16.
缺钾可引起心肌病变已为人们所知,曾有报告指出克山病病区居民及患者在冬季有隐性缺钾现象 (1);克山病和缺镁的关系问题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至于锌元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曾指出克山病病区水、土、粮中锌含量偏低 (3);有的报导,潜在型克山病人有粒中性白血球内镁、锌均低于健康人 (4)。为了进一步摸清克山病病区人群此三种元素究竟是否缺乏,我们曾于1963~1964年和1973年在克山病病区与非病区采集了膳食、  相似文献   

17.
<正> 克山病的临床表现发生了变化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KSD)原因未明,临床上按心功能分为4型;①潜在型(心功能代偿期),又分稳定性与不稳定性两个亚型;②急型(急性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少数(5%)为急性肺水肿,该型又分轻症与重症;③亚急型(为小儿KSD),主要表现为急进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源性休克;④慢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75例健康儿童和75例克山病患儿心导纳微分图的改变。亚急型、慢型克山病患儿的每搏量、心搏指数、心搏功指数、每分心输出量、心指数、心功指数及血管顺度均比健康儿童明显下降(p<0.02~p<0.001),而总外周阻力明显增高(p<0.01~p<0.001)。上述所有参数在潜在型病例同健康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以改善心肌及全身代谢为主的原则指导下,1960年春,我院首倡应用大剂量维生素丙(以下简称大量Vc)治疗急型克山病心原性休克,收到极为满意的效果。通过对211例次的抢救,使病死率由84%下降列20%以下;而心原性休克的缓解率可达90%以上。196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病工作会议上,肯定了大量Vc的疗效。20年来,各地普遍推行这个疗法,得到相似的结果,是当前病区中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20.
153例亚急型克山病近期(起病后3个月内)病死率13.1%。猝死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性别、年龄及入院前病期对近期预后无明显影响。入院时病情对近期预后有明显影响,入院时以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者的近期病死率显著高于以单一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者。心电图动态观察可作为判定亚急型克山病疗效和转归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