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7.什么是二冲程发动机?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冲程发动饥(亦称二行程发动机),系指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二个冲程(活塞行程)来完成的发动机。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换气一压缩冲程:活塞由下止点向上行时,经曲轴箱预压缩的新鲜可燃混合气经进气口进入气缸体内,一小部分的新鲜可燃混合气随被扫除的上一循环的废气从排气口逸出。当活塞继续上行至将排气口关闭时,进入气缸体内的  相似文献   

2.
黎明 《摩托车》2013,(6):82-85
(一)摩托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概述1.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1)第一行程——进气行程活塞在上止点前某一规定曲柄转角时,进气门开启,可燃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排气阀则在上止点某一规定的曲轴转角时关闭,同时活塞上方的汽缸容积增大,使汽缸形成真空度,可燃混合气继续通过进气门吸入。当活塞行至下止点后某一规定曲柄转角时  相似文献   

3.
活塞顶撞气门是指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时与开启的气门碰撞而造成零件损伤的现象.发动机分为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在进气行程时进气门打开,在排气行程时排气门打开,考虑到配气相位,进气门、排气门都有开启提前角和关闭滞后角,当配气错乱或调整不当时,就可能出现括骞顶撞气门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葛新华 《摩托车信息》2001,(11):18-19,31
双行程同步发动机在结构上把传统的内燃机分解为独立工作的空气压缩机和内燃机两个部分。所谓双行程同步发动,是指作功行程和进气行程、排气行程和压缩行程均同步循环。偏离上止点点火燃烧同时作功是它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在研究相似示功图之前,先对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加以扼要说明。发动机气缸内压力P随气缸容积V变化的曲线图称作发动机的示功图,如图1所示。1.进气冲程活塞处于上止点a时(进气门在上止点前的E点已经打开),气缸中气体压力P_a稍高于  相似文献   

6.
孙慕溪 《摩托车》2014,(3):106-111
与四冲程发动机相比较,两冲程发动机的优势是:不需要复杂的气门机构.因此发动机体积更小、结构简单、质量更轻。制造维修方便;曲柄旋转360°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而四冲程发动机曲柄旋转720°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因此理论上在相同的曲轴转速和排量下,两冲程发动机的功率比四冲程发动机高一倍,扣除扫气等因素造成的功率损失,实际输出功率仍比四冲程发动机高50%~70%。就体积、质量、结构以及动力而言,两冲程发动机占据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并有效地进行故障诊断,提高诊断效率,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与发动机有关的术语。一、术语1.发动机构造术语1上止点:活塞离曲轴轴心最远处,即活塞最高位置。2下止点:活塞离曲轴轴心最近处,即活塞最低位置。3活塞行程:上下止点间的距离(曲轴旋转一周即360°,活塞完成两个行程,一个活塞行程则为180°,活塞行程等于曲柄半径的2倍)。4曲柄半径:连杆轴心到曲轴轴心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14,(5)
<正>与四冲程发动机相比较,两冲程发动机的优势是:不需要复杂的气门机构,因此发动机体积更小、结构简单、质量更轻,制造维修方便;曲柄旋转360°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而四冲程发动机曲柄旋转720°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因此理论上在相同的曲轴转速和排量下,两冲程发动机的功率比四冲程发动机高一倍,扣除扫气等因素造成的功率损失,实际输出功率仍比四冲程发动机高50%~70%。就体积、质量、结构以及动力而言,两冲程发动机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与四冲程相比,两冲程发动机也存在先天不足:无论采取混合润滑还是分离润滑,润滑油都被喷入汽缸实现润滑,润滑效果不如四冲程发动机到位,因此工作环境恶劣、零部件磨损量较大,一般来说寿命只有四冲程发动机的1/3~1/2。最成问题的是,由于两冲程发动机存在排气不充分、扫气不完全,以及喷入汽缸的润滑油很难充分燃烧等问题,这些导致废气中碳氢化合物含量剧增,废气排放量远高于四冲程发动机。在环保呼声至上的环境下,两冲程发动机的这些问题成了其致命的缺陷。随着环保法规和排放标准的日趋严厉,两冲程摩托车的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至今在赛道上已没了踪迹,在市场上也是凤毛麟角,曾经喧嚣一时、不可一世的两冲程摩托车渐行渐远,四冲程已一统江湖……  相似文献   

9.
辛木 《重型汽车》2012,(1):21-22
1 HCCI控制发动机排放的基本原理 HCCI,亦称可控自燃着火(CAI,Controlled Auto Ignition),它是指大量燃料和稀释物(空气和再循环废气等)在进气过程中预先混合成均质混合气,当压缩行程活塞运动到上止点附近时,均质混合气自燃着火的一种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般四冲程发动机都设定了两对配气正时标记,一对标记表示活塞处于上止点位置,另一对标记表示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进、排气门同时处于关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重发科技》2006,(4):13-15
该新型发动机依然遵循奥托循环的过程,但是却通过两个独立的汽缸,将传统发动机的4个工作冲程独立开来,把传统发动机在同一汽缸中完成的4个工作冲程分布到两个独立的汽缸中,在这种发动机中,有分别位于2个汽缸内的一对活塞,一个用于进气及压缩冲程,另一个用于做功及排气过程,每4个冲程循环在曲轴的一个整周转中完成。这种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的燃烧效率,节省燃油,同时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二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存在的油耗高、排放差的问题,提出了空气和可燃混合气交替循环的新概念。利用分配装置由曲轴转角360度作功一次变为720度作功一次,形成独立的空气循环和燃烧作功循环。以期达到四冲程汽油机燃烧效果并在降低油耗和排放的同时其动力性高于同排量四冲程汽油机。  相似文献   

13.
桑塔纳2000GLi、99新秀、世纪新秀及GOL等车型都装备AFE型电控发动机。AFE型电控发动机的分电器内置霍尔信号发生器(下称G40),它提供的信号既作为曲轴位置信号又作为判缸信号,每个工作循环G40产生4个脉冲信号,它们分别对应4个气缸活塞的压缩行程上止点,与第1缸活塞压缩行程上止点对应的信号脉宽较其他3个气缸的大,ECU据此判断出第1缸活塞的压缩行程上止点。  相似文献   

14.
二冲程发动机历史悠久,但由于它油耗较高、噪声大、排放污染严重,使它在一个世纪以来与较为优良的四冲程发动机存在着差距。 由于二冲程发动机的活塞每完成一个循环作功一次,因此它的升功率较大。第一台汽车用二冲程发动机的升功率为22.4kW,而四冲程发动机却只有13.4kW。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5.
正这条链子很重要!正时链条对发动机来说,十分重要!它将曲轴转动传递到进、排气凸轮轴上,精准控制进、排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刻,使活塞与进、排气门协调运动,确保发动机顺利完成4个活塞行程(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及排气行程)的工作循环。  相似文献   

16.
读编往来     
《摩托车》2012,(23):26-27
活塞环的种类Q:请问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天山魏定国)A:四冲程发动机活塞环有两种,一种是气环,一种是油环。气环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燃烧室的密封,防止燃烧气体自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窜入曲轴箱,使燃烧室保持一定的做功压力,另外还可以将活塞顶部的热量传递给气缸壁,使其散发到空气中去。油环的作用是刮去气缸壁上过量的润滑油,不使它窜入燃烧室中内,气环装在活塞头部的上环槽内,下环槽用于放置油环。两冲程发动机活塞环只有一种气环,工作原理和四冲程一样。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皆可博发动机排气缓速式辅助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的4个工作行程是:吸气、压缩、做功(膨胀)和排气,周而复始,其中只有做功行程是燃料燃烧和膨胀释放能量,其它3个行程均需消耗能量,尤以压缩行程消耗能量最多,相对而言进气和排气行程消耗的能量很少。减速时,停止向发动机供油,发动机就变成消耗能量的机器,可以使整车减速,但此时仍然在重复  相似文献   

18.
<正>1.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如图1所示)发动机控制模块(ECM)由脉冲传感器的信号计算曲轴的位置和转速,由此确定活塞何时接近上止点(TDC)。然而它并无法由脉冲传感器的信号确定活塞是否位于燃烧位置(压缩冲程)或是排气门是否开启(排气冲程)。若要判定发动机在哪一运作周期,必须也取得凸轮轴传感器的信号才行。曲轴飞  相似文献   

19.
<正>1.活塞上止点的概念Auto循环发动机当活塞在距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即活塞在汽缸内的最高位置称活塞上止点。活塞上止点是发动机设计、制造、运行、维修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物理位置基准点。2.活塞上止点的重要作用(1)发动机零部件的安装:发动机转速信号盘及转速信号传感器、凸轮轴的安装及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及正时皮带或正时链、共轨高压油泵的安装都是基于活塞上止点的物理位置。(2)发动机的匹配运行过程:点火提前角、喷油提前角、第一缸的判别、爆震控制测量窗口、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都是基于活塞上止点的物理位  相似文献   

20.
奥拓轿车采用的是三缸四冲程、直列水冷、顶置凸轮轴发动机。汽缸体采用优质合金铸铁铸造,无缸套。凸轮轴由齿形皮带传动,噪音小;汽缸直径68.5mm,行程72mm,发动机排量796mL;压缩比为8.7,点火提前角为上止点前7°(900r/min),使用85号汽油。机油泵为内齿轮类型,装在曲轴皮带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