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付立  荆涛  刘莉  冯玉珉 《铁道学报》2007,29(4):48-51
随着移动业务用户数量和业务种类的快速增加,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多业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有限资源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现有文献对于该问题进行的研究和讨论,是采用合理的呼叫接纳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改善系统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系统性能。针对多业务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现有接入策略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双动态门限保护信道接入(DDT-GC)策略。该方案通过动态调整门限值,合理地对资源进行分配,采用二维Markov过程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性能分析,并与静态双门限保护信道策略及无预留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DDT-GC策略既保证了系统的服务质量,又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切换中断率和呼叫阻塞率,同时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码分多址(CDMA)技术的第3代(3G)移动通信系统中,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是保证系统服务质量QoS的重要课题。呼叫接纳控制CAC是无线资源管理的重要功能实体。提出一种基于掉线概率的CAC方案,该方案在多小区环境下,通过对小区内外的干扰情况和ON-OFF信源特性的研究,以小区掉线概率作为准则,提出新的呼叫接纳判决算法。  相似文献   

3.
IMS(IP多媒体子系统)能够实现对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的统一控制,是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为此,介绍基于IMS架构的多媒体调度指挥系统的组成、结构、通信协议、系统功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站场通信网中,电话集中机是我国铁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通信设备之一.通过电话集中机,车站值班员可以呼叫不同的用户,如共电分机、磁石分机、调度总机以及各分机用户,还能接入车站扩音系统及站场对讲设备,完成行车指挥及通信联络.  相似文献   

5.
研究构建基于呼叫中心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超大规模自动语音铁路电话订票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统一特服号接入,实现统一的服务流程,实现与客票系统、调度系统、支付平台/银行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的信息交互,形成支持大规模呼叫的自动语音电话实时交易系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统一的订购票和客运信息查询自助语音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客运专线环境中,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铁路系统运营安全和提高客运系统无线接入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分层移动IPv6网络拓扑结构应用于高速客运专线移动通信网.为减少其中实时业务的切换延迟和资源预留信息重建延迟,提出基于线路信息和QoS上下文转移的分层移动IPv6切换方案.首先,利用客运专线固定的线路信息和接入路由信息,事先建立顺序接入路由表;综合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及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预知列车移动通信网的切换,从顺序接入路由表中主动选择合适的切换目的路由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提前切换.其次,利用上下文机制实现在切换之前将QoS信息传递给目标接入路由器,对新接入路由器扩展移动代理功能,提前为移动主机建立资源预留信息.仿真结果分析表明此方案减少了切换延迟,降低了数据丢包率.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集成基于呼叫中心技术的安全生产举报中心.举报中心对举报者进行语音指导,对举报内容进行存储和处理,使生产上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处理.分析基于呼叫中心技术的安全生产举报中心的系统结构和软件流程,介绍预拨呼叫的基本概念和在紧急救援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语音组呼业务、基于位置的寻址和基于位置的呼叫限制三类铁路特殊应用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其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对其如何在GSM-R系统编号方案中实现做了探讨,最后结合CIR车载设备阐述了GSM-R系统编号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J2EE架构的高可用性地铁运营服务热线系统,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集成(CTI)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管理科学等融于一体,实现地铁运营服务热线经济、高效、全面的用户接入服务和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介绍J2EE平台架构和地铁运营服务热线的需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关键体系架构的设计及实现过程,通过实际应用验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扩展性、维护性和实用性.该系统对今后同类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广铁集团电话订票系统是在广铁集团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借助铁路的数据传输网,实现基于电话语音、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接入模式的旅客实时信息服务系统.重点介绍系统的总体结构、自动语音流程、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11.
以调度业务应用服务化和存储资源、服务计算资源、客户端资源等硬件资源虚拟化为切入点,研究层次化的虚拟资源管理和以应用服务化支持下的应用域结构的铁路调度系统虚拟化应用平台,根据基于应用域的资源配置策略提出调度系统建设初期的存储资源负供应策略,针对计算资源提出了负载驱动的预案式资源配置策略,以服务化为支撑的客户端资源部署策略。通过基于SOA架构的调度业务服务化与硬件资源虚拟化,实现对铁路调度系统资源高效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地铁资源与地铁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地铁资源开发的现状,并对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在科学发展中提高驾驭地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三位一体工作的能力,合理统筹规划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南京特色的资源开发策略,塑造南京地铁产业链,使南京地铁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云数据中心大多采用静态调度算法对虚拟化资源进行分配和调度,调度一旦完成,若无维护,资源分配状况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随着资源池的持续使用,资源使用不均衡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资源调度(DRS,Dynamic Resource Scheduler)算法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使数据中心物理节点上的资源使用达到相对均衡。采用DRS算法对资源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结果筛选出与平均负载值偏差较大的物理主机,结合虚拟机已分配与实际使用的资源,计算出其最终得分,根据得分,选择合适的虚拟机进行动态资源均衡,使物理主机的负载值趋于平均负载值。实验结果表明,DRS算法在数据中心应用中具有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周期性地进行资源动态调度,实现数据中心的负载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京地铁车辆架修资源建设单线保障理念造成部分周期内人员及设备利用率低的情况,提出整合北京地铁局部路网架修资源、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的研究思路及原则.按照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三期规划确定的整合后路网规模,测算远期年度车辆架修需求,结合既有车辆基地建设基础以及整合原则形成3种整合方案.从改造规模、过轨距离、投资估算等方面对...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大规模线网下轨道交通电客车大架修运维成本管控难度大和车辆基地检修资源压力日益增大等问题,以北京轨道交通为例,结合《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智能运维手段及城轨行业车辆检修资源共享和维保服务打包招标的发展趋势,从修程修制、资源共享和委托方式3个维度展开论证,经过问题梳理、广泛调研,结合行业政策导向、技术发展趋势及车辆检修需求分析论证,针对城轨电客车运维提出基于智能运维、状态监测以及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RAMS)模型进行全寿命修程修制规划,基于检修资源共享建设企业级和路网级部件集中维修中心,基于购买整车维保服务探索与整车厂检修能力整合的优化建议,为北京轨道交通电客车运维中的降本增效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铁路平面调车无线通信采用模拟常规对讲方式,存在占用频率资源较多、干扰严重等问题。GSM-R作为铁路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考虑用来解决铁路平面调车无线通信业务。本文分析了平面调车业务的技术要求,比较了当前基于GSM-R技术解决平面调车无线通信的几种技术方案,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市场投资主体的不断多元化,当新建线路引入既有车站,当两者主权不一时,如何有效整合两者资源,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以蒙西至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引入新余地区为例,通过对整合前方案、整合必要性、整合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两大整合方案,并从运输组织、配套设施利用、通行能力、对既有生产组织影响、工程造价等多个方面对两方案进行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接入网络属性触发的垂直切换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垂直切换中的切换概率、掉话率以及切换次数等关键性能进行建模,并利用此模型对已有的一些切换机制(基于接收信号强度、基于距离和接收信号强度结合和基于误比特率和接收信号强度结合的切换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该模型不仅设计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评价基于接入网络属性触发的切换机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案模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工体北路站为依托工程,在定性分析洞桩法顺筑及逆筑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模糊优化理论建立了浅埋暗挖地铁站施工方案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车站施工方案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工体北路站采用CRD工法、洞桩法逆筑方案及顺筑方案均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了确保地表沉降得到控制,最终确定洞桩法逆筑方案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