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大跨暗挖车站)下穿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在国内属首次。通过多次论证、试验探索及工程实践,车站终于在满足既有线结构和运营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结合北京地铁7号线某区间隧道施工工程实例,采用经验法预测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引起的地表沉降。通过对地表沉降的预测及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大管棚超前支护及深孔注浆加固等措施,将地表沉降量控制在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同时加强对既有车站的监控量测,从而确保既有车站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4.
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对邻近建筑物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南京地铁张府园车站施工为例,介绍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针对控制基坑周围土体变形,采取优化施工参数、跟踪充填注浆、建隔断墙(由钻孔灌注桩组成)、加强监测反馈等综合措施,有效地保护了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邵根大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5):90-93
<正>1意大利米兰地铁单拱大断面车站的施工大管棚技术在1990年意大利米兰地铁威尼斯车站施工中获得应用。车站隧道全长215 m,跨度近30 m。车站纵向由35个纵向长度为6 m的整浇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圈组成,拱部外轮廓布置10根填满混凝土的钢管,形成大管棚,钢管采用微型隧道工法施工。大跨度拱圈的拱脚支承在两侧钢筋混凝土墙体 相似文献
6.
7.
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暗挖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探讨采用柱洞法结合超前管幕施工的控制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轨道和隧道结构进行加固.根据现状评估数据制订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控制标准,并制定各施工步序的沉降控制值.监测结果表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缝处沉降量最大,是施工控制的重点部位;超前管幕起到了防塌作用,但其自身施工引起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9.52mm,选用时应慎重;侧洞管幕施工完成时,变形缝处隧道结构累计沉降量超限,且道床与隧道间发生严重脱离.采用抬升注浆和充填注浆分别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累计沉降量超限及道床与隧道间脱离进行处理,最终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量控制在16.75 mm以内,道床与隧道间脱离区域被有效填充,确保了施工期间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8.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13标马家岩地铁车站施工方案采用暗挖法。具体方案为斜井小断面垂直进入车站大断面,再沿车站线路方向向两侧同步施工。斜井与车站交汇段的施工是开挖的难点,合理安全的施工方案,是保证车站安全和进度的关键。该交汇段由于明确了支护范围,采用了合理的支护措施。保证了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对于交汇段的长期稳定,便于及早施工钢筋混凝土衬砌具有重要意义。小断面与大断面交汇段施工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及其施工方法,并进行了补偿收缩混凝土板抗裂缝验算,证明该技术在地铁车站施工中具备可行性。贵阳火车北站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采用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实践表明超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具有施工周期短,模板利用率高,结构自防水性强,施工成本低等优点,能保证结构工程质量,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11.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换乘通道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乘通道的实施经常会面临既要实现换乘方便、快捷,同时又要尽量减少工程的实施难度,以保证施工进度;还要尽量不对道路交通、管线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这一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已成为车站换乘通道设计、施工考虑的重点.通过对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与2号线江苏路站换乘通道可实施性方案的研究,提出通过改造既有2号线风井结构实施两线换乘通道的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改造内容、改造步骤及实施难点. 相似文献
12.
夏莎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14(6):33-36
介绍了苏州1号线的沿线地质情况和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方案.对苏州盾构隧道设计、地质参数选用、盾构机选型、建筑物和管线施工保护措施、防水设计和施工组织等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可供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修建于城市繁华地区和交通繁忙地段。盖挖法具有占路时间短,对地面交通影响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又能在临时盖板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保证了施工进度,现已成为国内外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区修建地铁车站的一种有效方法。介绍了盖挖法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盾构下穿车站铁路轨道群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地铁一号线云沈区间土压平衡盾构下穿铁路轨道群工程为例,对施工中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盾构机掘进控制措施和地表沉降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北关车站防水设计与施工,从车站主体、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两方面详细地叙述了车站防水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介绍新型盖挖法路面盖板结构体系的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能,以及该工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和施工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新型盖挖法利用标准化、模数化的盖板体系快速构建临时路面,可有效提高施工速度,减少道路占用时间,并重复利用路面盖板,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减少大量建筑垃圾,在上海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规划网络中4条市域级快速线之一。通过对该线功能定位、线路走向、所经重要活动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线路功能与作用、客流特征以及既有和在建工程技术特征等的分析和认识,提出了系统建设目标要求、技术对策、系统客运模式和系统功能目标特征。该线应分解为两个独立的运营系统:高速铁路客站(虹桥机场)以东区段利用既有2号线及其西延伸段,采用贯通运营方案;青浦段(朱家角至高速铁路客站)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建筑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20(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建设是推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立、改善环境、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的一个有力手段。分析了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漕宝路站的建筑设计及其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按120 km/h设计,已突破目前《地铁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列车超过100 km/h时,将带来舒适度降低、运行能耗增加、隧道通风、设备设施承压大、受电弓磨耗大及故障率高等问题。为解决列车高速运行带来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对舒适度、线路、车辆、隧道以及区间设备设施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关键技术标准在项目建设中实施。2号线首期段于2016年5月27日以ATO模式、最高行车速度120 km/h开通试运营。实践证明,上述关键技术保证了2号线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舒适的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的地铁快线越来越多,2号线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给东莞后续地铁快线及其他城市地铁快线设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地下中庭式车站由于能很好地改善地下空间通透性差、通风不良、无方向感等问题而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所采用.介绍了上海第一座中庭式车站--轨道交通7号线龙阳路站的结构设计特点及难点:侧墙宜按单跨拟定截面尺寸和进行结构计算;采用中板与侧墙完全分离的节点处理方式;浇筑中板在车站拆撑及泄水孔封闭后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