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铁长大区间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地面及地下建(构)筑物制约因素较多。文章以深圳地铁 14 号线布吉站—石芽玲站区间及区间风井为工程背景,结合区间风井周边环境条件、工程实施条件,从区间风井设置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比选、施工设计等方面对长大盾构区间风井设计及盾构施工设计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风井位置、风井尺寸和盾构掘进及始发模式,以期为后续类似长大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沈阳地铁2号线南延线起点区间盾构井,其结构受力具有典型的空间特性,目前常用的平面框架模型在准确性及精度上给设计带来一定的偏差。文章建立了空间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整体受力计算分析,并对其框架梁、墙、柱等重要组成构件,在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受力特性进行深入对比和分析,提出了各结构构件在不同设计阶段的要点,对本区间盾构井结构进行了更经济、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皂角井站—太慈桥站区间盾构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贵阳喀斯特岩溶区中风化白云岩和石灰岩地层中盾构施工存在的7种风险,并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分析已施工完成四方河路站—皂角井站盾构区间类似地层中刀具磨损、崩刃、螺栓松动、刀盘糊泥等异常情况的掘进参数,给出了适用于该地层...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铁2号线钱塘江区间所处周边为高深埋、高水压环境,盾构施工中采用左、右线盾构独立进行冻结、水土回填,以及井内掘进进出洞施工的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中间风井施工技术,安全顺利地完成盾构穿越中间风井施工,有效地解决了盾构进出洞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2标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对地表变形、地下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等方面进行了施工全过程跟踪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施工进展情况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研究成果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地下车站端头盾构井是整个车站结构受力最复杂的地方,为确保其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安全,必须对盾构井结构进行准确分析。以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线工程岗厦北站东端盾构吊出井为例,利用ANSYS 13.0建立盾构井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研究端头盾构井主体结构各主要构件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端头盾构井空间效应显著;通过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可避免平面简化模型对墙体转角处边界约束条件和板侧向刚度的不合理假定。  相似文献   

7.
高升 《科技交流》2008,(1):66-69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长延堡车站为例,对地铁地下车站盾构端头井的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和空间计算模型的简化进行了论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的空间计算模型的简化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地铁3号线盾构施工区间岩体内存在多处溶孔、垂直溶洞和溶蚀破碎带,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工期长且施工技术复杂。采用可考虑多因素的层次分析法对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工程现场资料及专家咨询意见建立岩溶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盾构掘进风险、周边环境风险、自然及地质风险3个一级指标,盾构机选型与刀盘、刀具选型和盾构进出洞加固等13个二级指标和相应风险源;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各个风险指标权重,并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岩溶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进行综合风险指数计算;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风险指数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等级,并给出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该风险评价模型应用于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农学院站—花溪公园站区间盾构法施工中,得到总体风险等级为Ⅱ级,该结果与现场施工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及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北京、广州等城市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吸取教训,据此制定防范技术手段和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盾构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1工程概述阿姆斯特丹旧城中心地下隧道是地铁南北线工程中施工风险和困难最大、争议最多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市中心有国家的(也是世界的)历史遗迹,工程施工承受很大风险,公众对此心存疑虑,然而迄今为止盾构开挖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1.
天津津滨轻轨西段工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最大程度降低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事故造成的损失,是工程实际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根据风险分析流程,结合天津津滨轻轨西段工程七经路至天津站站区间盾构隧道实例,对该工程的主要风险,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识别,然后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盾构穿越铁路股道的施工风险进行了统计、计算和综合分析评估.提出...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预防、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以盾构隧道人员进仓作业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对其主要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法能较好地解决实践中难以对评价对象进行量化评价的矛盾,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盾构法施工在北京地铁5号线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王良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5):33--37
介绍了北京地铁5号线盾构试验段的工程概况,以及所采用盾构机和隧道衬砌管片的主要设计参数,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包括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衬砌壁后注浆、加压开舱、刀具检查更换、沉降控制等。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处天津城区,地质情况复杂。土质松软,自稳能力极差,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属于典型的软弱富水地区。盾构隧道下穿天津站铁路股道,加之接收井紧邻京津城际铁路,安全风险任务重。盾构接收时容易发生突发性的灾害,直接威胁施工人员、设备和周边环境的安全。针对天津地铁隧道所处的复杂地面环境和地质环境风险,通过采取水平注浆和冷冻法对盾构井土层前期加固,在盾构推进过程中的监控量测、盾构姿态控制、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措施,接收时采用明洞接收箱接收工艺,安全通过重大风险源,顺利完成盾构接收,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宁波地铁I号线Ⅲ标深基坑工程,指出基坑工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对风险源进行辨识,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对该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权重。结果表明,在各种施工风险中,基坑开挖施工风险的权重最大,风险等级较高,而换乘节点施工风险量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分析研究,长期以来多是采用等效静力法来模拟地震对区间隧道的作用,由于隧道结构与地层之间的特殊关系,这种分析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未能真实反映区间隧道与地层的相互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地铁区间隧道抗震研究及相关规定,提出地铁抗震验算方法,可为地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列车到发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行车指挥发展的新形势研发的.对行车告知板操作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介绍该系统研发过程及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地铁 19 号线支线清河站南侧盾构区间为例,对盾构全水中接收各阶段工序、风险和控制参数进行 分析,得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得到了成功应用。盾构全水中接收参数控制及监测数据表明:全水中接收 盾构井灌水高度在实测水位以上 0.5 m~1 m,可有效控制盾构接收涌水涌砂情况;接收期间土压力从 15 环的 0.08~0.12 MPa 逐渐降低为 0,适当提高同步注浆量至理论值 1.25 倍,推进速度 5.1 mm/min,接近围护桩 2 环时推力 从 9 000 kN 升至 20 000 kN,磨桩期间推力在 9 000~14 000 kN,风险可控;沉降发生主要有两个阶段,即刀盘 出洞及盾尾脱出阶段,各占 0.9~1.5 mm,4.0~4.8 mm,盾尾脱出影响大于刀盘出洞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昆明地铁盾构选型设计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随着昆明地铁建设的快速推进,地下区间隧道陆续开工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在环滇池冲沉积层复杂水文地质及主城区特殊施工环境情况下,如何在盾构主要系统选型设计方面取得优势,将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昆明地铁掘进中的盾构施工情况及其他城市地铁盾构施工经验,对昆明地铁特殊地质情况下盾构主要系统选型设计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探讨。研究结论:昆明地铁除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外,首先在盾构机机体尺寸结构、刀盘、推进及掘进等主要系统选型设计上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适应性,而从根本上降低掘进过程中的风险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地铁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后安全风险分析时,因统计数据缺乏或不可得等原因造成实际基本概率难以用确定值表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综合模糊集理论适用于处理模糊信息,以及贝叶斯网络适用于不确定知识推理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定量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环境下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决策模型,预测地铁盾构隧道施工诱发邻近建筑物破坏的可能性;根据模糊重要度计算结果进行安全致险因素敏感性分析;以辨识关键致险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