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客车车内噪声产生机理入手,分析在客车结构设计中综合运用吸声、隔声和阻尼减振技术控制车内噪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车内噪声控制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客车车内噪声产生机理入手,阐述在客车结构设计中综合运用吸声、隔声和阻尼减振技术控制车内噪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赞  郭俊  盛旺 《北京汽车》2014,(1):37-41
客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乘坐舒适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质量,振动噪声水平是衡量乘坐舒适性的关键指标。在混合动力客车中,噪声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环保指标。由于混合动力客车与传统客车在结构上有所区别,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混合动力客车的噪声水平是混合动力客车推广的一个关键要素。文中从噪声检测出发,通过对混合动力客车的噪声检测,验证水性阻尼涂料在抑制车体结构振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对降低试验车内的噪声有不小贡献。  相似文献   

4.
简介客车车内噪声的危害,分析现行客车车内噪声测试方法及限值的不合理性,提出制定新的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标准的必要性,并提出测试方法制定的依据和限值确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噪声振动测试是解决车辆噪声问题的首要环节,对城市客车车内噪声和车体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城市客车车内噪声振动分布情况、噪声振动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客车噪声与发动机的振动有直接关系,噪声分布的主要频率为63 Hz~1 kHz.  相似文献   

6.
鲁媛  缪勇 《汽车实用技术》2014,(11):56-59,66
SGMW的诸多微型客车都面临着通过噪声超标的问题,此文以通过噪声超标的某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汽车通过噪声的测试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微型客车通过噪声超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措施,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某纯电动客车在空调高挡位时车内噪声较大,严重影响乘客的舒适性。论文分析该纯电动客车空调噪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取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新能源客车属于未来发展方向,采用电机驱动后,将对变速器的辐射噪声限值和声音品质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某6挡变速器在匹配新能源客车时存在异常响声且超出客车噪声限值要求,严重影响车辆声音品质和客户满意度,为分析并解决变速器噪声问题,本文结合振动噪声理论,并采用LMS噪声测试系统对异响变速器进行台架试验,通过分析,确定共振是导致变速器异响的主要原因,并给出解决措施,台架整车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长安胜利客车排气噪声的实际控制,主要分析客车排气噪声的控制方法——消声器优化设计,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客车的车内噪声主要是低频声,它是由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的振动所诱发的结构噪声,车内的低频结构噪声主要取决于动力总成的低频振动的隔离水平。通过对发动机橡胶减振垫的优化,达到降低客车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客车噪声产生机理及降噪技术研究的指导下,进行低能耗、低噪声大客车开发,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轻型客车噪声较大的问题,尝试使用统计能量法进行能量流分析.找出对车内噪声贡献较大的部位,并采取较为经济的措施,得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弘韬 《客车技术》2013,(5):27-30,32
针对客车车内噪声的产生及汽车噪声测试评价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某型客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案及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中型乘用汽车表面噪声的声强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志勇  韩军  毕凤荣 《汽车工程》2003,25(4):392-394
依据声强测量的原理,研究了声强测量系统在汽车噪声控制中的应用问题。对某中型乘用汽车的车外辐射噪声进行了声强测量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车的主要噪声进行了识别和研究,为降低该型汽车的表面辐射噪声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车内多通道自适应主动降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有源噪声控制算法和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滤波-X LMS算法的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模型,利用自适应离线建模方法建立了次级声通道模型,搭建了有源噪声控制的硬件实验系统,对客车车厢内的噪声进行控制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车辆车厢内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的试验分析表明,车厢内噪声主要峰值集中于中低频段(〈1000Hz),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各部分的振动,采用实时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系统(AANC)可有效地控制车内噪声,详细介绍了AANC系统的设计步骤,并在某型号小客车上设计了试验系统,最后进行了路面试验,得出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鹏 《汽车科技》2005,(6):43-46
车内噪声中的结构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空腔声场的耦合产生的,传统的振动模态分析方法在针对车内噪声控制时由于没有考虑这种耦合特性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介绍结构—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基础上,计算出了客车的结构、空腔和声固耦合的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据此分析了产生车内低频噪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车身结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朱文杰 《客车技术》2011,(4):8-10,14
针对6140GQ型城市客车车内噪声偏高的问题,对车身地板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新结构及新密封工艺的运用,降低了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