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的混行交通已经极大地渗透到城市交通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并影响着我国现阶段的交通状况。为此,在Na Sch模型交通流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换道规则,建立了一个包含机动车与电动自行车混行在内的混合交通流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及定性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的数量比例和换道行为对混合交通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鉴于现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以及共享单车的出现,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之中自行车的数量也有大幅度提升,同时使得混合交通中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增加。本文针对自行车交通流与机动车交通流位于十字交叉口的冲突问题通过更改信号配时的方法做出解决方案,对自行车交通流的参数和集群性进行了新定义,通过实测数据采集,利用间隙理论建立模型,并通过参数修正完善模型,从而确定自行车信号的配时时间。  相似文献   

3.
张卫华  王雅斋  周畅 《公路工程》2021,(2):139-144,168
针对非机动车道常呈现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混合行驶的情况,通过对城市道路路段的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入混合比例范围,结合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分别提出了基于流率-密度模型与基于速度-流率模型的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方法,根据路段交通服务水平标准,得出两种设计方法的计算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均可用来...  相似文献   

4.
由于混合交通流的交通行为和交通情况的复杂性,针对混合交通流的微观仿真模型开发一直是系统仿真领域研究难点和热点.文中提出一个基于活动的、适用于城域混合交通流仿真的出行者Agent行为模型——A-TAM,通过分析一个完整的典型出行过程,借此构建出A-TAM模型层次框架,应用Agent建模、效用函数理论和“心理场”理论对A-TAM模型中各层次模型进行分别建模,最后应用A-TAM模型对自行车在混合交通流无信号交叉口的行为进行建模,仿真结果验证了A-TAM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短时交通流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Bierley跟驰模型理论,建立了由5辆机动车组成的动态交通流仿真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产生了5辆机动车的交通流时间序列,分析了相邻前后车辆的车头间距、速度差等变化过程,对仿真结果与实际交通流特点做了理论分析.讨论了模型参数对交通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短时交通流具有混沌特性.结果表明:后车驾驶员对前后车相对速度和前后车车头间距越敏感就越容易出现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多值元胞自动机模型(EBCA2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对最大速度进行了扩展,并引入车辆的加速过程,建立了适用于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多值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对改进模型和非机动车两值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改进模型分别模拟了两轮车在不同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和车辆的慢化行为下的交通流,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交通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两值元胞自动机模型相比,在保证车流的流量-密度-速度特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改进模型大大增加了其仿真速度;车辆的加速过程、慢化车辆数和低速车辆慢化行为都会对系统交通流产生一定影响,加速度变化对交通流影响较大,不同速度下的随机慢化行为对交通流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的模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宏观,动态特性出发,首先给出了交通流控制和仿真中常用的宏观,动态,确定性交通流模型,通过对各种交通状况的分析,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交通流真实行为。  相似文献   

8.
机非混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条件下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设计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在分析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自行车交通流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自行车交通流的相关模型;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机非混行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的建立将为解决城市混合交通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混合交通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及其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受自行车干扰严重的问题,运用间隙理论和车流波动理论研究干扰环境下右转机动车的通过数量,以度量混合交通环境下右转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在分析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无信号控制的右转机动车和自行车在二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的微观行为,提出了混合交通环境下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的通行能力模型,结合典型路口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开展了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相对于自行车流量的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自行车到达量在500~1500 bic.h-1情况下,自行车到达量的变动对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其在绿灯释放阶段膨胀特性明显,进而加重了交叉口的机非冲突、降低了车流的通行效率。利用视频轨迹提取技术,通过光流法的表现形式描述直行电动自行车在绿灯期间的膨胀特征,并根据其密度变化、膨胀差异和电动自行车对机动车的影响程度,确定出释放初期为主要研究时段;同时,提出了一种反映电动自行车膨胀变化的新型指标膨胀度,分别通过线性相关分析、秩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确定了车路环境中影响膨胀度的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最后基于6个信号交叉口的实测数据,建立各因素与膨胀度的数学关系模型,并结合实际交通条件,给出不同车路环境下电动自行车的管控措施与渠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车路环境中的电动自行车流量、机动车流量、电动自行车过街距离、非机动车进/出口道宽度、机非分隔带设置情况这5种因素对膨胀度的影响能力各异,右转机动车流量与膨胀度相关性最高。此外,动态因素与膨胀度之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存在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流量均衡效益最大的优势区域;静态因素的差异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膨胀形式的变化;膨胀度可与动态、静态因素构建复合函数模型。研究成果可为混合交通流的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