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北翟路车辆段列车出入段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列车的出入段能力需要与正线的运营能力相匹配,与正线列车的运行间隔相适应。通过对上海北翟路车辆段列车出入段方案的分析,指出对于拥有长大联络线的车辆段,宜采用扩大车辆段连锁的方案,通过段内调车的形式使出段列车呈队列排列,提高列车出段的效率,达到与正线列车运行间隔相匹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正在运营、在建和即将建设的项目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线路,2004年运营至今客流急剧增加,现状客流已达到远期设计客流,正线运营行车间隔已缩短至3 min,从而对车辆段的出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段出段能力的主控制因素是段内发车能力,对白居寺车辆段段内发车能力的研究不仅能提升该车辆段的出段能力,而且对提升2号线的运营效率和降低运...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研究是轨道交通前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无锡地铁1号线西漳车辆段出入线的一站接轨方案和两站接轨方案进行比较后,从接轨站车站规模、线路条件、行车干扰程度、折返以及出段作业效率、建设投资等因素出发,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最合理方案。研究结论:(1)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优化平纵断面条件,减少与正线的行车干扰,提高列车折返、出入段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要素来选择合适的接轨方式。(2)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结合车辆段的段址,正线线路条件、车站规模,行车,运营,投资等多种因素,选择相对合理的接轨方式。有条件时可结合段型布置,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3)在选择车辆段出入线的接轨方式时,应从区域规划,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最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车辆段与地铁正线接口适用于计算机联锁车站与地铁正线之间的联系.针对车辆段进段信号机,是否并置出段信号机,分别对车辆段与正线接口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正线行车效率和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地铁列车在转换轨出入车辆段时,通常会有CBTC模式和非CBTC模式之间的驾驶模式转换。在列车从车辆段进入转换轨或者从转换轨回到车辆段过程中,列车降级为非CBTC驾驶模式后,信号系统将为该列车增加非通信移动授权和逻辑缓冲区域防护,若转换轨与正线车站距离过近,将对正线列车正常进站造成影响。通过分析相关的运营场景,提出转换轨存车方案,包括限制非通信防护移动授权的蔓延、优化影响运营的逻辑缓冲区段,以及检查相关进路建立和信号开放条件等,规避了安全风险,为各城市CBTC信号系统转换轨存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是整条线路的绝缘薄弱位置。该位置杂散电流问题相对严重,而针对其分布规律缺乏相应的研究。对车辆段杂散电流相关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发现线路运营过程中大地中大量的杂散电流进入车辆段轨道,并经单向导通装置流向正线。通过单向导通装置中流经的电流、轨地电位、土壤电位梯度及杂散电流方向等参数,分析了车辆段杂散电流的分布规律,并设计出车辆段杂散电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铁正线运营已采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可有效缩短发车间隔进而提高旅客输送量,但其配套的车辆段却仍是传统联锁控制。在这种控制方式下,司机需要根据轨旁信号和人工调度指挥行车,致使出入库效率低下,安全隐患也愈发明显,并逐渐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瓶颈。自动化车辆段这一理念给出了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自动化车辆段与正线CBTC存在差异的安全关键功能,提出自动化车辆段安全设计中需考量的安全要素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上图为北京地铁4号线客车开始在位于马家堡的车辆段试车。 据人民网消息,地铁4号线新客车开始在位于马家堡的车辆段进行试车。车辆段试车线长868m,客车在试车线上主要进行车辆性能及车辆与信号联动测试。已运抵北京的地铁4号线客车在完成试车线上的测试后,将进入南样板段(车辆段一菜市口站)进行正线车辆信号联动等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既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达到一定运营年限后,需要对其信号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应制定车辆段联锁接口方案,以实现新旧车辆段室内外信号设备的平稳过渡和无扰切换。[方法]以我国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信号系统改造工程为案例进行研究,介绍了改造后新车辆段与改造前既有正线车站、既有试车线的接口方式,以及新车辆段与新正线车站、新试车线的接口方式。阐述了该改造工程新车辆段与既有正线车站的接口布置方案。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既有车辆段信号改造过程中新旧车辆段联锁系统的倒接方案及其实施方式、特点和风险。[结果及结论]通过实施该联锁接口改造方案,可分阶段地实现改造前后车辆段与正线车站、试车线接口连接方式的转换,确保接口连接转换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市域铁路车辆段、停车场常设于线路起终点车站附近,但在工程实践中,受场坪面积、地质条件等多因素控制,线路起终点不一定具有布设段场的条件,则段场需布置在线路区间。通过对车辆段场在线路两端与区间多种组合布点型式,通过对压道时间、发车就位时间、发车空驶距离、收车时间、收车空驶距离五个量化指标分析,对列车运营初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推荐意见,可为其他市域铁路段场布点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对地铁运营效率和成本有重大影响,广州地铁三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了3/6辆灵活编组替换运营的全新运营模式,对车辆段的出入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车辆段出入段线方案进行优化和能力分析研究不仅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供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对广州地铁三号线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推荐方案出入段能力的计算分析,研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研究结论:在广州地铁三号线的用地和站段位置等限制条件下,经过优化的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优越性,能够满足三号线新运营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5号线国际机场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机场结合的总体布局做了分析,并对分建、脱离式布局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机场航站楼间接驳通道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地下三层车站的站厅层、设备层布置方案做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了一岛两侧同台换乘站型,提出了设备层置顶、设置中庭及分叉高柱的特色建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车门35C制动器结构、原理及典型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门锁闭装置是车门系统的关键安全部件,锁闭可靠对运营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广州地铁5号线列车客室车门制动器采用35C制动器,该型制动器在广州地铁4号线列车上表现稳定、可靠,但在5号线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介绍该制动器结构、工作原理,并结合典型故障分析该制动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武汉地铁2号线信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多项信号新技术,包括采用自动化停车场、光线路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站间联锁条件复示、应答器设置疏散平台、信号系统与防淹门接口、设置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等,其中一些技术在地铁信号系统首次应用。通过分析其技术应用特点,希望能对其他地铁信号系统的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圳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是国内第1条以BOT模式建设的轨道交通线。阐述该项目的四大设计管理特点:业主和设计联合体互动,开展专题研究和专项设计,采用车站建筑一体化综合设计,在国内首次引入"轨旁设备"专业和两阶段"CSD(综合管线)/SEM(预留孔洞)"设计。总结出该项目九方面的工程设计特点:国内首次采用"轨道+物业"的发展模式;国内首次引入"车站周边规划"专项设计;国内首次采用π型高架三层岛式车站方案;国内首座预留"通过线路换边实现同台换乘条件"的高架车站;国内首次实现轨道交通车站与国铁站房屋顶有机融合、一体化设计,打造了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国内目前最集约利用土地的龙华车辆段;高架景观及环境效果领先;国内首次采用"车站群"的运营模式;国内首次采用RAMS系统保证管理。  相似文献   

16.
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是国内首个磁浮盾构隧道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磁浮隧道工程。为 科学、合理制定隧道工程断面尺寸,保障磁浮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对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限界进 行了深入研究。参照《地铁限界标准》,结合磁浮车辆结构特点,对车辆限界、设备限界以及盾构区间建筑限界、 明挖区间建筑限界、地下车站建筑限界等几种典型建筑限界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详尽的典型地段建筑限界图。研 究表明:采用盾构内径为 6.1 m 的隧道能够满足隧道阻塞比及磁浮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长沙磁浮东延线接入 T3 航站楼工程已开工建设,建筑限界设计安全、经济、合理,可为后续磁浮隧道工程建设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铁4号线新造车辆段是我国第一座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段。介绍了该车辆段在车辆检修修程、总平面布置、厂房组合设计、感应板设置等方面的设计特点。在新造车辆段的设计中针对直线电机车辆的特点进行了多项创新,解决了直线电机车辆段设计的诸多难题,可为今后制定国内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段的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分段运营模式,广兰路站以东为4节编组列车运营,以西为8节编组列车运营。在早晚高峰期间,广兰路下行站台调整为4节编组列车折返及8节编组列车通过的交替运营模式。由于原有的列车自动调整系统无法满足如此复杂的折返运营模式,故导致广兰路站下行站台产生了进路触发"慢"、列车晚点到达唐镇上行站台等问题。通过分析广兰路站的复杂站型以及列车自动调整系统中进路触发机制,针对进路触发机制中相关参数、发车表示器点亮时间和区间运行时分进行了优化,有效解决了广兰路站的相关问题,确保了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9.
晚点情况下地铁列车间隔的实时调整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铁列车站停时间意外延长所导致的出站晚点情况,讨论晚点列车对于后继列车在“列车间隔”与“运行能耗”两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晚点情况下配备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的地铁列车间隔的实时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