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视距不良现象,通过分析驾驶员在交叉口的识认性特性,研究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行车过程较平原区公路交叉口驾驶员增加转动头部或身体的时间过程。采用Smart eye 5.7眼动仪对驾驶员通过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的识认性进行实车试验,并根据驾驶员的注视时间(包括眨眼、扫视和注视时间)和山区公路交叉口几何数据(包括交叉角度和支路坡度),分别建立了基于驾驶员视认性的无控交叉口和停让交叉口停车视距计算模型,并根据所建模型计算了山区双车道公路交叉口停车视距及其建议值,为山区公路交叉口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安全行车角度分析了影响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的5个因素,设计了超车汽车、被超车汽车和对向来车三者在双车道公路的行车示意图,建立了计算超车汽车从开始超车到完成超车所需超车视距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汽车制动距离、同车道车头间距等计算参数,运用数学解析方法,提出了超车视距的具体计算公式.选择不同设计速度和行车速度,计算了小汽车和货...  相似文献   

3.
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疲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条件限制线形复杂多变,山体及路侧植被遮挡视线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驾驶操作的难度和强度.导致驾驶操作频繁、精神紧张.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的驾驶操作极易产生驾驶疲劳,进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研究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员的驾驶疲劳特性,可为山区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预防交通事故,保证人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与冲突车辆发生的碰撞,本文基于无人机视频,提取货车与交互车辆的高精度轨迹数据,选取适用于不同运行轨迹的交通冲突指标,结合极值理论,构建双变量冲突极值(BTCEV)模型,将后侵入时间(PET)与碰撞时间(TTC)纳入统一框架,实现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与冲突车辆的碰撞预测,并以云南省货车事故高发的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验证 BTCEV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表明:PET为0.382 s、TTC为4.471 s是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严重冲突的阈值;BTCEV 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年事故发生率为 5.84%,预测准确性高达 98.92%,较PET模型以及TTC模型分别提高了167.33%和10.80%;且相比于单变量模型,双变量模型所估计的置信区间更窄,预测精度更高。研究结果将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碰撞预测方法从单变量扩展到双变量,在山区货车交通安全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视距是评价汽车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从医学和工学相结合的角度,以行车实验为依据,对驾驶员心率和血压变动规律与山区公路平曲线通视距离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人机工程学实验研究表明,山区公路平曲线通视距离,应比现行理论计算通视距离增加5-10 m的安全距离,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山区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视距是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其中内侧车道的停车视距、互通立交减速车道的识别视距、互通立交上跨主线匝道的停车视距非常关键,设计者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检验其是否满足视距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运行速度研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运行视距的概念和模型,以运行视距值来检验道路的安全状况,可为将来道路的几何设计、安保设计以及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运行速度研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运行视距的概念和模型.以运行视距值来检验道路的安全状况,可为将来道路的几何设计、安保设计以及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基于交通量的分析结果,从旅游旺季节假日前后旅游公路交通量增长的角度将旅游公路分为A、B、C3类.速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现状车速偏高;陡坡路段速度离散性较大.这不仅与货车比例等交通组成有关,而且与陡坡路段自身的道路特性也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多发的情况,引入了美国《公路交通安全手册》(HSM)中双车道乡村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并结合投影法对交通安全设施选用方案进行评价,提出了适用于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选用方法,并以弯道路段进行了示例。研究对于我国山区农村公路安保措施的选用,提高山区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区宽度主要由行车视距(即安全视距)与道路弯度确定。阐述了影响交通安全的安全视距与道路弯度的确定方法,对建筑红线控制区范围作了界定,计算了各技术等级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区的限界,指出了我国现行建筑红线控制区界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运行速度预测是进行速度协调性分析的基础。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的特点,通过采集云南省三条双车道公路平曲线路段小客车和大货车的运行速度数据,建立了山区双车道公路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靠,可以用于山区双车道公路平曲线路段的运行速度预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探讨山区公路上行车的速度条件及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问题。山区公路弯坡路段多,而且坡陡弯急,自然环境复杂,能否根据各种变化的状况及时地调适行车速度,是确保山区公路安全高效运输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安全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包括交通安全理念以及设置爬坡车道、优化设计隧道进出口、设计紧急避险车道等结构安全理念。  相似文献   

15.
渐变段长度直接影响高速公路合流区末端的交通安全,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渐变段长度的规定没有考虑加速车道渐变段位于曲线路段时的需求,位于曲线路段的渐变段长度不足可能导致路侧护栏遮挡驾驶人视线,存在合流末端停车视距不足的安全隐患。分析合流末端渐变段小客车行驶轨迹特点及小车驾驶人的视线通视条件,采用符合实际换道轨迹的双曲正切换道模型,以渐变段满足小车驾驶人停车视距为控制要素,构建了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长度计算模型,并基于国内外研究及相关合流末端车辆运行速度调查数据,确定了该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取值,最后提出了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合理长度取值。研究表明: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最小长度与合流末端的小客车运行速度正相关,与主线行车道右侧硬路肩宽度和圆曲线半径负相关;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最小长度能满足主线设计速度<100 km/h时小客车合流末端换道时停车视距的要求,当主线设计速度≥100 km/h时,不满足小客车合流末端换道时停车视距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风险,建议根据主线曲率半径及硬路肩宽度综...  相似文献   

16.
结合GZ045线新疆境内某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介绍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及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交通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韦振勋 《交通标准化》2009,(23):215-219
结合GZ045线新疆境内某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介绍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及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交通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其中有69%为山区.特别是在西部的12个省市区中,山区所占的比例更高达80%以上。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山区的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制约较大,限制条件与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山区公路往往存在着曲线半径较小、坡度大、坡道长和视距不良等不利于交通安全行车安全的情况。近年来的特大交通事故也多发生在山区道路上.大型车的刹车问题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山区长大下坡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和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车速。以保证制动失效车辆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为前提,以主线为右转曲线的公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制动失效车辆由主线驶入紧急避险车道的行车轨迹几何特征对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和主线平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合我国山区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我国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的选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山区双车道公路超车行为,确定关键影响因素与超车持续时间的关系。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利用无人机采集超车行为视频数据,提取参与超车行为的机动车轨迹,构建超车行为变量指标体系,分析山区双车道公路超车行为特性;建立基于生存分析的山区双车道公路超车持续时间模型,确定影响超车持续的关键协变量,并分析关键协变量与超车持续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山区双车道公路平均超车持续时间为10.3 s,平均超车距离为201.3 m,由驾驶员的驾驶风格、较高的行驶速度及复杂的交通流条件共同作用所致;Log-logistic 加速失效时间模型对超车持续时间拟合效果最好,AIC和BIC分别为272.989和265.650,危险函数拐点约为13 s,说明超车行为在13 s前结束的可能性最大;影响超车持续时间的关键变量分别为超车距离和超车车辆与被超车车辆的初始速度差、最大横向距离、是否有对向车、被超车车辆长度和超车车辆类型,影响程度较大的协变量为超车车辆类型和是否有对向车,当超车车辆为货车时,超车持续时间增加了22.9%,当有对向车时,超车持续时间降低了1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