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简要介绍矮墩桥挠曲力的基础上,着重论述高墩桥挠曲力随墩身高度增加、墩顶位移增大而急剧减小的规律,并对桥墩台设计和桥上铺设无缝线路的设计、养护,提出了按墩台高度分段考虑挠曲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桥墩高度有限的装配式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刚构桥,为尽量减少墩底出现水平力,在分析结构构造特点和各施工阶段受力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矮墩的墩梁固结构造:利用钢牛腿和墩顶预埋钢板传递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竖向力;利用抗推挡块抵抗运营阶段水平力,并通过预埋于墩顶钢板下的群钉传递此水平力;利用精轧螺纹钢筋作为安全措施抵抗意外情况下出现的边中跨不平衡拉拔力,保证桥梁安全受力。以实体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全桥分析模型,分析了桥墩从施工到成桥的力学行为,同时对挡块预埋件式墩梁固结构造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墩梁固结方式相比,该构造可明显降低墩底拉应力,优化墩高受限时钢桁-混凝土组合连续钢构桥墩受力性能,可为桁架连续刚构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某矮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合龙时的温度(包括均匀温度和温度梯度)、高差及顶推力等因素对矮墩连续刚构成桥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的影响.分析表明:合理的顶推力可以有效改善矮墩连续刚构成桥后的受力状态和线形,据此提出了考虑合龙温度和混凝土后期收缩徐变影响的顶推力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主跨为80m的某V型墩连续刚构桥主墩底水平力和弯矩进行了比较计算和分析,提出了减小该水平力和弯矩的具体措施,供同类型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介休市一座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转体跨越铁路施工为研究对象,对该桥结构设计从基础尺寸、桥墩尺寸、梁部结构形式、施加顶力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矮墩连续刚构桥在8度地震下的受力更为合理,同时减轻了结构质量,降低了转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山区一座高低墩连续刚构桥为例,基于自由振动的动力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高低墩(不对称)连续刚构与对称连续刚构的动力特性差异,通过线弹性时程方法分析了高低墩对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特征,提出了高低墩连续刚构桥抗震设计要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低墩连续刚构桥,内力极值主要出现在矮墩主梁根部和矮墩墩底;随着墩高的降低,矮墩墩底及其主梁根部所承受的内力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高烈度区实体双薄壁矮墩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以桥梁下部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为分析重点,基于三水准设防目标,提出实体双薄壁矮墩连续刚构桥的延性抗震体系选择方法,系统探讨实体双薄壁矮墩的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与结构抗震性能的关系。研究结论:(1)对于高烈度区连续刚构桥实体双薄壁矮墩,应根据桥墩的剪跨比判断其破坏模式,并选择相应的延性抗震类别和设计方法;(2)在多遇地震激励下,主墩截面尺寸及配筋设计由纵桥向地震反应控制,随着墩壁厚度的增加,主墩控制截面纵桥向弯矩显著增大,且增幅显著大于横桥向激励的结果;(3)在横向罕遇地震激励下,因实体双薄壁矮墩横桥向的剪跨比较小,桥墩横桥向只能采用完全弹性或基本弹性结构,导致桥墩及桩基的配筋率显著增大,成为控制桥梁下部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4)纵向罕遇地震激励下,壁厚增大,主墩塑性转角需求减小,在壁厚与纵筋配筋率的三种组合条件下,主墩塑性铰区截面塑性转动能力均能达到"大震不倒"的抗震性能需求,且其变形能力安全储备基本相当;(5)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矮墩铁路桥梁无法利用墩柱延性抗震,设计中常采用提高固定墩强度或设置多固定墩的方法抵抗罕遇地震。因地震荷载的不确性,该方法不能确定弹塑性变形和能力耗散部位,造价高且不安全。以一座(60+100+60)m双线铁路矮墩桥梁为背景,分别采用单固定墩体系、双固定墩体系和隔震体系对罕遇地震进行抗震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双固定墩体系不能起到分担地震荷载的作用,而隔震体系能显著减小下部结构的地震内力且地震荷载传力途径明确。  相似文献   

9.
概要介绍津滨轻轨跨越津塘公路刚构连续梁桥———跨津塘公路大桥的设计。该桥集长桩、矮墩、大跨于一桥 ,介绍该桥梁部结构设计 ,并通过不同墩高、墩壁厚、不同墩柱中心距时的墩底轴力计算 ,选择合理的参数 ,为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广珠铁路北江特大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珠铁路北江特大桥主跨为(73.9+138+73.9)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主要介绍高桩承台、矮墩连续刚构设计时,基础、墩身结构尺寸选择及其他关键技术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