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郑西客专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即将建设的郑西客运专线出现了大量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本文介绍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的结构设计研究情况,提出了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黄土隧道支护参数,同时讨论了一些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的有关问题,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西客运专线富水黄土隧道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铁路超大断面富水黄土隧道的修建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如何保证此类隧道的施工安全及运营稳定性是郑西客运专线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富水黄土地层工程实践,通过现场测试数据分析,探讨超大断面富水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支护受力、基础沉降等三方面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断面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深浅埋围岩压力计算研究,提出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确定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明确深浅埋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厚度的设计原则,指导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并为类似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结论:通过对大断面深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和二次衬砌厚度的设计原则.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高度应为40~60 m;浅埋黄土隧道荷载按谢家烋公式计算,深埋黄土隧道荷载按太沙基理论计算;不同埋深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宜采用相同厚度.  相似文献   

4.
2月24日,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张茅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最大开挖面积达164m^2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它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了解决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题,就该隧道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机具配套、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满足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技术.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选择了合理经济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满足了耐久性指标要求,并得出适合长大黄土隧道混凝土的施工机械配套和施工工艺,总结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快速、高效地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解决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秦东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难题,就该隧道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机具配套、混凝土施工工艺以及混凝土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满足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的施工技术。研究结果:通过本课题研究,选择了合理经济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满足了耐久性指标要求,并得出适合长大黄土隧道混凝土的施工机械配套和施工工艺,总结出了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确保快速、高效地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如何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谈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沉降控制及基础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断面黄土隧道基础处理及工后沉降控制问题,是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设计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黄土的形成、黄土隧道结构特征、压力特性方面入手,结合已修建的铁路、公路黄土隧道基础处理情况、黄土隧道工后沉降理论分析,对郑西客运专线黄土隧道基础处理原则、措施及工后沉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2008,(5):73
4月10日,世界首座特大断面湿陷性全黄土隧道——郑西客运专线秦东隧道顺利贯通。郑西客运专线隧道群穿越黄河南岸黄土台塬区,以黄土隧道为主,其中秦东隧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为双线湿陷性全黄土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其最大开挖断面达170m^2,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断面的黄土隧道。  相似文献   

11.
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解决近年来在西南山区铁路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存在的易滑塌失稳的问题。 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在前人研究的摹础上,较全面地回顾、评述了当前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研究现状,包括斜坡软弱地基的定义、斜坡软弱地基的应力与变形特点、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安全性评价方法、斜坡软弱地基的试验分析及工程实践等,并就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的破坏模式、对上承结构的影响及合理失稳判据及工程措施的选择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研究结论: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仍然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值得道路工程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简支箱梁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我国客运专线常用跨度梁设计情况,介绍了客运专线简支箱梁的适用范围、主要设计参数、设计特点、结构形式、施工架设要求以及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计算说明应用摆式列车可提高铁路曲线限速35%左右,以成渝铁路为例,在以中小曲线为主的山区铁路采用摆式列车提速,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隧道衬砌冻胀压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冻胀压力的量值和分布不仅取决于围岩的性态和气象条件 ,而且同衬砌结构的材料、刚度以及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从岩石和土层两种围岩中衬砌承受冻胀压力的机理出发 ,探讨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分析 ,对寒冷地区隧道衬砌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FTA的接触网系统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电气化铁道高速化的发展,接触网的可靠性成为铁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的研究只停留 在定性分析上,没有深入的定量计算。本文采用故障树演绎分析(FTA)方法,对铁路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 分析和研究。以所不希望发生的故障事件作为分析的目标,找到了接触网系统存在的故障原因和机理,在大 量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树及它的数学模型,基于Fussell下行法及最小割集法对它的可靠 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零件的强度、磨损、疲劳、外部动态负载、强电流、污染、接触 线的张力和沿导线传播的波动速度等是造成接触网失效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故障模式和最薄弱的环节通过 最小割集计算出了顶事件的可靠度,为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和失效预测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的铁路,从技术难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角度来看,青藏铁路格拉段的修建带有很强的探索性、科研性,为了尽快取得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设计和施工的经验,先行试验段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为了掌握铁路工程的修筑对多年冻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试验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监测各类不同工程措施对多年冻土影响的意义、目的、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其测试结果将使试验段的建设对全线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SMALLWORLD开发的电力GIS系统数据地图导入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SMALLWORLD开发的电力地理信息系统中基本数据地图的导入问题,详细阐述了采用SMALLWORLD的DXF翻译器,把DXF文件转化为SMALLWORLD所用的地理图形的方法,简单、易行、精确,为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铁路路基挡土墙质量无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论文提出使用地震波速法和地质雷达法检测路基挡土墙的强度和几何尺寸,是一种快速、简便、无损、有效的检测方法.此方法通过测定某些适当的物理量(如弹性波速度、电磁波速度等),并通过这些物理量与浆砌片石相关性,确定墙体的尺寸、强度等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地震波速法检测挡墙强度原理的研究,地质雷达法检测墙体几何尺寸的原理的研究,挡墙材料强度与波速的相关关系的室内试验研究,现场挡墙检测和评价.本论文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在墙体开孔、开槽取样验证对墙体有破坏性的问题,可快速准确地找出路基挡墙的隐患.对确保行车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现代轨道结构下的横向抗力实验 ,对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横向抗力公式进行了修正 ,获得了我国轨道结构下 α系数及横向抗力的拟合公式 ,并提出了相应的轨道横向抗力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速客运专线采用的调高支座原理和特点的对比,提出在高速客运专线桥梁上采用加钢垫板方式的调高支座,阐述了我国调高支座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我国调高支座的设计制造提出了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