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客车逆变电源输出并联系统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逆变电源输出并联运行时的相位和幅值差与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关系,提出一种通过对逆变器各自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实时检测和计算、调整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以达到多台逆变电源无线并联运行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设计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隔离变压器的三相逆变器并联运行系统,分析其直流环流产生的原因及数学模型,并根据系统模型提出了其直流环流的抑制方案。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此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高速动车组项目为背景,研究和实现了辅助变流器并联系统的控制策略。利用PQ下垂法,通过计算各辅助变流器的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其输出电压和频率进行下垂特性控制,以实现无互联线的辅助变流器并联。从高速动车组辅助变流器并联满功率地面组合试验结果来看,该并联系统运行稳定,动态响应快,均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辅助逆变器的中压供电模式、并联供电模式及各自的技术特点,重点介绍了分散并联和集中并联2种并联供电方式的原理、并联过程及故障检测方法。综合来看,并联供电控制难度大些,而生产和维护难度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基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拓扑、高频软开关和比例谐振并网控制的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微型逆变器解决了基于无组串电池板的中小功率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并网利用问题,为光伏电池家电化和智能微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平均电流均流法(ACSS)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有3个控制环的逆变器模块组成,这3个控制环分别为内部电流反馈环、电压反馈环及外部均流环。引入一种扰动源代替逆变器并联时的电流不平衡因素,建立一种新的逆变器模型,实现负载均分。理论分析证明该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好,冗余性强,输出电压精度高。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并联方案可行,具有较好的均流精度,电气性能指标优于单逆变模块。 相似文献
9.
在工作过程中,采用它激扫频启动,频率从4 000 Hz逐渐降低,当频率低于负载固有谐振频率时,串联逆变器进入容性工作状态会形成短路,导致设备损坏。为防止串联谐振逆变器进入容性工作状态,文章设计了锁相环控制电路,当负载工作频率接近谐振频率时,将频率锁定在准谐振状态下,保证逆变器工作在感性工作状态。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的仿真模型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集中式光伏电站逆变器低功率运行下输出波形质量差且故障率高的问题,在光伏发电单元汇流箱与逆变器之间加入控制器,提出一种改善系统运行性能的控制策略。分析了集中式光伏电站直流侧并联结构,以光伏系统输出功率最大和输出电流谐波畸变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控制器控制逆变器协调运行使目标函数最小,改善系统运行性能。分析了光伏单元传统连接方式下故障期间的损失以及本策略在此基础上可提高的效益。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本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高首聪 《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5,(4):6-10
介绍在单个逆变器驱动两台定子绕组并联的感应电机时,对各转子产生的转矩采取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自适应转子磁通观测器取代磁通传感器,磁通观测器中增加转子速度自适应测定来取代速度传感器.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台感应电机不同的额定条件下,该方法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传统脉冲密度调节感应加热电源在功率输出有级性和从自然衰减振荡状态恢复到输出功率状态时需要重新锁定工作频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频率跟踪控制策略,利用采自输出端的负载电流进行快速频率跟踪,使锁相环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锁相,而当负载电流降至很小,即进入自然衰减振荡状态时,利用改进锁相环中的采样保持电路保证感应加热电源中的逆变器工作在谐振频率点附近。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功率调节选用均匀脉冲密度调节方式,进一步降低了输出电流的衰减程度,以保证逆变电路工作在零电流和零电压开关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严志勇;曾明高;罗国永;高路路 《机车电传动》2015,(4):59-63
鉴于目前地铁车辆辅助供电系统采用扩展供电或交叉供电模式存在设备体积大、噪声大,且当一台辅助逆变器故障时,要切换到减载模式会严重影响到乘客舒适度的问题,开发了并网供电辅助供电系统。以马来西亚安邦线地铁车辆辅变供电系统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功率下垂的辅助逆变器的并网控制设计,对并网控制的原理、实现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系统运行稳定、均流效果良好,满足车辆运行需求,可大大提升供电冗余与和乘客舒适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半桥谐振逆变器主电路结构的分析,确定了其工作状态。为了保证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在小感应状态下,文章采用了定角控制方法,并在原有的控制理论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进而实现频率的快速和有效跟踪。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双模块并联的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工程化设计及性能指标。该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基于单核分控的双路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双模块系统并联发电的多模式优化运行以及高功率密度紧凑化、操作友好、全前端维护等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DC 600 V供电系统存在的隔离和冗余问题,探讨了DC 600 V逆变器输出可并联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
在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传动系统中,单相脉冲整流器工作时,会在中间直流侧产生2倍于电网频率的脉动分量,该脉动分量传递到逆变器输出侧会在电机上产生拍频现象,引起转矩脉动和电机过热.针对牵引逆变器的工作特征,提出了应用于同步脉冲调制阶段的无拍频控制算法,在逆变器输出电压可调阶段,根据和直流侧电压变化成反比例的关系调节参考电压幅值,保证输出波形的正弦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对小功率异步电机系统的试验表明拍频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