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波纹管是利用一定厚度的钢板经过压制制成的带波纹状的管件。工程应用中,钢波纹管以其易于施工、便于调节施工工期、利于环保等优点渐渐为工程人员所熟悉和接受。分析国内外现有钢波纹管涵洞的研究状况、施工工艺,总结钢波纹管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优缺点,提出钢波纹管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钢波纹管涵洞在公路建设中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劳动力和环保成本的快速增加,一些原来受资金约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并在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对传统公路交通建设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结合西藏波纹钢管涵的应用实践,对波纹管涵的应用技术条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7,(8)
钢波纹管涵洞通过管体与周围的回填土形成管土效应,互相作用、一起受力,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公路桥涵工程中。在分析钢波纹管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平面有限元计算模型和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结构设计原理的一般特点;同时,与钢波纹管涵的施工过程结合,分析在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钢波纹管涵的应用建议,为后续公路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波纹管作为涵洞的主体结构,在美国公路大规模应用已经有60余年.美国在钢波纹管涵洞耐久性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行业规范.我国公路已经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此类涵洞,但是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公开发表的文章鲜有介绍钢波纹管涵洞耐久性设计的内容.现尝试将美国钢波纹管涵洞的耐久性成果、设计方法向国内同行进行简要介绍,以...  相似文献   

5.
钢波纹管涵洞力学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柔性、高强度的钢波纹管涵洞,不仅具有优良的适应地基与基础变形的能力,而且具有自重轻、运输方便、施工简单且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对地基扰动小、对基础要求较低等优点,还具较强的抗拉、抗剪和抗疲劳能力,故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钢波纹管涵洞进行野外现场测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其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钢波纹管涵洞的管顶、管侧沿着波形(断面)方向呈现出不同的应力应变变化趋势,波峰和波谷处以及内侧和外侧、切向和轴向的应力应变呈现出管顶与管侧相反的拉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广钢波纹管涵洞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解决现有涵洞不均匀沉降问题,对钢波纹管涵洞施工过程中管周的受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波纹管内波峰、波谷、波侧填土初期应变值存在重新分布的现象;填土高度在管顶1.0~1.5 m时,管涵受力较为复杂,施工时应重点观测;波峰整体下半圆受拉,上半圆受压,而波侧与其相反;管外土压力随着填土高度增加而增加,且填土管顶增加1.5 m以内增长速度较快,后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从旋转对称壳基本理论着手,总结发现工程计算法、解析法等均不适用竖向受力的涵洞工程。根据试验数据用有限元法分析了钢波纹管涵洞大应变与小应变问题,得到两者的结果非常接近,完全可以采用小应变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工程现场采用的反开槽回填法施工,建立了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底面约束所有位移和扭转自由度、管两侧立面施加水平位移约束、顶面施加荷载、其余面自由的边界条件,施加竖向汽车荷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拟合良好,说明该法是可行的,所得的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0引言 波纹管(板)是一种带波纹的圆柱(弧)形薄壁弹性壳体,多以钢、铝等金属为主要材质,由于具有轴向波纹,故轴向和径向能同时承受因荷载引起的应力应变,可以更大程度上分散荷载的应力集中,更好地发挥钢结构的优势,使其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波纹管(板)主要以公路涵洞、排(雨)水管道、倒虹吸管道、地下通道、输送管道和作业巷道等形式出现在各类公路及市政工程中.  相似文献   

9.
钢波纹管涵洞通道以其优越的受力性能,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对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设计无规范可依,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为研究其力学性能,以1~5 m高填方钢波纹管通道为工程依托,进行了现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结构具有明显柔性特征,填土越高,土拱效应越明显,且结构的轴向波峰波谷和环向都成拉压交替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高路堤钢波纹管涵洞预拱度设置的合理值,解决现有高路堤钢波纹管涵洞预拱度设置不合理而产生的路面不均匀沉降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填土高度、不同直径、不同路基边坡坡度与钢波纹管涵洞预拱度值的关系,给出高路堤钢波纹管涵洞预拱度设置方法及公式,并成功在万宜高速公路高路堤钢波纹管涵洞上应用,后期检测预拱度设置合理。通过研究取得以下结论:在预拱度设置时首要考虑的,也是影响预拱度设置最大的因素是填土高度,其次为钢波纹管的管径及涵底纵坡,波纹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预拱度设置值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管径和涵底纵坡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大孔径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中不同计算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大跨径钢波纹管涵洞设计无规范可依,设计方法存在盲目性,研究了国外典型设计计算方法和特点以指导工程设计,分别采用CHBDC、AASHTO和AISI3种设计方法对湖南某波纹管涵洞进行了波形和板厚的优化设计,对比分析了管壁压应力和接缝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HBDC对管壁压应力控制最严、其次是AASHTO,最后是AISI。AASHTO对接缝强度要求最严、而CHBDC与AISI基本相当,结构设计时应采用多种设计计算方法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2.
蔡枫 《公路交通科技》2012,(11):307-308
工程应用情况表明,金属钢波纹管在涵洞口中的应用,具有施工方便、结实耐用、不易损坏等优点,这是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法比拟的,但是随着钢波纹管涵洞结构的大面积普及,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本文通过首先对比分析金属钢波纹管相对传统方法的优势出发,同时针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改进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高速公路中的钢波纹管涵洞工程作为依托工程,工程处于山西晋中榆次龙白至祁县赵城区段的高速公路,综合分析大量的有关于涵洞设计的参考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比较知名的钢波纹管涵洞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长期的对现场情况的检测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对比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和模拟软件模拟结果,对高填方路堤下钢波纹管涵洞的荷载性状特征、自身结构受力特征及变形特征提出了比较有研究价值和分析价值的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在今后类似条件下高填方路堤与涵洞的结合设计和钢波纹管涵洞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钢波纹管在涵洞施工中的应用实例,阐述了钢波纹管的详细施工技术流程,并检测其施工后的变形情况。工程应用情况表明,钢波纹管在多种特殊土质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值得同类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尼公路金属波纹管涵洞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进  章金钊  刘戈 《公路》2008,(9):318-320
根据中尼公路金属波纹管涵洞的设计,分析了波纹管的孔径、厚度、管顶最小填土厚度的确定方法,通过管涵的布置、管座与基础、涵洞细部构造设计及管材要求,介绍了金属波纹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软弱细砂地基公路涵洞的施工技术。根据海南省的气候特征,以及软弱粉细砂地基的特点,对公路涵洞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明确了涵洞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提出了公路涵洞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该公路涵洞相关技术问题,对该地区该条件下的涵洞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钢波纹管涵具有运输方便、强度高、施工成本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在公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的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建光  钟明  易达  金玉良  胡滨 《中外公路》2021,41(6):183-186
依托试验工程,对公路高填方路基大孔径钢波纹管涵洞管外径向土压力进行测试,得出钢波纹管涵洞管外不同角度土压力值随填土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填土高度的不断增加,钢波纹管涵洞管外各角度土压力值逐渐增大,分为波动增长→快速增长→缓慢增长3个变化过程;填土后期,钢波纹管与周围土体形成土拱效应,土压力不再增长;管...  相似文献   

19.
钢波纹管涵洞有管节薄、质量轻、便于叠置捆扎,存放运输方便、施工组装工艺简单、生产周期和施工期短等特点,同时波纹管涵洞适应能力强,受力条件好,造价低,故其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对于波纹管力学性能研究还较少。通过对高填方钢波纹管涵洞进行野外现场试验,结合相关钢波纹管涵洞知识,从不同方面研究了钢波纹管涵洞的力学性能,同时进行了波纹管与盖板涵的造价比较,为波纹管在工程和设计中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钢波纹管涵洞管周不同断面的应变值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填土高度在公路-Ⅰ级荷载作用下的钢波纹管涵洞受力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顶0°~管周45°的压应变逐渐增大,而管周150°~180°逐渐减小,管周45°~120°波动变化;波峰和波侧都在管周120°出现最大应变值,而波谷在管周90°出现最大应变值;管周90°、120°应作为重点位置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