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得到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中采用高于抗震规范设计基准期时的地震动参数,通过烈度建立设计基准期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联系,运用经验公式分析了不同设计基准期下地震动对峰值加速度的表现规律,并与现有抗震设计规范就设计基准期为50年概率水平下的取值做了对比分析,通过实桥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概率水平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简支体系桥梁的震害及抗震设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几次大地震中简支桥梁震害的调查,对简支桥梁震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原因,对比中外桥梁抗震规范,阐述中国现行桥梁抗震规范的不足,介绍采用减隔震技术的简支体系桥梁在震害中的表现,对地震区简支桥梁抗震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2)
支座刚度系数的取值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有较大影响,选取合理的刚度系数可以优化桥梁的抗震性能。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使用Combine14弹簧单元来模拟桥梁支座,选取0.1倍,1倍,10倍,20倍,50倍,100倍,200倍的初始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通过数值计算所得的加速度、位移及应变峰值与振动台试验实测值的对比来进行取值率定。结果表明,当取100倍的初始刚度系数时为较合理取值。通过增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将数值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误差比较,误差都在5%左右,验证了弹簧单元刚度系数率定的准确性。率定及验证过程可为类似工程的刚度系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震作用下,桥梁落梁破坏是桥梁失效的主要形式,提供足够的搭接长度是避免落梁破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基于参数对比和有限元模型,对中美两国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计算要求及其与实际桥梁地震分析结果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直接支承在桥台上的简支桥,公路桥梁抗震规范对搭接长度的规定更加贴合适用、经济的设计理念;通过公路桥梁抗震规范、ASSHTO规范计算所得的搭接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公路桥梁抗震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更保守,ASSHTO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对墩高变化更敏感;公路桥梁抗震规范、ASSHTO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基本上可以满足多数地震作用下(峰值加速度达到0.8g)桥梁不落梁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保既有公路桥梁在其剩余服役期内拥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满足防灾减灾要求,需确定既有桥梁的抗震性能需求并对既有桥梁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加固及加固的标准。通过分析现行规范针对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对比分析了针对既有桥梁的相关规范的抗震设防标准,对既有桥梁根据其后续服役期,按一致危险性原则计算其抗震重要性系数,即采用与现行规范针对新建工程的设防标准相同的地震动超越概率确定既有桥梁的抗震重要性系数,通过调整抗震重要性系数确定既有桥梁抗震评估所采用的地震动水平。结果表明对于已服役一定年限的既有公路桥梁抗震性能需求可低于新建工程,但在其后续服役期内仍具有与现行规范相同的抗震安全可靠度。  相似文献   

6.
新、旧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实桥计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桥梁抗震性能,以山西风陵渡黄河公路特大桥的加固抗震设计为例,对89抗震规范和08抗震细则中各项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用89抗震规范和08抗震细则进行抗震计算结果出入较大.08抗震细则采用了两水准、两阶段设计,由单一的强度抗震设计修改为强度和变形双重指标控制的抗震设计;修订了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增加了场地系数、阻尼调整系数、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等内容,增加了地震作用分量组合、设计地震动时程等有关规定,取消了89规范中概念模糊的综合影响系数,引入了延性抗震设计和能力保护设计思想,从设计思想上比89规范考虑的更为全面、细致和安全,但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以郑州市某跨河桥为工程背景,以现行规范为基础,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模型,结合反应谱法对该桥桥墩进行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通过桥梁抗震验算可知,满足抗震设防目标,满足规范要求,其方法可为同类桥梁抗震验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震区的桥梁结构要进行抗震设计,所以地震发生后桥梁的破坏情况与抗震标准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国外一些先进国家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防标准和设计方法,结合汶川地震桥梁的破坏情况,对我国、日本、美国、欧洲、新西兰等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等级和抗震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所有国家的标准或规范都采用多个水准的抗震设计方法和多个抗震等级。对于不同抗震等级的桥梁,各国抗震考虑的方法是不同的,我国规范和美国规范采用不同的重要性系数同时考虑延性的影响,欧洲规范、新西兰规范只考虑重要性不考虑延性的影响,日本规范只考虑延性;在地震计算方法,各国采用的反应谱的形状相似,在考虑场地类别、强度折减及近场效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判断已建桥梁结构的抗震特性,迭代拟合了规范反应谱对应的人工加速度时程。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及时程分析方法对运营期大跨度连续刚构桥进行了E1级及E2级抗震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桥地震响应低阶参与振型与地震动峰值对应卓越频率值并不吻合,本桥在E1及E2地震作用下,墩身及主梁结构响应值较小,地震动作用下不会发生桥梁碰撞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应谱对高架桥在墩底承台间是否设置横向连系梁进行了纵、横向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群桩或者通过设置横系梁对承台进行拉结,能显著减小桥梁结构的横向位移,有效改善桥梁的抗震性能;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设置承台间的横系梁时,在6度区,桥梁的抗震能力也能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抗震性能,以一座主跨1 400m的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方案为背景进行分析。采用MIDAS Civil建立桥梁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地震反应谱和时程分析方法进行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以及结构非线性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并通过与相同主跨悬索桥和斜拉桥方案地震反应的对比,探讨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在超大跨度桥梁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塔、梁结合处的主梁和塔柱以及塔底截面产生最大内力,应重视这些关键截面的抗震设计;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抗震性能介于斜拉桥与悬索桥之间,更偏向于悬索桥,比斜拉桥优越,适用于主跨超千米的大跨度桥梁。  相似文献   

12.
桥梁冲击系数实测值与规范值的偏差会引起对桥梁结构的实际状况评价趋于保守或偏不安全.以实测数据为统计样本,对梁式桥冲击系数实测值与规范取值的差异趋势及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冲击系数受车辆自振特性、行车速度、车一桥频率耦合作用以及桥面平整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致其实测值与规范取值往往有较大偏差,连续梁桥更加明显;04规范对30~50 m跨径连续梁桥冲击系数取值偏不安全或安全储备偏小:89规范对于30m以上跨径梁桥冲击系数取值偏不安全;冲击系数峰值车速出现在20~30km/h的概率最大.在使用规范进行承载力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座规则连续梁桥,采用延性抗震设计策略,分别基于《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与《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进行了全面地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并着重对两本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及产生的地震反应、抗震验算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者较大的反应谱参数对延性构件的强度和位移能力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对于能力保护构件,后者在构件能力计算方面偏于保守,对构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砂土液化是桥梁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总结了几次大地震中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震害情况,简要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认为我国规范基础抗震设计部分明显不足.结合国内地震液化灾害分布特点和桥梁建设实际情况,强调了深入开展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桥梁抗震性能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而减隔震橡胶支座的使用能很好地改善这一性能。结合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53 km项目桥梁施工经验,介绍减隔震橡胶支座在阿国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对比中欧规范技术要求分析该支座性能和适用范围,介绍其安装方法和安装精度的控制,以及相应的维护和更换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原有桥梁抗震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很多公路旧桥的抗震性能存在严重不足。本研究结合桥梁抗震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新成果,根据当前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按照原有规范设计的北京地区典型公路旧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在大量调查公路旧桥的基础上,筛选出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典型桥梁结构做为抗震评估的研究对象。根据新规范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和地震动水平,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桥梁结构在E1和E2地震下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和地震需求进行计算,采用能力需求比法(C/D法)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并依据新规范对抗震构造措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桥梁的抗震能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桥梁的抗震设计,包括整体和构造上的抗震设计,这就依赖于工程师对桥梁抗震规范的理解和规范的完善性。论文从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准则、支座抗震设计等方面对各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分析,从桥梁养护、抗震设计、抗震设备以及应急设备四个方面选取了21项对桥梁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桥梁抗震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桥梁抗震性能评价模型,提出一套科学的用于桥梁抗震性能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西安市某大桥抗震性能的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可行。根据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确定了桥梁抗震性能评价因素中的薄弱环节,为桥梁抗震防灾性能优化设计及维修加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袁伟民 《中外公路》2015,(1):147-151
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抗震规范的比较,说明了对于不同抗震等级的桥梁,各国抗震规范在抗震目标、抗震计算及抗震设计上是不同的。并借此阐明各国规范在抗震体系分析方法上的差别,为中国未来抗震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采用拟静力法分析计算公路路堤抗震稳定的作用效应和抗力时,在89规范中没有考虑地震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现新规范中要计入其影响。本论文采用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理论,输入美国的EL Centro地震波和按规范反应谱拟合的人工波对高填土路堤的地震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沿路堤各高度放大系数的取值进行研究探讨,以确定在拟静力分析法中计入其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