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西宝南线水泥就地冷再生试验段,研究了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应用。对试验段的旧料取样进行筛分、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外掺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抗压强度试验。依据工程实例介绍了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现场取样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含水量、灰剂量、压实度等技术指标,检测结果满足路面基层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冷再生技术是近几年公路大、中修工程中新兴的一项施工工艺,本文结合实例对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基层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性环节和数据提出了观点,为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准备、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旧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冷再生工程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项切实可行、有广阔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我国旧路升级改造问题,采用就地冷再生技术充分利用旧路材料及路面结构强度,并简化施工工序,可一次性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改造,是一项绿色节约的公路维修改造技术。根据黄河堤顶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确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路面结构方案,优化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及7d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研究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的最大含水率、最大干密度及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剂量成正比关系,当水泥剂量为6. 0%时,各项数据均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此时最佳含水率为9. 6%、最大干密度为1. 865g/cm3。提出了施工前后的控制点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结合临长高速公路平江连接线改造工程,介绍了就地冷再生的施工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并分析了水泥含量对基层强度的影响,最后还对经济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就地冷再生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道路翻修改建方式。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旧沥青混土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的应用特点及意义,分析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施工工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水泥稳定基层,研究纯铣刨料和掺加新料2组级配的配合比设计,对比分析2组级配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养生方式、水泥用量和泡沫沥青掺量下混合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补充部分新料可改善铣刨料级配,从而提升混合料性能,尤其是水稳定性有较大提升,经冻融试验测得的强度比增加9.3%;不同养生方式会对混合料中水分参与强度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采用在60℃温度下养生40 h的养生方式,经过3 d养生期后强度可达7 d强度的95%;提高水泥用量,混合料劈裂及抗压强度有不同程度提升,劈裂强度比在1.5%掺量时达到最大值92.6%;泡沫沥青掺量在2.5%附近时,混合料劈裂及抗压强度都达到峰值,干劈裂强度为0.69 MPa,劈裂强度比为91.5%,抗压强度为1.76 MPa。  相似文献   

8.
浅谈道路基层就地冷再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道路基层就地冷再生技术为公路改建及日常养护工作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等级公路中,绝大部分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随着公路大修工程逐渐增加,半刚性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推广应用日益增多。然而,水泥掺量、新集料掺量、再生深度、原基层类型和再生设备等因素对水泥就地冷再生工程应用效果均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创造性地在原有控制指标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弯沉和横向均匀性指标来控制再生基层的施工质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上述五项因素对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沉和横向均匀性指标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压实度指标影响显著的主要是水泥掺量,对于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影响显著的是水泥掺量和新集料掺量,对于弯沉指标影响显著的是水泥掺量,对于横向均匀性指标影响显著的是水泥掺量、新集料掺量和原基层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水泥稳定砾石基层中的使用性能,对水泥稳定砾石基层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路的摊铺,各项室内试验指标和现场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为水泥稳定砾石基层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5,(9)
为了解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水泥稳定砾石基层中的使用性能,通过水泥稳定砾石基层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路的摊铺,验证了其各项室内试验指标和现场技术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可为水泥稳定砾石基层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跟踪与踏勘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工程,把冷再生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通过试验,并结合国外工艺对比,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结果表明,简化工艺是导致多个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施工实践,考虑工程可行性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为了降低施工期间的交通事故,对道路安全措施进行了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进行施工实践,介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所需原材料及相关性能,探讨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针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出建议措施,并对施工完成时、通车1年后路面压实度、平整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车1年后与施工完成时的路面压实度、平整度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其各项指标变化不大,路面压实度、平整度良好。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冷再生基层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新、改建公路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现有高等级公路已逐步进入大修阶段。通过总结近年来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对该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闭环可再利用的概念,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可溯源性和解构性,并对就地冷再生工艺作了探讨,认为粒径控制、称重控制和拌和控制是再生设备的关键,应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选择粘结剂和混合料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16.
周叙 《公路与汽运》2012,(3):150-154
结合广东某高速公路实验路试验研究,简要介绍了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再生原理、强度形成机理和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为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分析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结合黄河贯孟堤堤顶道路PCI和RDI的检测评价结果,分析了进行维修养护的必要性和采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路面基层施工的基本方案。分析了旧路铣刨料的级配特性,提出了通过增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来改善旧路铣刨料级配组成的方法,进行了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依托新乡市贯孟堤防汛路维修改造工程的试验段施工,总结了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效果。同时对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同等厚度新铺水泥石灰碎石灰土基层相比,可节约工程造价约40%,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旧路改造任务的加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公路养护部门所重视,通过新乡市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实践应用,介绍了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优点,给出了常用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及回收基层材料的废旧路面材料就地水泥冷再生后用于高速公路的基层,并能在短期内快速评价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耐久性能,大广高速奈曼东连接线进行了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劈裂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动态压缩模量试验(中间段法)、干缩温缩应变、冻融循环水稳定性与抗疲劳耐久性等的对比研究,进而采用足尺加速加载试验评价了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的长期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动态压缩模量完全能满足规范中高速公路基层的要求;相同试验条件下,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特性、力学性能、抗冻性及疲劳寿命均小于新成型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但2种半刚性基层的承载能力相差不大;在持续荷载作用下,路面基层疲劳损伤累积会导致其承载能力不断衰减,随着试验轮加载次数增大,2种半刚性基层弯沉代表值持续增大,而弯沉增长率呈先显著增大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的承载能力衰减对重复荷载作用更加敏感。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加载了120万次后,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未发生疲劳开裂病害,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耐久性能;建议改扩建工程中,宜将全深式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应用于交通量较小的车道方向。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冷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路表弯沉及冷再生层底拉应力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分析得出:设计时,严格控制不同层位当量回弹模量取值、材料模量比等指标。在再生层厚度方面,沥青面层厚度一定时,原路强度越大,弯沉和层底拉应力受再生层厚度影响越小。当强度相同时,再生层厚度每增加5cm,层底拉应力减少0.01~0.05MPa。强度越大,层底拉应力减少越不明显。当旧路强度和面层厚度不变时,再生层厚度越大,弯沉和层底拉应力越小,弯沉降低5~10(0.01mm),层底拉应力降低0.17~0.2MPa。旧路强度和再生层厚度一定时,层底拉应力在0.02~0.07MPa较小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