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常用高速公路桥梁检测方法信息零散化、覆盖不全、可追溯性差、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BIM与影像建模技术的桥梁检测新方法。在研究高速公路桥梁运维管养BIM模型特点、分类和编码规则基础之上,尝试建立了桥梁运维管养BIM模型数据库;为丰富BIM模型中的病害信息,采用影像建模技术,实现了既有桥梁的运维信息模型的快速重构和基于该模型的桥梁病害快速识别、测量与外观病害信息入库,为将BIM与影像建模技术有机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高效应用于高速公路桥梁维护和检测中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峰  刘向阳  戈普塔  王博 《公路》2023,(1):217-223
随着BIM技术在工程中的不断深入应用,BIM模型成果的检查越来越重要,而由于BIM模型结构复杂、数据量巨大,人工检查面临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等诸多挑战,BIM模型自动化检查的需求愈发强烈。为此,提出基于知识库的桥梁BIM模型检查技术,以公路行业BIM技术标准中规定的IFC数据存储为基础,通过研究设计阶段桥梁BIM模型数据内容,构建语义知识库、元数据知识库和指标知识库,将数据检查分为完整性检查、正确性检查和合规性检查,并基于知识库提出各种检查算法,开发桥梁BIM模型SmartBridge检查软件,实现桥梁BIM模型检查的自动化,提高了桥梁BIM模型的检查效率和准确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对构建的知识库、提出的检查算法和开发的检查软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既有桥梁结构的特点,明确了运维期间桥梁结构BIM模型的使用需求,定义了既有桥梁运维信息的分类和格式,提出了将3D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同BIM建模相结合的思路,同时明确了BIM模型中构件的命名和编码规则,研究了基于《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分方法的模型建模深度。本研究符合现行桥梁结构的设计规范和管养要求,为BIM技术在既有桥梁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BIM的道路全数字三维地质地面信息模型构建是实现道路工程BIM动态设计的关键。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山区某道路工程为例,将道路地质地面信息导入到Civil 3D中,利用Civil 3D的点、块、曲面、实体提取等功能,构建了三维地质地面信息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综合设计,实现了基于地质地面信息的纵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初步解决道路设计中地质地面信息储存、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的问题,为基于BIM的道路全数字化正向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政道路桥梁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数据分析和应用深度也随之提高,如何让检测数据更加有效、更加生动的反应道路桥梁的技术状况,成为了越来越多使用单位的基本诉求.针对这一现象,论文介绍了道路桥梁检测数据与BIM技术结合的基本路径,分析阐述了道路桥梁检测数据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方面的不足,重点研究了如何以BIM信息模型作为检测数据载体的实施方法,归纳了哪些检测数据更加迫切的需要导入到BIM模型中,并通过分析各方单位的不同需求,对使用BIM模型中检测数据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实施方案,为BIM信息模型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以非对称外倾拱桥施工阶段为研究对象,应用BIM技术和Autodesk Revit、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建立外倾拱桥施工信息模型,对拱桥对施工场地和临时施工构建、主要施工程序、碰撞性试验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IM信息模型,通过Revit来创建参数化的施工机械和构建模型,能实现对桥梁施工机械族和构建族结构设计的优化作业;采用Navisworks软件来模拟桥梁主要施工程序,利用BIM技术获得检测报告,能主动发现施工预方案中存在的错误,实现施工管理的高速快捷服务;同时基于BIM技术和Navisworks软件建立的时间维度4D模拟模型,实现了对施工进程的修改和追踪。基于此,采用BIM技术和相关的模拟应用软件来构建桥梁各主体模型结构和施工程序模拟,能很好的实现对预施工方案进行追踪把控,有利于更好的信息交流和传递。  相似文献   

7.
杜战军  吴继峰  任子健  温庆杰 《公路》2021,66(11):114-119
以某大跨钢桁梁桥的BIM模型建立过程为例,提出了一种参数化及精细化建模思路,通过对BIM模型的构件进行设计、施工信息匹配和编码,可用于桥梁施工全过程监控.基于BIM模型信息,以手机和个人电脑为采集终端设备,建立数据服务器和基础数据库,在云计算中心进行后台整理分析,从而构建BIM信息化平台,实现施工进度模拟、设计与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和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归档管理.BIM建模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桥梁施工效率,优化了施工工序,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构件安装精度和施工质量,为大跨钢桁梁桥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其中包括参数化建模、可视化设计、图纸输出和协同设计等内容。以云南省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为工程实例,本人通过Revit软件构建整座桥梁的每个构件的族库,构建桥梁信息的数字化模型,以及构建完善的桥梁的数字化模型,完成了该桥设计工作。实践表明,BIM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提高设计质量,还能使项目投资者更好地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把握实施过程的进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梁设计、施工和运维管养不同阶段信息转移遗漏和难以共享的问题,以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基于BIM的全生命期信息管理平台,平台包括电脑端的WEB应用系统、智慧沙盘和移动智能终端APP 3种可视化交互方式。设计阶段,对全线桥梁进行参数化BIM建模,并建立桥梁周边环境三维实景模型,在BIM中集成桥梁结构分析结果数据。施工阶段通过统一的构件编码串接项目信息、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人员物资机械、施工监控等信息,实现各方的协同管理。运维管养阶段,在BIM模型上集成了设计、施工阶段与运维管养相关的关键信息,对健康监测和巡检管养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景观桥梁具有造型优美、线条独特、可重复性差等特点,传统二维设计难以满足设计生产的需求。BIM技术为设计提供了一个三维数字化平台,可直接用于复杂形体的创意表达和结构优化,其参数化设计手段将桥梁复杂形态通过关键参数控制,以骨架模型驱动桥梁族构件,有效地提高了景观桥梁的设计质量。为探究景观桥梁的BIM设计方法和应用思路,以合川渠江景观大桥为例,结合"R+GH+R"的BIM协同设计平台,建立全桥的整体信息模型,并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模拟,为景观桥梁的BIM设计和应用实践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依托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峨德河大桥、华宁县天生桥6号桥和婆兮大桥,构建基于BIM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运营管理系统平台,整合桥梁竣工档案、桥梁评定和结构健康监测长期跟踪信息,将桥梁全生命周期运行维护数据标准化与融合,通过BIM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展示、预警和预测,大大提高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精准度和管理水平,深化BIM技术在桥梁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公路桥梁运营养护决策优化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支撑桥梁综合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庆某高速公路桥梁,对其养护综合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对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施工信息精细算量、协同管理、施工优化等,为大桥施工提供技术保障。以建设和养护一体化信息管理为目标,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桥梁施工阶段信息管理平台,包括质量安全协同管理模块、工程进度可视化协同管理模块、安全信息化协同管理模块,从而实现对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多方面信息管控。使用手机APP实现各种信息的录入。将BIM成果转化为养护数据,并在桥梁管理系统中输入养护数据,得到管养决策信息的管养报告,方便管理者对标注进行审核、利用,更新并修正BIM模型的信息,使工程工作效率、养护质量、科学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岩土工程中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可直接应用于指导设计、施工过程的问题,通过对常用BIM软件在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方法、适用性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岩土工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的高效方法,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高效、便捷、直观、模型信息齐全、可操作性强,基本满足设计及施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混凝土桥梁裂缝无法参数化表达的问题,本文将BIM技术引入桥梁管养检测裂缝病害的可视化中,以BIM核心建模软件Sketch Up为开发平台,IFC标准为基础通用语言,构建混凝土桥梁裂缝病害通用IFC参数模型。分析该裂缝IFC数据文件。提出基于IFC标准的立体模型病害参数化建模的新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可视化表达。通过裂缝信息与模型的交互,实现裂缝病害的显示、病害特征信息属性导出、修改、导入和可视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型工程的BIM模型应用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而施工场景与三维模型构建则是BIM应用的基础。已有的专业软件在进行结构三维建模上较为成熟,但是,对于三维场景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尚表现出不足。文章选择BIM当下流行专用软件Revit2015进行结构建模,以面向对象思想为基础,以C#语言为工具开发平台,以SQL数据库为桥梁构件详细信息存储基础,在解决以Skyline为平台进行三维施工场景构建、fly制作及数据库读录等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工程BIM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文章以内蒙古阿布亥沟大桥为工程依托,建立了高质量的三维桥梁BIM可视化模型,结合具体的工程实际应用表明:基于Skyline的BIM可视化建模方法并配合工程信息应用,可便于管理者管控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对于全寿命周期的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信息分类编码是BIM标准中信息语义标准化的一种实现方法。为了实现各阶段、各相关方及各类信息管理平台对BIM模型信息数据的保真传递和规范化应用,在ISO/12006-2建筑信息分类编码的基础上,根据桥梁结构的构型和受力特性,对桥梁工程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拆分,提出了根据构件层级可进行代码扩展的柔性代码结构,从而实现对BIM模型的实体构件进行了各个阶段的唯一编码。柔性代码结构与BIM建模规则和建设过程模型精度相一致,能确保各个阶段的实体构件与构件编码一一对应,利于BIM的信息在各阶段、各相关方及各类信息管理平台间准确、保真传递。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依靠其自身的可视化与便捷的参数更改技术以及高效的信息方式充分渲染出结构效果,继而优化改进公路大桥的主桥设计方案,因此,BIM技术应用在公路桥梁主桥设计上是具备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价值的。本文主要阐述了针对公路桥梁主桥设计采用的BIM软件技术性特征,继而构建出了基于实际桥梁的三维模型,同时分析了主桥的部分设计内容和协同技术性要求。然后又通过某特定公路桥为例进行软件设计,初步探讨了BIM软件在公路桥梁主桥设计当中的技术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信息化技术革命。在过去一段时间,BIM主要用于房建和机械制造领域,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交通量日益增加,大跨径、高难度、多功能的特大型桥梁建设越来越多,对桥梁设计及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桥梁,常规的设计、施工、管理及存储方式已无法满足桥梁全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协作性要求。因此,将BIM技术应用于桥梁全生命周期,实现多维化操控管理,显得极为重要。现通过对BIM的概念理解,总结国内外BIM发展状况,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所采用的BIM软件,对桥梁BIM设计做了简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20,(7)
BIM技术的应用是当前一个非常活跃的工程建设领域研究方向,近年来复杂异形钢结构桥梁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量的计算等还多采用传统的计算表方式计算。以郑万铁路巫山大宁河大桥应用BIM技术为例,提出了一个基于BIM模型的钢结构桥梁工程量统计新方法,构建了一套钢结构桥梁的标准化建模流程,使用VB语言对CATIA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工程量统计表格的自动批量化填写,显著提升复杂钢结构桥梁工程量统计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20.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管理手段,通过获取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建立仿真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支持。在桥梁工程中,变截面桥梁可以节省一定的材料,减轻了桥梁本身重量,与传统的等截面桥梁相比具有更多的应用优势。以某桥梁工程为例,首先对BIM技术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述,随后分别从建立模型、可视化协调和冲突检查等方面,就如何利用BIM技术提高变截面桥梁施工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