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博  马银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35-138,M0015,M0016
转体法施工技术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浇筑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以刷新西北地区转体桥单体重量、桥面宽度、转体难度最大纪录的杨凌大道上跨陇海铁路转体立交为例,对西北首座变截面双幅同步同向市政公路跨双线铁路转体桥转体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转体法施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作业,可使桥梁施工克服地形、交通、环境等条件制约,节省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同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上跨广深铁路桥梁采用两跨预应力混凝土变高度T形刚构箱梁,跨径为2×82.5 m,桥面宽33 m,平面转体法施工,转体角度72.342.,转体结构悬臂长度为2×73.5 m,转体重量为2.4万t,刷新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管辖范围内转体桥梁宽度和重量记录.在该桥试转体阶段,通过称重试验、试转试验和点动试验,为正式转体提供了技术参数,确保了转体顺利进行.该桥的建成保证了深圳市外环高速公路按计划顺利通车,为我国大吨位转体桥梁设计与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跨京广铁路信阳编组场大桥为(150+150) m独塔曲线钢箱梁斜拉桥,塔高86 m,向曲线外倾斜3°。该桥采用不平衡水平转体法施工,转体重量达19 600 t,转体角度74°。针对斜塔施工过程中结构重心外移引起的倾覆稳定问题,以及斜塔曲梁斜拉索初张拉钢梁脱架难的问题,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桥梁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控制研究。施工过程中,采用砂筒+配重措施,以提高结构抗倾覆系数至1.303,保证桥塔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提前拆除塔根处钢梁支架,减小斜拉索初张力,保证了钢梁安全顺利脱架,同时避免了钢梁扭转;运用桥梁转体智能监测控制技术实时监测转体过程,转速控制为0.65 (°)/min,转体过程平顺稳定,成桥后监测的主梁线形与斜拉索索力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盘锦内湖大桥为系杆拱桥与连续梁的组合体系,主跨200 m,主拱采用竖向转体法施工。该文主要介绍了转体施工的总体布置、控制过程以及竖转系统、临时系杆的设计,以期为同类桥梁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郑州中心区铁路跨线桥跨越京广、陇海客运线共7条股道的120 m梁段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总重量为171 000 kN,从转体工程概况、转体体系施工、转体施工准备及转体施工过程等方面对该桥转体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桥梁转体法施工的特点,分析了我国铁路采用转体法施工的可行性,指出转体法施工不仅适用于公路桥,而且变适用于铁路桥。  相似文献   

7.
晏敬东  陈强 《桥梁建设》2012,42(1):102-107
阳泉至盂县高速公路桃河特大桥跨石太铁路为(75+75)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为减少桥梁施工对铁路安全运营的影响,T构采用高墩转体法施工.T构转体长度为109 m,转体高度为51.15 m,转体重量为150 MN.为确保施工精度及安全,对转盘与滑道的安装精度及T构线形与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在承台内预埋调节螺栓及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使滑道及转盘的安装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通过主梁预拱度设置、预压测量挂篮变形、T构自重控制、纵向预应力施工控制、桥面临时荷载控制、温度控制等措施,使梁体的应力状态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松江有轨电车T2线上跨G60沪昆高速,主跨桥平面上位于半径350 m的圆曲线上,采用转体法施工。对该桥的结构设计和转体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转体预偏心、上转盘的应力以及转体施工静风稳定性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拓守俭  文杰 《世界桥梁》2021,49(3):58-63
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为半飘浮体系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桥面宽44 m,跨越既有铁路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长248m,转体重达18500 t.转体前进行不平衡称配重,确定平衡状态参数,确保主桥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控制钢箱梁拼装线形精度,使其转体后满足成桥目标状态;结合有限元分析,对主梁和桥塔最不利控制截...  相似文献   

10.
杭州石大路大桥为一座上承式拱桥,跨径组合为88+160+88 m,采用水平转体施工,转体角度26°,转体重量16800t,在同类型桥梁中其转体重量位居世界第一.该文主要介绍转体施工中上下球铰、滑道、牵引及助推系统等的设计,并对转体施工进行了监控计算.该桥梁的成功转体合龙对以后同类型桥梁的转体施工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桥梁转体施工是解决新建高速公路与既有铁路"公铁交叉"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桥梁施工过程对既有铁路运营干扰,因而得到工程界的青睐,但是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不容小觑。合理的转体系统组成以及转体施工关键技术参数是确保桥梁转体施工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武易高速马官营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施工为例,结合施工现场与转体跨线桥施工的特点,对转体跨线桥桥梁施工的转体系统组成以及转体牵引力、设备配置进行探究。工程实践表明:由于采用技术措施得当,转体跨线桥工程如期如质完成,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丫髻沙大桥是3跨连续自锚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采用转体法施工。介绍转体前主,边拱肋拼装施工技术,该技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和较好经济效益,值得类似工程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内几座典型桥梁的转体施工方法,重点阐述桥梁转体施工的工艺、方法以及转体施工的各项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吉林四平市东丰路上跨铁路立交桥为(169+90)m非对称独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该桥跨越15条既有铁路线,11号墩主跨侧钢梁(长145m)和边跨侧混凝土梁(长78m)采用平面转体法施工。施工时,先进行转体系统施工,转体系统施工后平行于铁路线方向采用支架拼装(浇筑)梁体;对转体结构进行顺桥向和横桥向称重;根据称重结果在主跨侧距离11号墩26~140m范围内进行压重(压重荷载为48.8kN/m);结构配重后进行转体施工,经试转、正式转体和精调对位后完成转体施工。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常青路跨汉口火车站立交为(95+105)m连续钢箱梁,采用转体法施工。受城区作业场地限制,现场采用(91.4+43.8)m极不对称转体结构,转体重量约86 000kN,球铰两端重量相差30 000kN。为满足桥梁结构受力要求,在长臂端设置辅助支撑并结合短臂端配重,使转体结构达到平衡状态;在销轴与上球铰间预留足够的间距,以避免上球铰与销轴接触;取消转台处牵引索,在2处辅助支撑下部设置滚轮小车和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滚轮小车及其上部的辅助支撑、梁体实现桥梁转体。制作1∶5实体试验模型并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指标试验值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当转体角速度控制在0.02rad/min以内时,各指标试验值基本不发生变化,验证了该齿轮驱动体系的可行性、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简要介绍桥梁转体施工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概况,阐述转体施工法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几座桥梁转体施工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转体施工是桥梁无支架施工新工艺中的一种。文中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背墙及拱架预制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指出了转体施工控制原则,提出了转体施工工艺、施工步骤,探讨了转体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桥梁水平转体施工的误差极易造成转体墩两侧梁体重量不平衡,对转体球铰产生不平衡力矩,使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可能发生倾覆,故转体前应对梁体进行平衡称重试验。从理论上对球铰结构的不同受力阶段进行力学分析,推导出桥梁转体球铰平衡受力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开展了平衡称重试验测试方法研究。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测试精度较高,成本较低,可以保证桥梁转体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桥梁转体施工以其不影响相交道路或铁路的运营、操作简单安全、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中国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受线形、桥宽、跨度等方面影响,双幅近距离同步转体刚构桥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以工程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双幅近距离同步转体刚构桥的实例分析,解决了其转动系统、防倾覆措施等关键部位的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研究了近距离转体的双幅联动技术和小半径曲线转体的纠偏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由于桥梁水平转体施工的误差极易造成转体墩两侧梁体重量不平衡,对转体球铰产生不平衡力矩,使桥梁在转体过程中可能发生倾覆,故转体前应对梁体进行平衡称重试验。从理论上对球铰结构的不同受力阶段进行力学分析,推导出桥梁转体球铰平衡受力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开展了平衡称重试验测试方法研究。实践证明,以上方法测试精度较高,成本较低,可以保证桥梁转体过程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