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沉管隧道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的典型工程实例,论述了沉管隧道的发展历史和设计方法的新发展,以及施工技术的进步演变。并籍此指出沉管隧道在21世纪跨江跨海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沉管隧道管节线形控制是沉管安装施工的一个重要工序。综合世界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沉管隧道管节调位方法进行分类和比较,较完整地阐述世界各大沉管隧道的管节线形调整工艺,对沉管隧道管节线形控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沉埋管隧道的施工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作为一种更加便捷、安全的穿越江、河、湖、海的交通工程之一,有不受外界气候、风雨、波浪、水流、冰凌、大雾等因素影响的诸多优势。文章介绍了沉埋管隧道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原理和施工工艺,并就其发展趋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文中分析了海中沉管隧道回填防护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海上施工作业的特殊性,通过工程类比、物理模型和理论分析,给出推荐的沉管隧道回填防护的形式、构成、范围和材料的分析与确定的方法与流程。为将来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甬江水底隧道工程首次在软土基基上采用先进的“沉管法”技术。本文叙述了隧道管段在拖运,沉放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和对工程施工难点所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智杰  王永学 《中国造船》2007,48(B11):421-431
基于线性波理论,应用三维分布源法求解边界积分方程,计算了波浪作用下双驳船施工沉放的沉管隧道管段沉放过程中的波浪荷载及频域运动响应。计算中忽略了驳船本身的运动对沉管运动响应以及缆绳受力的影响,缆绳作用力由静力学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在靠近水面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管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波浪周期的增大,沉管受到的波浪荷载先增大而后减小;沉管的运动响应一般在离水面近的位置较大,并随着沉放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结合甬江隧道变形观测的实践,论述了沉管隧道变形观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观测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提出了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沉管隧道变形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港珠澳大桥遂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外海条件下埋深最深的沉管隧道工程,该沉管隧道断面大、管节质量大、混凝土抗裂要求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工厂化预制工艺进行沉管管节的预制。由于预制工艺复杂,项目前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众多工艺的改进和创新。介绍了工厂法预制的工艺及关键技术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铁元芬 《珠江水运》2024,(5):132-134
本文通过阐述沉管隧道的工艺流程、材料设备和质量控制情况,重点研究了沉管制造、下沉定位、连接密封以及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研究表明:沉管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但仍需持续优化;定位与拖运技术取得长足发展,但超大断面仍面临挑战;连接密封与衬砌工艺改进,但机械化程度有限;安全与环境管理日趋规范,但需因地制宜。只有加大核心技术创新,沉管隧道制造水平才能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沉管法修建隧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水下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而干坞是沉管隧道修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移动干坞方案和三种固定干坞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论述不同干坞方案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以确定经济、合理的干坞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港珠澳岛隧工程沉管建造经验技术总结和再创新,提出并详细介绍了适用于混凝土整体管节平行流水线作业工厂预制方法,且定量地分析了该方法较传统工厂法的优势,其优势在于工期更短、用地更少,且工作量得以优化.随着沉管隧道长度增加,管节数量增多,其优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是沉管隧道建设的难点,从大约20年前开始,随着日本国内大量沉管隧道的建设,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相关技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通过在日本的调研,系统介绍了日本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施工的新工法以及相关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为依托,分析影响隧道线形的主要因素,研究线形控制方法,将导向系统、相邻管节相对偏差及贯通测量结合端钢壳及端面间距数据分析,对沉管线形进行预估并给出施工建议,确保隧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沉管隧道最终贯通.  相似文献   

15.
隧道管节干舷高度的计算与允许值选择是沉管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工程经验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干舷计算方法及允许值选择的建议,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长江沉管隧道工程中管节浮运方式增产这节和4个驳子在双推轮共同顶推情形下的整个组合体的数学模型,并在用已有回归经验公式估算水动力导数的基础上,完成了不同航空上的操纵运动的实时模拟工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吻合较好,模拟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与实用意义 。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到中山预投标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工程为例,针对钢壳混凝土沉管的组成形式,借鉴已有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收缩和徐变作用下的变形研究成果,对钢壳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研究,采用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对沉管横向结构在长期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徐变和收缩的影响,混凝土最终将近退去一半的应力值;钢壳的受力随着徐变和收缩的发展趋于均匀;随着收缩徐变的发生钢壳所承担的弯矩逐渐减小;由于徐变和收缩导致挠度增量的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18.
介绍韩国釜山—巨济岛连接线沉管隧道基础工程,采用平台式深水铺设整平船铺设整平的施工技术,为沉管隧道基础整平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宗豪 《水运工程》2014,(5):148-151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全长约6 km,海底隧道沿纵向呈"W"型布置,长距离隧道通风存在难点。分别研究了长距离沉管隧道单机压入式通风和串联式通风技术,通过在工艺设计、风机选型、经济性方面进行对比验证,阐述了单机压入式通风技术的优点,对于解决国内外长距离隧道通风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沉管隧道贯通测量精度要求极高,为确保贯通测量方法的可靠性,隧道贯通之前,在管节沉放后,利用测量塔顶端的GPS接收机进行快速静态观测,确定测量塔顶端坐标;利用激光投点仪将测量塔顶端坐标穿过人孔井传递到管节内部连接点上,确定连接点坐标;使用全站仪管内贯通测量方法,测出连接点坐标;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连接点坐标,验证贯通测量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