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海造船》2009,(2):57-57
船舶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日前,711研究所联合沪东重机有限公司、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申请建设的船舶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该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船舶配套系统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船舶》2015,(3)
<正>依托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筹建的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已顺利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重点实验室评估并于近期正式获批。陈刚副院长担任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8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两者合计占总人数的50%。实验室5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有9人,占50%。实验室中有1人获得船舶设计大师称号、3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在国家或国际级机构任职、1人获聘集团公司流体力学学科带头人、有2人(6人次)担任  相似文献   

3.
《航海科技动态》2011,(3):44-44
为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家航运事业建设的需要,上海海事大学最近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船舶机舱综合实验室。该船舶机舱综合实验室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大型教学、科研基地,不仅能为国内外航海院校的轮机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15日,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首次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上海海洋大学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获得国家工程实验室授牌,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担任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第一届理事,吴惠仙教授担任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海洋工程装备  相似文献   

5.
作对我校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进行大胆改革,提出了船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第四学年全部为实践教学环节,并进实验室这习的新观点。这种新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本科生,而且适用于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  相似文献   

6.
《船舶》2016,(1)
正日前,中国船舶海洋及工程研究设计院(MARIC,以下简称"我院")联合喷水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JETLAB)、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RINA)和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SSNAOE)举办了首届国际喷水推进技术研讨会(IWWP2015),来自芬兰、伊朗、俄罗斯、瑞典、英国和中国的20家单位的4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我院副院长兼JETLAB主任陈刚致欢迎辞;RINA首席执行官T.Blakeley先生和SSNAOE副理  相似文献   

7.
船厂、项目     
《船舶工程》2009,31(3)
船舶动力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中船400亿元项目选址珠海高栏岛;STX(大连)首座船坞完工  相似文献   

8.
《船舶》2016,(4)
正随着极地水域运作船舶安全规则(POLAR CODE)将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冰区航行船舶及海洋工程技术及规范正迅速引起国内外船东、船厂、设计单位以及相关高校的重视。2016年5月27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法国BV船级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港湾建设》2009,(1):F0002-F0002
港口岩土工程抚摩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是“十一五”期间5家首批通过交通运输部认定的重点实验室之一,是在中交股份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工程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港湾建设》2009,(2):F0002-F0002
港口岩土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是“十一五”期间5家首批通过交通运输部认定的重点实验室之一,是在中交股份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岩土工程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改变着造船工业的设计手段、运行模式及管理方式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甚至国家在行业或世界上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地位。随着数字化造船概念的提出及发展,造船业已普遍意识到船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举行了数字化造船工程实验室的授牌,这标志着船舶行业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成立。本期编辑将专访数字化造船研究专家,探寻目前我国数字化造船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各沿海主要港口船舶代理企业5月份的各类统计数据显示,参加统计分析的14家会员单位数据:船舶代理艘次1家企业环比持平,占7.14%,10家船舶代理企业环比为正增长,占71.43%;3家船舶代理企业同比为负增长,占21.43%;船舶代理吨位13家企业环比为正增长,占92.86%;1家船舶代理企业同比为负增长,占7.14%。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交疏浚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联合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该实验室是国家环保部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也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在环保领域设立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之一,旨在聚集和培养湖泊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湖泊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工程力学实验室隶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已实现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主要承担全校21个本科专业(含二级民办学院所办专业)的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力学实验等基础力学课程以及研究生、成人教育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实验室在材料强度测试、实验力学电测、光测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科技服务,是力学、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学校主要的实验教学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综合信息     
《船艇》1992,(6)
中外合资大连中海船舶修理有限公司成立沈阳军区局属第一家外向型合资企业——大连中海船舶修理有限公司于4月1日在大连7814厂海一四分厂成立。这个公司是由海一四分厂与美国大中修船业经纪及代理公司香港分公司和香港北海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合资建立的。合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董事会与经  相似文献   

16.
高建国 《中国水运》2006,(12):52-53
河北目前从事国际海运的航运企业3家,船舶运力300余万载重吨;从事国内海运的省际航运企业26家,船舶运力40余万载重吨;从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56家;国际海运集装箱中转站6家;国际船舶管理企业9家;国内船舶代理和海上货运代理企业146家;国内船舶管理企业5家;全省内河运输除廊坊市以外,其他10个区市均发展了航运业务,营运船舶拥有量2800余艘,2.7万个载客位。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格局在河北省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船舶电力系统控制实验室,利用PowerLogic软件实现对船舶电力系统的电力参数监测。介绍了船舶电力监视系统的构成与软件设计,在交流380V/50Hz电力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运行,分析了船舶电力系统运行的谐波情况,该系统可以有效地监视船舶电力系统的一些参数,提高了船舶电站电能质量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船舶动力机械系统为对象,分析可监测性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可监测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论述可监测性设计的目标、内容、基本方法和各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实验室条件下的船舶动力机械系统开展可监测性设计试验,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工程,结果表明可监测性设计的实施提高了船舶动力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一九五三年创建于上海黄浦江江畔。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船为主,水陆结合;以民为主,军民结合;面向企业,侧重制造;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办学特色,在江苏省及全国造船界享有一定声誉。现设有二个硕士点,四个本科专业,三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一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两个成人教育专升本专业,在读各类学生近2000人。全院现设船舶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试验中心、船舶设计研究所、建筑设计所。全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共享院上1人,正高职12人,副高职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已形成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性能、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力学性能、钢结构、岩土工程等五个稳定且具有国内先进水甲的研究方向。2001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学科梯队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梯队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船舶与海洋工程教研室2000年被评为江苏优秀教师群体;船舶与海洋工程教师党支部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拥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机电设备》2013,(1):32
据海南日报消息,海南威隆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日前与乐东莺歌海镇三家渔业合作社签署《钢质捕捞船建造合同》。根据合同,海南威隆船舶为三家渔业合作社(乐东营1海洋捕捞专业合作社、乐东营2海洋捕捞专业合作社、乐东营3海洋捕捞专业合作社)各建造10艘共30艘钢质船,每艘500吨位,造价1000万元左右;合同签订后,莺歌海镇三家渔业合作社预付捕捞船造价的30%作为预付款,此笔款项为国家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