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车站客运服务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以及客运站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出了基于WMN技术的客运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地介绍了WMN技术模型以及客运站无线局域网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旅客出行心理行为对客运站选址的影响入手,通过建立客运专线客运站选址影响分析体系和影响评价模型,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研究的武广客运专线客运站分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新线的建成及投八运营,铁路旅客运输在运输组织、满足旅客需求及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既有的铁路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旅客日益增长的信息化服务的需要.为给铁路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信息服务,提高旅客满意度,本文分析铁路客运站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及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功能特性,并针对新形势下客运站发展中对信息化服务建设的需求,提出了客运站旅客综合信息查询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全路客运站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智能化的角度出发,针对旅客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客运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智能客站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平台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主要功能以及技术创新点,并通过试点车站验证平台的使用效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对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生产组织、安全卡控、应急处置、设备监控等业务的智能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可大幅提升客运生产指挥效率和旅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客运专线客运站通过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客运站站型布置、设备、行车组织、维修天窗等。由于客运专线无论在运输组织模式还是旅客运载工具上与既有线都有很大的不同,提出了新的适应客运专线客运站特点的计算机模拟方法,以精确计算客运专线客运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建高速铁路客运站视频监控系统的业务需求,以高速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信息系统为背景,提出一种针对业务监控的客运站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方式,研究系统的总体思路、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该系统已开发完成并在郑州一武汉高速铁路段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旅客出行心理行为对客运站选址的影响入手,通过建立客运专线客运站选址影响分析体系和影响评价模型,结合武广客运专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此方法研究的武广客专线客运站分布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阐述客运站旅客引导系统在铁路智能运输中的地位,引入超前引导和实时引导的概念,提出引导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结构,提出信息流程,并简要评价了该系统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大型铁路客运站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旅客到达客运站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旅客随机到达,旅客流形成的网络模型优化为基础的优化模型.以兰州铁路局客运站为例,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大连客运站为例,建立大连铁路客运站进站旅客疏散微观仿真模型。并对大连站旅客到达数、购票人数及安检人数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大连站的流线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在旅客高峰期车站设备不足,增大旅客排队时间。提出有效建议减轻旅客等待时间。结果证明,模型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石家庄枢纽改造工程和京石武客运专线工程的推进,石家庄新客站和沿途的高铁客运站已经初具规模。紧随而至的将是京石武客运专线的联调联试和开通运营,如何管理好高铁客运站,充分发挥其设备优势,为旅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铁品牌,这是每一名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速和城际客运专线的引入以及运量的不断增长,铁路枢纽需要扩建既有客运站或新建客运站。客运站选址问题研究的是既有客运站的扩建方案以及新建客运站的数量和位置。客运站分工问题研究的是当枢纽内设置有多个客运站时,各客运站运输任务的合理分配。客运站选址与分工问题研究的是两问题的协同优化,以旅客的支付费用和铁路的投资建设费用最少为目标,以客运站的始发终到和通过能力限制、线路的旅客列车通过能力限制、旅客的出行需求以及投资建设资金限制为约束,构建这一问题的多目标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问题特点,设计基于枚举、最短路和线性规划的搜索算法。算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旅客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发展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而客运站是铁路旅客运输的一个重要“窗口”,在铁路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和为人民服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铁路特大型客运站候车室面积及数量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特大型客运站由于修建成本较高,故各项指标设计极为重要。候车室面积和数量是客运站设计时须考虑的指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建立特大型客运站候车室面积及数量计算模型。对旅客到达规律采用灰色动态模型,出发规律采用匀速处理后得出客运站旅客聚集人数计算模型,考虑候车室内旅客服务设施所占面积后构建候车室面积计算模型;以不出现多次列车在同一候车室内同时检票为要求建立候车室数量计算模型。在对两个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说明后,以北京西站近期情况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两模型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高速铁路客运站客运设施配置与旅客在候车厅内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建立基于Anylogic仿真软件的成都东站高架层候车厅环境仿真模型,统计客运设备服务参数并进行仿真参数设定,模拟成都东站高峰时段旅客候车过程,分析仿真结果和行人密度图,发现由于候车空间进深较短,两侧检票口排队旅客阻碍进入候车厅旅客流线而产生拥堵。针对此问题,提出改变排队队形并配合座椅调整的优化方案,对比分析优化后行人密度图发现,主通道冲突点数下降为零,平均排队时间缩短78 s,验证了调整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客运站旅客走行的流线进程,可把车站候车室的运用优化的目标,分解为避免同一候车室同时作业和减少旅客流线长度2个子目标,并分别建立优化模型,使用相应算法求解。依京九线某大型客运站进行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铁路客运站建设的指导总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 《铁道学报》2007,29(6):95-100
中国铁路在《铁路"十一五"规划》中,要建设6个路网性客运中心、10个区域性客运中心。根据这一总体布局,"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将结合客运专线和长大干线建设,新建和改建一批铁路客运站,即,省会级城市客运站25座、地市级城市客运站95座、县级城市客运站428座,逐步形成适应客流特点、便于客运组织和分类管理的客运站体系。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为旅客服务的宗旨,建设好这一大批客运站,在总结我国客运站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基础上,以"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建设理念,作为新时期铁路客运站建设的指导总则。结合北京南站的工程实例,阐明客运站建设指导总则的具体运用。针对当前客运站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结合胶济客运专线客运站旅客服务系统设计,主要探讨深度集成管理平台架构,系统功能和接口等。通过集成管理平台集成了导向揭示、广播、监控、时钟、投诉、查询、求助等子系统,连接了行车指挥调度、火灾报警等外部系统,把分离的各个系统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集成到集成管理平台,提供综合业务操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功能联动,提高旅客服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探讨高速铁路客运站的选址问题,在考虑旅客选择行为及其与决策者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运站的双层规划选址模型,上层规划描述决策者的决策过程,下层规划描述旅客的选择行为.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到了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城市车辆迅速增多,城市用地日趋紧张,铁路客运站作为旅客上下集散地出现了停车难的问题。许多大型客运站相继建成了一些地下汽车库,其防火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