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实时频谱侦测需求无线电频谱监测车作为移动监测设备,可以进行灵活的频谱监测,除完成传统移动频谱监测工作外,还具备对空间信号的测向和联合定位功能。移动监测系统大都由配备监测和/或测向设备及天线单元的运输车辆组成,具有手动或自动模式,用于执行下列常规频谱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及时发现信号设备故障,确保各种信号执行机构联锁动作的正确性,增加额外的监控设施实施对站场信号设备工作状况进行监控。远程铁路站场信号监测系统在铁路站场信号设备层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一种网络化测控技术),实现对各类铁路站场信号的实时监测,利用通常用于提供互联网INTERNET网页服务的WEB服务器进行数据集中、管理和发布。通过WEB服务器将站场信号系统与铁路通信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站场信号不仅可以实现实时检测记录、联锁关系监督、错误和故障报警、以及通过互联网向行调和运输指挥中心的自动传送。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无缝线路钢轨实时应力与锁定温度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由监测点设备(轨旁设备)和站段、路局中央管理系统(室内设备)构成,采用微电子测量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先进的智能应力和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钢轨内部应力和锁定温度的变化,实现对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应力与锁定轨温的自动检测和数据采集。介绍监测点设备与中央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安装、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软件的调试,以及在郑西高速铁路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
GO-DEX系统是一个高灵敏度的抽气式早期烟雾侦测设备,对于可见烟雾出现之前,由缓慢增长的电子过荷引发的初期火情很有价值。本文对该系统的原理、性能及技术数据进行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5.
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暗挖隧道下穿广深铁路Ⅰ、Ⅱ、Ⅲ线施工时,路基沉降采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从监测项目、沉降监测点布设、监测设备、沉降监测精度与技术要求、监测频率与监测控制值及警戒值方面论述沉降监测;从自动监测系统组成、自动监测信息系统、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和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方面分析自动监测技术;从沉降曲线和沉降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监测结果;提出采用基于自动全站仪的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线路基沉降可行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对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RFID、无线传感网、智能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大风报警信息自动处置、铁路崩塌落石及异物侵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提出物联网技术在灾害监测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异物侵限监测、车地无线传输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
新疆铁路大风频繁,风害严重,铁路大风监测设备故障自动诊断远程报警系统的研究开发,使得技术保障部门在大风监测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增加大风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从而保障风区铁路的运输安全,提高风区铁路的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8.
远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在复杂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远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交换、处理和反馈4个方面的功能,由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主控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终端系统3部分组成。现场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由电水平尺、数码测缝计、智能数码位移计等测试设备和自动数据采集器组成,安装在车站;主控计算机系统安装在站台办公室;应用终端系统分别安装在监测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营公司。监测系统可以设定为自动工作,也可以改由操作人员手动控制。通过对监测数据回归分析,可以预测测点可能的最终位移值和既有线路的安全状况。在地铁5号线左线采用浅埋暗挖法下穿地铁2号线雍和宫车站工程中,应用此系统实时监测既有轨道等结构物的变形情况,保障了既有地铁2号线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铁路客票系统逐步走向自动化的特点,针对售票系统中使用的终端设备软件不能自动升级的现状,研究了设备的软件自动升级技术,对设备驱动和固件两个方面的软件自动升级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该技术的实施将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智能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国内外运营自动化级别、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概念,结合高铁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分析,高速铁路自动驾驶功能应用范围是高速铁路正线,列车进出动车运用段(所)是在ATP安全监控下,由司机人工驾驶进、出动车运用段(所);提出现阶段对我国高速铁路自动驾驶ATO系统进行分级设计的实施技术方案,分级原则以地面设备为基础,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统一设计,高速铁路自动驾驶ATO系统能根据高速铁路不同的线路情况,实现相适应的ATO功能;探讨实现高铁无人驾驶功能需要信号、通信、站台门等进行技术方面的适应性升级措施;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智能高铁的重要创新点之一,其应用探讨对后续智能高铁工程项目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