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道建筑技术》2009,(1):I0008-I0008
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中运量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轨道交通线路。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与中大运量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相匹配的车辆段核心施工工艺与技术尚属空白。在既无规范、标准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称区域性轨道交通系统(Regional Rail System),指的是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城市间便捷、快速、大运量且衔接合理的公交化客运轨道交通。文章比较了区域性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进区域性轨道交通发展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和环境基础,并介绍国内外区域性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交通系统具有乘坐舒适、线路适应性强.低噪声、运量大、安全可靠、建设及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作为超大或特大城市地铁网络的加密和补充、大城市乃至中等城市的骨干线路,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 65 个国家 496 座城市的 2 600 余条中低运量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世界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得到世界范围内运营的齿轨、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APM)、跨座式单轨、直线电机系统、中低速磁浮、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和导轨式胶轮系统 9 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线路里程共 18 744.84 km;并统计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在各大洲、各国家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其主要分布在欧洲的德国、俄罗斯等 32 个国家,线路里程达13 256.0 km,占比 70.7%;统计各制式在不同国家/城市、不同城市特征、不同线路功能定位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主要服务于人口小于 300 万的城市,76.25%的有轨电车线路、47.82%的跨座式单轨线路和 42.11%的直线电机系统线路作为骨干线,84.62%的齿轨线路作为旅游线,70.73%的 APM 线路作为机场专线。同时,梳理总结各制式的起源与发展,并对技术特点和参数、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城市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直线电机运载系统技术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在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非黏着驱动方式的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技术特性,以及该系统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适合于我国大中型城市轻、中运量等级线路应用的系统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节能减排分析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快捷、安全、舒适、准点、运量大的特点,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挤、分担市内交通客流、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轨道交通系统是耗电量巨大、运行成本很高的行业,如何建设节能的轨道交通系统成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时间准、污染少、安全舒适,且与城市道路无平面交叉等优势,自20世纪以来成为备受各国青睐的交通方式。如拥有1000万人13的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70%的公共交通量;莫斯科和香港轨道交通承担了55%的城市客运量;东京的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具有运量适中、布设灵活、经济合理、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符合中小城市发展实际。从丰富公交线网层次、促进城镇化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形象3方面,分析中小城市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必要性;介绍跨座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浮3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丽水市为例,从技术应用状况、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客流水平、功能定位、建设条件、城市经济状况、车辆基地大架修资源共享等方面,分析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制式的适应性,提出推荐丽水市轨道交通线网采用现代有轨电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悬挂式单轨、中低速磁浮、山地齿轨等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应运而生。中低运量轨道交通采用LTE系统实现多业务的无线综合承载。本文分析了车地无线通信的业务特点和带宽需求,提出了车地无线通信带宽需求计算方法和提出了不同带宽资源下的业务综合承载方案。研究结论:(1)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可充分考虑资源整合和降低造价等因素,没必要像铁路和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那样繁杂,采用单个LTE系统代替传统的TETRA、WLAN等多个系统,实现多业务的综合承载;(2)针对中低运量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分析了车地无线通信业务特点和带宽需求,并根据LTE系统本身可提供的容量限制,给出了在5 MHz、10 MHz、15 MHz和20 MHz不同带宽资源下,LTE专网业务承载方案建议;(3)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悬挂式单轨、中低速磁浮、山地齿轨等中低运量轨道交通LTE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目前国内城市规划了大量的中运量轨道交通,在温州市域铁路建设规划已获批且部分线路已开工建设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完善温州市主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对不同中运量轨道系统从运量、敷设方式、国产化率、供电方式、适用范围等多角度对比分析,选择适合于温州市的中运量轨道系统,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有环和无环2种中运量轨道线网方案,给相关部门在规划与决策时提供技术支持,并可为类似城市在中运量轨道交通规划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1):I0003-I0004
当今世界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以上,有的高达70%。在现代轨道交通建设中,通信和运控系统是保证实现安全高效和人性化运营目标的重要保障设施。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无疑给轨道交通通信及运控系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9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四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相似文献   

12.
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中逐渐失去竞争力,但低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中具有极大优势,且适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尚无低运量、小型化跨座式单轨工程应用案例.通过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轻量化需求进行分析,对轻量化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新型车辆、转向架结构形式、桥梁、道岔等核心部件进行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河谷型城市由于受地理、环境特征等限制,对轨道交通制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针对性研究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对河谷型城市的适宜性,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客流特征、地形地质条件、绿色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重点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指标被选择比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主观偏好系数,构建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的组合权重模型;最后以具体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结果表明,智轨系统是更适合西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制式系统,该方法可体现河谷型城市特征,快速、准确地为河谷型城市提供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选择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日本轨道交通客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轨道交通环境的特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为乘客提供何种交通服务,开发什么样的交通技术和系统,与该国的轨道交通环境密切相关。 日本轨道交通环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同时存在众多家轨道交通公司(例如日本铁路公司和其他一些国有或私有的轨道交通公司)。特别是对于东京这样的人口高密度的大都市区来说.各家公司共同管理着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交通网络.提供着大运量的轨道交通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舒适度高、低碳环保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对其特征研究和发展必要性分析,提出其在上海市的发展策略及发展规模,以弥补本市公共交通结构缺失,引导新城地区发展,提升其在公共交通出行结构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中运量系统车辆种类繁多,需要系统的归纳研究其分类及特点,以利于根据城市特点进行车辆选型。通过对中运量系统车辆的分类及应用实例归纳研究,分析目前国内已有的各类轨道交通车辆的技术性能,提出中运量系统车辆具有以下特点:(1)以高架敷设为主;(2)车辆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系统维修工作量小、环境噪声水平低;(3)对于高架桥梁,要处理好景观效果、应急救援、逃生条件等问题;(4)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是其得以推广的基本条件。对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来说,更适合采用中运量系统车辆。针对国内轻轨的概念模糊,给轨道交通的申报和审批造成了许多困惑,通过对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分析理解,建议以高运量、大运量、中运量作为"准入"分类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系统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非黏着驱动方式的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技术特性,以及该系统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适合于我国大中型城市轻、中运量等级线路应用的系统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国内第一条自动旅客输送系统日前在首都机场进入试运行阶段。该项目是为了满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首都机场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在T3A、T3B、T3C航站楼及维修中心之间修建的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由中铁十六局集团等单位施工。国内首条自动旅客输送系统在首都机场试运行  相似文献   

19.
试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清泉 《铁道学报》2000,22(5):93-98
在分析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在特大城市及三大经济圈积极发展大、中运量型轨道交通,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以及在大、中等城市发展中运量型轨道交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外围组团快速发展,需要较大运量的接驳线快速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同时缓解组团内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从接驳线的功能定位、规划条件、制式比选及衔接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例进行较为系统的说明。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和BRT(快速公交系统)均能满足接驳线的需求。接驳线的建设应在发挥现有公共交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不宜过度超前;采用轨道交通系统时要处理好同既有轨道交通线网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