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技创新支持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创新的主体活动起支撑和保障作用。文章主要从科技项目管理、科技研发平台、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投入机制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广东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支持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创新项目管理与服务体系、培育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多元化、结构合理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关键制约问题,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在体制机制、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时期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面临的经济、人口、社会、气候环境、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形势需求,提出了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研究认为,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制约在于技术研发自主程度不足、创新动力活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链条不畅;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需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科技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快速发展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关键和根基.科技进步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体现。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十二五”交通运输规划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的目标。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为科技进步提出了要求,为科技发展提升交通服务能力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近日,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申报组建的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是我国水路交通运输领域第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标志着我国港口水工建筑领域技术研发工作上升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内容,并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基于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发展的形势要求,从创新主体、创新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当前 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模式演进的趋势和重点,提出在信息资源垄断被打破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形成以行业内竞争为基础、通过行业外力量激发活力的新型科技创新模式。针对未来科技创新的环境及特征,提出了交通运输行业新型科技创新模式的关键要素,即创新主体的无差别化和多元化、创新基本条件的开放性和研发过程的个性化,并提出创造无差别化、多元化、开放化、个性化的科技环境是未来科技创新的关键,旨在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提升科技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据此建议广东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顺应交通运输业的国际发展大趋势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上下工夫,采取有力措施和行动来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全面实施对区域交通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湾区交通高等教育存在总量偏少、层次不高、国际化程度不高、协同性不强等系列问题,难以支撑交通运输行业在湾区协同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因此,有必要从优化制度安排和协同平台设计、组建高水平综合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探索湾区交通类专业集群发展模式、研制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搭建协同创新科技平台等方面推进湾区交通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国内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位于广东珠海的香山海洋科技港正式建成,并将于年底投入使用。据悉,该基地将成为粤港澳乃至国内海上无人系统与海洋智能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的公共技术服务与创新孵化平台,打造智慧海洋产业创新高地。香山海洋科技港位于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唐家湾港南、情侣北路北侧,项目占地面积3.2万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明确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证交通强国与综合交通运输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战略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以习近平关于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研究提出新时代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价值导向、总体思路,探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四个方面的战略重点,为交通强国背景下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构建了总体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0.
“交通7+1论坛”第十一次会议围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创新与发展”主题展开,回顾了交通运输在历史上的发展阶段,以及综合运输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系统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必然性,介绍了系统科学与综合交通运输的融合,以及交通仿真、系统动力学、决策支持系统、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方法、人工系统等的应用,探讨了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平台开发等任务,并对北京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B日,河南省交通运输斤在郑州隆重组织召开了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会,会议由李和平副厅长主持,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政策法规司何建中司长、科技司贺建华司长、张大为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5月11日,雅泸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在会上指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做好科技示范工程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包括水路基础设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安全与应  相似文献   

13.
最近,“广东高速公路建设科技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度广东省科技奖励特等奖,这是以省交通厅和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凝聚十多家公路公司(院、站)整体研发的科技结晶,是一件值得广东交通人引之骄傲的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近日开展的全省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创新优秀成果展上,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以众多高尖端的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在展会上大放异彩。"科技支撑交科发展,创新引领行业升级"是山西省交通科研院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正由冯晋祥教授带领的山东交通学院道路加速加载科研团队,历经10余年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和大规模工程应用,先后在交通运输部重大科技专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围绕道路加速加载技术领域开展系列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钟南 《交通标准化》2014,(19):68-74
交通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中心是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存储管理、交换共享和综合服务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所以有必要建设交通运输部数据中心。鉴于此,介绍了交通运输行业部级数据中心的逻辑框架和体系架构,分析了数据中心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目录方案及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提出了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通技术》2014,(4):92-92
日前,苏交科承担的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省级高速公路养护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持。  相似文献   

18.
李琼  李燕霞 《交通标准化》2014,(24):128-132
交通运输行政管理,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从我国交通运输行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面临的形势,从交通运输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分析、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建设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决定了必须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建立全面覆盖、不出纰漏、封闭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日常管理、安全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形成综合交通运输高效联动、监管到位的高水平管理格局.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信息化是指以国家公共信息设施体系为基础,在交通运输行政管理和服务、交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与效益等方面大力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带动交通行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办于1986年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设的一个全国性的综合交通学术团体。学会是由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工程、管理、科技、教学和企业等部门单位,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旨在总结学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交流城市交通、智能交通、交通建设、交通规划以及高级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确定学会2007年的任务。本次论坛共安排了三个专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理论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企业创新,与会专家们就这三个专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