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军 《摩托车》2005,(6):40-40
《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保障道路交通的秩序,而交通秩序不仅与机动车及其驾驶员有关,也与相关的行人及非机动车有关。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应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培养文明的交通习惯,如果仅仅严格处罚机动车驾驶员,不仅有失公允,而且无助于社会良好交通秩序  相似文献   

2.
《汽车杂志》2005,(4):52-52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同感,相当一部分驾驶员驾驶态度是恶劣的,支路并入主路不礼让、对着行人按喇叭、最不能忍受的是在斑马线上和行人争道!最近北京终于出台关于机动车于斑马线必须让行人优先通过的条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驾驶员如何从本身的素质、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及乘车人等方面来预防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4.
解析行人违章的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每当人们在谈论交通事故频发的话题时.总是习惯将原因归咎于机动车驾驶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其实.行人参与交通时的”不守规矩”也是直接导致交通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可见一些行人在路口视红绿灯如无物.不按指示信号过马路.从而导致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司机为避让他们而急刹车或急转弯.造成了来往车辆一连串险象环生的场面。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行人不怕违章呢?  相似文献   

5.
正斑马线是人民的生命线,是法律的高压线,也是交通的文明线。"礼让斑马线"理应成为每位机动车驾驶员必备的素质。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讲,这种行为体现了机动车驾驶员对行人生命的尊重;从法律上讲,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让行;从社会公共道德层面上讲,"礼让斑马线"体现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照顾与关怀。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不集中是驾驶员的大忌,在道路上不管是驾驶员还是行人都是平等的,一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走神都会导致危险甚至引起事故。[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不只存在于驾驶员,行人的交通意识薄弱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纵观我国的交通状况,很多行人过马路不看交通指示灯,在斑马线上随意行走。这使得机动车在绿灯行驶时很难控制车速,甚至一不留神就会发生交通意外。在日常交通生活中,一些行人过马路讲究的是"人数",人多通行似乎就成为了过道的"保护"。尤其是早晚高峰,很多人为了赶地铁、公交,常凑齐一拔人闯红灯,交通协管员对此很无奈。  相似文献   

8.
黄凤娟 《人民公交》2017,(12):79-79
近日,N市公安局对一辆公交车未礼让行人并对其辱骂的驾驶员进行查处,这是该市交警开出的首张(不礼让行人)罚单。@市交警大队:11月29日17时45分,该市市民蔡先生来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投诉,29日17时20分,他到学校接孙子放学,带孙子在门口过斑马线时,有辆蓝色2路公交车正要驶过斑马线,驾驶员看到行人过马路丝毫没有减速让行,吓得他和孙子一身冷汗。在爷孙俩过斑马线后,公交车驾驶员将车停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驾驶员在真实交通危险工况中的制动反应时间。通过对上海地区采集到的真实交通工况进行筛选和分类,得到6种典型的危险工况类型。对这6种危险工况,特别是"前车减速"工况中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随危险工况类型不同而不同。相对于由其他车辆导致的危险,当危险是由行人等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引起时,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更短。在"前车减速"工况中,当车速上升、危险紧急程度增加或者在非路口行驶时,驾驶员制动反应时间有减小的趋势。本研究为开发适合我国特殊交通状况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1、人的因素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驾驶员在行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机动车驾驶员在行车中遇到的行人大致可分为以下11种类型,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编者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行时应当停车让行,但目前很多城市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的行为还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行人过街的安全。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2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照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总量的90%。针对这一现象,公安部交管局于近期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威远县一名货车驾驶员行车至一交叉路口时,为避让右方叉路口来车,却将路左边前方行人撞伤致死,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被县交警大队以涉嫌交通肇事罪予以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4.
加强我国机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已进入高发时期。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的分析表明,交通事故高发与机动车驾驶员整体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薄、违章现象严重密切相关。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状况及驾驶员队伍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奖励、准入与强制退出机制建设、针对驾驶员队伍构成特点实施科学化分类管理、改进新训驾驶员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汽车“安全驾驶”普及教育活动等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路段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进行分析,发现如果路段行人过街设施间隔过大,会导致行人绕行距离过长,行人乱穿道路的现象加剧;如果过小,则车辆行驶时频繁启停,行车延误增大。以行人延误和机动车延误之和最小建立目标函数,求解得到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路段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与行人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路段长度以及行人过街宽度有关,充分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各种影响因素。路段行人过街设施依据合理间隔进行设置,可以有效降低行人和机动车延误。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12,(12):53
刚才东方时尚驾校徐董事长讲的非常好,交通事故的出现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驾驶员引起的,所以我把我们现在做的一些工作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提出了一个三点两向定律,主要说的是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应该懂得的基本要领。另外我们也在无锡所的指导下做一些工作,包括交通安全体验馆,比如让每个行人、自行车驾驶员、机动车驾驶员如何保护自己,珍爱生命,我们会让行人在体验馆里体验怎么  相似文献   

17.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参与交通活动中按右侧通行,分道通行和交通信号通行。然而,目前在一些城市道路以及公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不按交通法规参与交通活动的情况非常突出,一些车辆遇行人正常穿越人行横道或横过马路时不减速,不让行,更与行人争那一两秒钟的时间,吓得行人胆战心惊,甚至酿成事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明文规定: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极少数车主和驾驶员为了自身的方便和利益,不注意职业道德,将交通法律法规抛之九霄云外,随意改换车辆的一些零部件,于是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怪现象。第一怪:喇叭特别响有的驾驶员在行车中,把鸣喇叭当成一路畅通的“法宝”。因此,有的驾驶员嫌原车的电喇叭音量小,便换上了大功率的电喇叭,更有甚者,竟然装上隐避的警笛;有的载货车驾驶员则装上了…  相似文献   

19.
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的同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地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细化培圳经营模式的种类,鼓励培训机构专业化经营,增加了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以此区别于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行人相位切换方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上行人过街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矛盾是造成行人过街不安全和机动车延误的主要原因,设置行人相位切换方式对解决人车冲突问题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的行人相位切换方式展开研究,提出评价方法,通过实际调查数据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得到最佳的行人相位切换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