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市场回顾2019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整体汽车市场下滑、排放标准升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度出现年度产销量回落。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降4.0%,占整体汽车销量的4.68%。电动物流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细分市场,也是新能源商用车主要车型,2019年电动物流车产量受到补贴退坡影响较大,产量6.22万辆,同比下降43.7%,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见图1)。  相似文献   

2.
《世界汽车》2005,(1):78-78
2004年9月,日本汽车市场新车销售29.1万辆,同比下降了7%。其中普通乘用车销售9.7万辆,小型乘用车销售15.5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都略有下降。普通货车销售1.1万辆,同比大幅下降了32.2%,小型货车销售2.7万辆,同比也下降了17.7%,而客车只销售了861辆,仅为去年同期的58.1%,显示日本汽车市场的疲软期降临了。  相似文献   

3.
一、今年1~9月汽车产销形势今年1~9月,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全面高涨到急剧跌落的变化。自1991年起,汽车工业加快了发展速度,产销持续上升。到1993年上半年,市场火爆,企业开足马力,产销形势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峰。3、4月份产销,双双突破11万辆,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且销大于产,库存下降,各类汽车的库存仅相当于7~10天的产量。天津夏利和一汽捷达的库存仅为1~3天。市场价格也节节上扬,各类车与去年同比平均涨价30%,紧俏的轿车和柴油载货车涨价幅度更大。5、6月份产量继续增加,达到月产11.5万  相似文献   

4.
1992-1993年,全世界汽车销量和产量持续下降,处于低迷状态。1994年,世界市场对汽车的需求达4900万辆。预测今年几年,世界汽车工业前景看好,1996年世界汽车市场的总需求量可达5500万辆。今年数年内,北美、西欧和日本市场不可能再出现快速增长,但欠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将会持续高速发展。最大的增长点将会出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5.
1.汽车用汽油 日本1993年度生产的汽车使用的汽油是正规标准的。低速方法规定的标准燃料的辛烷值在50%充足率时,1993年标准车辛烷值比1991年度下降0.1(辛烷)级;1993年高级车辛烷值比1991年度下降0.3(辛烷)级。那么,标准车和高级车之间辛烷值相差6.1(辛烷)级。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趋缓,效益滑坡,汽车销售不畅,库存积压,出口受阻,产量下降,利润减少。这是多年来末曾有过的现象。导致原因是,市场疲软,需求不旺,生产成本上升和产品竞争力下降等。但日本汽车工业仍具有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等优势。其90年代的新举措和发展趋向是,联合经营,分工协作,共同开发和进一步开拓西欧汽车市场等。  相似文献   

7.
1 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发展呼唤新型的汽车科技队伍 2008年全球汽车产量7 020万辆,其中中国产量占世界比例为13.3%,居世界排名前4位的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的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50%.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汽车销量有所减少.世界上三大传统汽车市场北美、西欧和日本的汽车需求已趋于饱和,市场需求主要以车辆的更新为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新速度放慢,而发展中国家(地区)等新兴汽车市场需求发展很快.但是,近年来世界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给我国汽车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却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8.
法国雷诺公司在1991年取得了比1990年好的成绩.1991年的销售量增加了4万辆,销售额增加了70亿法朗.雷诺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10%. 目前,和日本汽车公司展开竞争是“雷诺”的战略决策.该公司总裁莱维认为靠贸易保护主义只能在一定时期内解决困难.他认真阅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  相似文献   

9.
1999年,在日本总体汽车产销量略有下降的形势下,汽车零部件的产量仍达到539.2亿美元,比1998年增加了98.8%。其中各部分所占比率和同比增长如表1所示。 而燃油喷射装置、自动变速器装置、电子制动控制装置、安全气囊等代表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零部件产量大幅提高,其产量总和已占汽车零部件生产量的1/3以上,如表2所示。 表3、表4所列的是1999年日本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汽车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汽车工业由弱到强,在国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占全世界汽车产量的12.2%,其中2007年我国产量净增量占世界汽车产量净增量的42.4%;我国汽车保有量达4 358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产量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销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各跨国汽车公司的战略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日本汽车总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日本汽车业的成功要归因于各公司十分重视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日本式的企业体制使决策层不必计较股票价格的升降,从而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生产、营销和投资决策。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各汽车公司的主要业务可归结为进行国内外扩张。 自1991年以来,日本经济陷于衰退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态势集中表现在下列方面。 1.世界汽车产量出现下降趋势据统计日本、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苏联、英国、南朝鲜、巴西、墨西哥12个主要汽车生产国1990年汽车总产量为4404.8万辆,比1989年的4531.8万辆下降2.8%。其中美国下降幅度最大,1990年比1989年下降9.9%,1991年将比1990年再下降1.5%。  相似文献   

13.
十日要闻     
汽车工业产销形势不容乐观 ——5月份汽车市场评析 国家机械工业局提供的信息表明,尽管5月份汽车行业产销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长,但与上月相比产销下降,形势不容乐观。 据统计,5月份全行业共生产汽车15.39万辆,销售14.65万辆,与去年同月相比,产量增长6.25%,销量增长2.13%;与上月相比,产量下降3.17%,销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车界动态     
美国汽车市场2004年10月,美国汽车市场共销售汽车133.5万辆,同比增加2.2%。其中轿车销售59.9万辆,同比增加2.0%;皮卡和SUV销售73.5万辆,同比增加2.4%。从地区来看,美国3大汽车公司销售24.5万辆,市场份额由去年的44.2%下降到40.9%日本汽车公司销售23.9万辆,市场份额上升了3.3个百分点,为39.9%;欧洲汽车公司共销售7.8万辆,占13%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韩国汽车公司销售3.7万辆,占6.2%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一、1991年产销回顾一汽的CA141中型载货汽车在1991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1991年12月初,一汽正式接到CA141车获得的国家银质奖证书.它标志着CA141汽车的质量,尤其是可靠性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991年一汽实现的工业总产值比1990年增加17.5%,汽车产量比1990年增长了16.7%;汽车发出量比1990年增长27.7%;销售收入比1990年增长102.6%.1991年我厂销售形势普遍看好,过去的某些薄弱地区也逐渐好转,如浙江、广东、新疆等市场回升快,销量明显  相似文献   

16.
据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预测,2008财年日本的汽车需求量为530.6万辆,比2007财年下降0.6%。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放慢,美国的汽车产量将下降到1600万辆,下降幅度为0.7%。而欧洲对汽车的需求将与2007财年持平。2008年全球对汽车需求将在高位徘徊。汽车制造厂的产量也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7.
奔驰汽车日本财务公司(奔驰占90%的股份,日本Ynanse公司占10%的股份)现任总裁汉特姆特先生宣布:从1992年2月20日起,对日本用户购买奔驰汽车提供的贷款利率从8.9%下降到8.2%。与此同时,作为日本最大的进口汽车代理商—日本  相似文献   

18.
12012年1~9月发动机及活塞市场总体情况1.12012年1~9月发动机总体情况据统计,2012年1~9月,我国汽车发动机累计完成产销1301.7360万台和1302.5311万台,比上年同期累计产销量分别增长6.72%和5.05%,产量增幅下降0.37个百分点,销量增幅下降0.7个百分点。按燃料来分,呈现  相似文献   

19.
《时代汽车》2008,(4):32-32
3月19日,日本汽车工业会表示,受国际能源价格暴涨和员工收入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08财年(2008年4月1日开始)日本市场的新车销量将比本财年可能下降0.6%左右.降至530万辆。同一天,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张富士夫还表示,如果日元升值的趋势继续保持下去.那么,在2008财年,日本汽车制造商的盈利空间还将继续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20.
陈厦 《汽车与配件》1991,(11):13-14
一、1992年汽车市场将呈平衡之势今年1~8月全国汽车产量45.7万辆,销售汽车41.87万辆。据中汽贸易总公司行家预测,今年下半年汽车需求量在27~29万辆之间,其中4季度销售增长率比上半年回落多些,估计全年汽车销售量在57~60万辆之间,平均增长率为23.9%。1992年汽车生产计划国家尚未发布,但我们估计产量将比1991年有适度增长,车型结构及其比重将进行调整,乘用车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