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航海》2017,(2)
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分析理论与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很多不同的领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秦皇岛港已经实现了生产业务信息化,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生产作业数据。蕴含在港口生产业务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有待挖掘。为了使港口能更有效地管理和应用数据资源,本文结合港口业务与数据特点,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分析了平台总体设计思路,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架构,阐述了该平台在秦皇岛港的应用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实现了港口企业内部数据的全面管理和应用,为港口企业管理、决策、预警等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航海贸易逐步推进,港口航道的应用就越来越重要,为顺利的进行货物运输提供便利。当然,要想保证港后航道能够有效应用,需要加强港口航道建设。而通过对我国港口航道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港口航道建设现状不佳,或多或少均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也间接说明了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港口航道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希望对于促进港口航道良好建设与应用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贾婷 《中国港口》2017,(6):54-55
随着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发展,原有调度、货运费收等业务系统技术架构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业务管理和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要求。因此,推进打造新型港口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势在必行一、秦皇岛港口生产业务管理职能域构成秦皇岛港以"矿—路—港—航—电"为最典型最主要业务价值链,同时港口兼顾杂货、油品、集装箱等货类经营。  相似文献   

4.
王文 《珠江水运》2024,(8):118-120
在港口与航道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关乎着项目的整体质量,所以,工作人员应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合理应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才能满足项目施工要求。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工程概况,其次阐述了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最后提出了港口与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措施。以期对项目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基于智慧港口发展架构,从技术支撑层、数据支撑层和应用支撑层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即企业服务总线)、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港口现有业务信息及货品交易数据的有效整合与智能化分析、处理,促进港口政务监管、能源物流、能源商务、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与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港口与航道建设飞速发展,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频率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各个港口与航道工程中都得到了普及应用。应用范围的扩大决定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必然受到重视,本文就是针对港口与航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裂缝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将港口数字化转型技术与港口业务结合,从大连港承建的国家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出发,依托大连港实际业务情况,高度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在港口领域落地,建设聚焦"需求匹配与跨系统服务协同"的智慧物流跨界服务大平台,基于云技术和微服务架构,打造"互联网+港口+客户"的应用与集合港口全线业务综合运营能力和数字化产品技术输出能力的中台服务,形成以双模IT建设应对未来口岸和港口不确定性业务的新模式,打造大连港真正面向客户的互联网生态单一入口,为形成全新港口物流生态圈模式打好技术和业务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历来是港口航道工程施工建设环节的一大难题,也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统观港口航道工程实践,解决此类问题的施工控制技术探讨,成为港口航道工程建设的主要出路。本文概述了某港口航道就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规避事件的工程概况,进一步就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成因及其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归纳分析,以为港口航道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9.
徐小迟 《中国水运》2014,(1):30-31,33
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分层次有步骤,各部门相互协调,齐头并进,才能加快航道施工中信息化的建设。本文结合长江航道局践行“数字工程”工程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思考,简要分析我国港IZl航道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港VI航道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并联系当前港口航道建设采取的主要施工方式,探讨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在目前企业发展中所起的管理因素与效率作用,以加速推进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港口航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这给港口航道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契机,这同时对于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效益的提升十分的有利。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了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作用,找出港口航道信息化建设的不足,最后从航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的角度来得出最后的结论,最后体现了港口与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升港口内部管理数字化以及与外部单位业务协同化的水平,利用物联网、无人机、北斗定位等感知和监测技术,实现对大型散货港口物流基础数据的智能感知和实时采集。通过对港口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推动"互联网+港口"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互联网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基于对港口大数据的集中管理、互联互通和增值应用,建立干散货信息数据元行业标准,为铁路、海事和港口客户提供业务协同支持和物流信息服务,从而提升港口、口岸单位效率和港口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日常生活是质量明显改善,交通工具类型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港口与航道工程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并成为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主要方式。在开展港口与航道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期间,需给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要的重视。然而,实践施工中很容易受诸多制约性因素影响,导致港口和航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出现,直接影响了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基于此,文章将港口与航道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施工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究云GIS技术的基础上,基于云GIS门户软件,开发航道云GIS资源管理与服务演示系统,初步探索云GIS环境下航道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的应用方法,研究航道行业信息模型接入与应用程序创建等,实现了长江航道数据资源的集中式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港口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章中介绍了目前中国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建设、深水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建设,港口建设的科技成果、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和水运行业的信息技术。文章还简要介绍了中国港口发展的近期目标、长江口深水航道二、三期治理工程、上海港大洋山港区和小洋山港区的建设、深圳港建设以及中国港口信息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福州港口建设必须与临港工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福州市上下正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实施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港口大开发、大建设带动福州经济大发展。福州港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港口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期间共安排港口建设项目27项31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总投资达38.06亿元,预计实际可完成23.89亿元。同时,为了改善闽江通海航道通航条件,正在实施闽江航道三期工程,罗源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江阴港区航道二期工程、松下港区7万吨级进港航道建设工程等,港航事业和谐局面正在形成。但是,如何把握机遇,加快福州港口建设步伐,促进福州市…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货运量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为控制货物运输经济成本,港口水域船舶运输率持续提升,为船舶进出港口提供安全、高效的航行通道,也成为海航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文章以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为中心,阐述了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理论,剖析了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方法,并对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7.
詹斌 《港口装卸》2006,(2):30-32
概述长江港口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分析在港政管理体制、港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岸线规划使用、港口通过能力、航道建设整治、港口建设投资、港口法制化建设、软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长江港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扬 《中国港口》2012,(12):9-11,24
航道、锚地是港口开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航道、锚地等级左右着港口开发规模、功能定位、运行效益、开放程度和发展潜力。舟山群岛海域的航道、锚地不仅是舟山群岛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各大港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水航道网,打造海上高速公路体系,对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  相似文献   

19.
魏飞 《港工技术》2022,(6):68-7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港口企业新的建造形式、生产方式及运营模式。港口是推动我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桥梁之一,加强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有利于港口企业在数字时代浪潮中掌握数字化建设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从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入手,利用文献分析工具并从数字化技术应用角度揭示港口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某港口工程为例,详细说明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处理、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验证利用该技术进行港口可视化的可行性,解决常规测量技术在特殊领域的应用不足,为"数字港口"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