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地铁设备接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种类及接地方式、接地环境的分析,指出地铁设备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同时提出了共用接地电阻的确定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接地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地铁接地设计通常采用外引接地极、绝缘引入、设置专用接地网的现状,参考国外地铁接地的设置形式,分析地铁接地网与结构钢筋不能做到真正绝缘的原因.实践证明,采用不大于1Ω的接地电阻完全能够满足地铁对接地的要求.结合实际,说明在地铁接地设计中可以用车站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合理地确定接地电阻的大小,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地铁车站综合接地常规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铁车站提出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地铁综合接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铁供电系统供电方式的特殊性,其接地系统的方案一直存在争议。结合国内规范及国内轨道交通项目的常规做法,从接地网的设置、低压侧的接地、接地电阻值的选取、直流系统的接地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以后的地铁接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地铁车站内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设备的对地电压,防止过电压、静电以及电磁感应的影响,针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要求,介绍地铁车站接地形式的选择和接地敷设方案的设计。推荐地铁车站采用以敷设水平接地网为主、换土和添加降阻剂为辅的接地方案,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接地电阻取值、人工接地网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自然接地极与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的关系等若干问题。阐述了部分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综合接地系统方案,可为人身安全及地铁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综合接地网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综合接地系统以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施工技术适用于300~350km/h高速铁路车站、桥梁、隧道综合接地及接口系统。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在沈阳、天津地铁等项目设计及施工配合中遇到的问题,对综合接地网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接地网深埋的提升方案:①对于综合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可以优化并适度减少,但所有的接地体都必须完全置于土壤中,且布置后实测必须满足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②综合接地网埋于车站的顶板之上,以便于更换。最后对综合接地网垂直接地极及均压带数量进行了探讨。对以后的地铁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使地铁接地网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投资、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铁设备接地的要求,论述地铁车站接地形式的选择和接地敷设方案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采用以车站主体结构钢筋为自然接地体的设计方案;在自然接地体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设置外引人工综合接地装置、利用围护桩结构钢筋、换土、降阻剂的辅助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地铁设计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影响人身安全及运营安全,大连地铁地下为岩石结构,土壤电阻率非常大,经过对垂直接地体法、非金属降阻模块法、双层接地网法等3种接地方法的计算对比,以及经济、安全性等综合方面考虑,选用了双层接地网法对大连地铁明挖车站进行降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时的电气参数合理性,采用 CDEGS 软件建立地下车 站的接地网模型,对比接地网在车站结构底板下方和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区别,并由此展开车站 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结构顶板上方覆土土壤厚度和接地网网格尺寸、导体直径的细化研究,结果表明: 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和土壤厚度对接地电阻值起重要作用,接地网的网格尺寸和导体直径对电阻值的 影响甚微,最后对接地网上方地表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严重的短路 接地故障时,在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接地网并不会引起地表上方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超标,具有较高的安全 系数,证明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的电气参数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接地装置的施工工艺和要点,并将几种接地装置用材及焊接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指出采用铜排、铜包钢接地极和热熔焊接方式进行综合接地装置安装的先进性和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热熔焊接方式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论述屏蔽门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需要高度重视屏蔽门的接地和绝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分析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的绝缘结构,阐述其在施工、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和措施,包括确定合理的绝缘指标、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4.
侯启方 《电气化铁道》2009,(3):11-13,16
从接地设计原则、接地网材料和寿命、接地网布置形式等方面,对常规铁路和客运专线牵引变电所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接地网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介绍了预防接地网故障及优化地网设计的~些新方法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地铁车站采用常规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应用于地铁地下车站中。以重庆某地铁地下车站为例,对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为今后地铁车站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为例,全面梳理地铁与综合管廊的空间关系,并按建设时序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各种条件下处理地铁与管廊工程的协调方案,从地铁区间、车站附属以及车站主体3个方面提出综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实施的解决方案。综合管廊与地铁区间相交时,地铁设计在纵向上加大埋深;与车站附属相交时,根据建设时序选择双方上下层关系;与车站主体相交时,根据建设时序选择合建或者绕避,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于建功 《铁道车辆》2007,45(3):36-37
对比了青藏铁路发电车DC600 V供电系统的2种接地方式,最终确定了零线对地绝缘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8.
胡安祖  田庆 《铁道车辆》2011,(9):32-34,6
对城轨地铁车辆正线运行时连续发生的制动用速度传感器烧毁事件进行了剖析,从车辆本身接地系统和车辆行驶轨道接地情况2个方面入手,找出了问题原因,提出了对列车主接地系统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了合理化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