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段原204电机解体组装检修均在地面,靠天车翻转,完全用人力板手拆装,工作时既不安全,又费工。 79年上半年,我们设计制造了204牵引电动机解体组装综合检修工作台。电机的拆装翻转均达到机械化、半自动化,对生产布局合理化和效率的提高都有较大的意义,经运用工效可提高4倍以上。主要结构原理工作台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夹持翻转尾座、工作平台、承载转盘、龙门行吊(图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东风型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的故障趋势,主极绕组、换向极绕组的接地和断线等定子故障正在逐年减少,而电枢绕组匝间短路或接地、均压线短路和断线、换向器接地和断片、铁心端板断裂、后支架断裂等电枢故障却逐年增多。就以我段为例,1984年须进行大修的牵引电机电枢达64台,加之随机车入厂大修及段内进行的单项大修的牵引电机,总计达130多台,约占全段配属机车牵引电机的三分  相似文献   

3.
第五讲总装零部件的制修要求 1 电枢轴承 轴悬式牵引电机的电枢轴承是在十分复杂的作用力条件下工作的,这些作用力为:电枢质量的固定载荷;由于牵引力、单边磁拉力引起的可变载荷;电动机特别是电枢动力加速度引发的动态载荷;电枢的残余不平衡量引发的作用于电枢轴承上的载荷;其它因素(例如电机有关制造公差、齿轮传动装置的磨耗以及轮对与电枢之间相对转动的角加速度)引发的作用于电枢轴承上的载荷.当然,在研究电枢轴承的工作条件时,还必须研究与电枢轴承正常工作配套的轴承盖、内油封、外油封和端盖相应部位的结构与工作条件. 牵引电机中常采用单列短圆柱轴承.单边传动时,为了使刷盒能正确地定位在换向器工作面上,即电刷既不超出换向器工作面,刷盒壁也能与升高片有足够的距离,在换向器端(前端)常采用止推式滚柱轴承,而在非换向器端(后端)采用无挡板的滚柱轴承.双边传动时,大、小齿轮均为斜齿,此时两端大、小齿轮上斜齿的倾角方向相反,从而产生方向相反的轴向作用力,使得在后端无挡板的滚柱轴承下电枢能自由地轴向定位.这种电枢窜动量保证了大、小齿轮的正确啮合,关于电枢窜动量问题将在下面专门讨论. 众所周知,电枢轴承是根据额定工作能力C来选取的,C值常列举在轴承的产品说明文件中.轴承外形尺寸越大,C值也越大,即  相似文献   

4.
我段用整体浸焊代替烙铁焊已有一段时间,实用效果很好,未出现过大故障。我们的方法是:在施焊前,先用一钢帽罩于换向器上,钢帽的上沿约离升高片60毫米,上沿带有斜口,斜口内填塞石棉绳,并用石棉粉与石膏水调制的混合浆封死。焊接前先把电枢置烘箱内予烘85℃、8小时。然后将电枢换向器端朝上放置,在升高片上刷松香水(松香与酒精混合液),让松香水充分渗透。用柴油喷枪加热焊锅,至焊锡温度为350℃并保持。将电枢换向器端朝下浸入焊锅,锡面高过升高片平面约5毫米。焊接  相似文献   

5.
ZQDR—204型电机是东风_2型内燃机车的牵引电动机。目前,该牵引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和电枢绕组端头的连接,全部采用锡焊。由于制造和修理中的工艺问题,电机在运用中因焊接不良而引起的故障较多。轻者电枢绕组缩头,换向器过热变色、换向恶化和开焊甩锡。重者升高片顶部或绕组匝间短路击穿、电枢接地,绑扎钢丝或无纬带崩裂,电枢绕组甩出以致刮坏定子绕组等等。这些事故直接威胁运用安全,影响运输任务的完成。实际上,焊接不良所引起的故障率是较高的,据我段74年统计,全年临修中落修牵引电机80台,  相似文献   

6.
1977年7月15日,我段东风_3 0067号机车1D电机在运行中突然“放炮”,造成主极、电枢严重轧伤、电枢迭片扭斜移位的事故。回段分析检查,大家认为是由电枢匝间短路引起的。当绕组发生匝间短路时,就会有较大的短路电流。它发出的热量会把无纬带烧断,甚至会使升高片处焊锡熔化,此时若机车仍  相似文献   

7.
引起SS1型电力机车牵引电机3°面处易爬电、放炮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3°面处云母环上包扎用的绝缘材料抗电弧能力不够、耐热性能不佳;二是在3°面处涂绝缘漆后,其表面粗糙,易积灰尘。我们参考了本刊1986年第一期上发表的“聚四氟乙烯板在厂修410牵引电动机上的应用”一文,参观学习了兄弟单位的改造经验,于1986年8月份,开始在我段ZQ650-1型牵引电动机电枢上进行聚四氟乙烯板加装改造,即牵引电机电枢3°面改  相似文献   

8.
我段于1979、1980年连续发生两次切轴事故。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8月7日6G—88机车3位轮FZ2223轴,齿轮侧距轴端540毫米减载槽底部(图1中之1部位),总走行586463公里;第二次发生在1980年11月19日6G—59机车5位轮FZ2063轴,非齿轮侧距轴端640毫米过渡圆弧处(图1中之4部位),总走行834624公里。两次切轴事故,虽未造成机毁人亡事故,但对我段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第一次切轴事故发生后,我们根据切轴部位应用小角度不解体超声波探伤法,仅对断裂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牵引电机轴承是保证电机正常运转的重要部件之一,机车牵引电机轴承发生故障往往会造成机破事故,使运输阻断。轴承损坏通常还引起拉轴、轴弯、端盖变形等其他故障,造成较大的修程。我段近年来在204电机的故障中,轴承的故障约占7~8%,如1981年为8.38%,1982年为7.69%,1983年为7.29%。这些数值和全国统计204电机轴承平均故障比例相近。1983年  相似文献   

10.
·我段2037机车运行中突然出现主电流几乎没有,磁场削弱电阻严重发红的故障。由于当时对故障原因吃得准,果断地关掉第一组牵引电动机的故障闸刀,使机车维持运行回段。上述现象的产生是由于1位电机的C_2大线与6位电机的C_1大线在靠1位电机C_2端跨线联结的鼻子松动、氧化,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因而发热直至着火、烧断(见图1)。第一组  相似文献   

11.
我段配属的ZQDR-204型牵引电动机中,湘潭电机厂的电机较多。在机车运行时由于振动等原因,电机的刷架圈紧固螺母有时松动,刷架圈上的定位销孔则会被销子磨成椭圆形,从而引起刷架圈转动。这时,由于电刷偏离中性位,致使电刷下出现强烈火花而烧黑换向器,造成落换电机。在电机检修时,电刷调好中性位后也有定位销孔和销子对不准的情况发生,都直接影响了电机的正常运用。针对上述问题,原来处理方法是在调好电刷中性位后,将刷架圈和机座点焊在一起。这种方法虽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因为点焊不容易掌握,焊少了会因电机在运行中振动而开焊,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辆用构架翻转机用于转向架构架的分解与组装。在轮对及其他附件拆除后,将构架放置于翻转机上,利用翻转机的夹持机构、旋转机构,将构架进行180°(正反方向合计360°)翻转,便于转向架构架的检修、拆卸或组装零部件。文章阐述了构架翻转机升降机构丝杠螺纹和减速电机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对丝杠强度和螺母强度进行校核。同时对构架翻转机的结构部分和电气部分的设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抱轴承的结构和有关限度 SS1型电力机车的轮对和牵引电机的组装关系见图1。由图1可知,轴对和电机通过抱轴瓦连接在一起。抱轴瓦由上瓦和下瓦组成。用键和螺栓把抱轴瓦和电机机座固定在一起。车轴和轮心、轮心和从动齿轮之间均系过盈配  相似文献   

14.
东风_4型内燃机车用 ZQDR—410牵引电动机已投产十一年了。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人们对410电动机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改进。除了对降低定子绕组温升、提离定子可靠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外,近年来对改善电机性能、增大电机容量、降低电枢温升、挖掘电枢潜力方面也做了许多试验研究工作。电枢线圈采用交叉放置,就是对牵引电动机进行更新改造中一项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牵引电机工作环境恶劣,由于风砂雨雪的侵袭,以及磁粉、油脂、铜粉的污染,使牵引电机的定、转子绝缘表面粘附着一层厚厚的油泥,它不但影响电机的散热,而且将顺着裂纹渗入绝缘层内部,致使电机绝缘电阻下降。为了提高绝缘可靠性和改善检修工人的劳动条件,对牵引电机进行清洗是当今内燃机车检修工艺不可缺少的一环。我段在学习兄弟单位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套牵引电机清洗装置。一、清洗装置简介清洗装置(见图1)主要由蒸汽管、水管、  相似文献   

16.
第五讲总装零部件的制修要求(续前) 2 牵引电机前、后端盖与油封牵引电机工作时,某些部件(例如轴承、后支架、电枢线圈鼻部等)由于漩涡气流而产生局部过压与局部负压,如图5-3中在上端盖附近的电机内部空间形成负压。图中内油封为横向布置的多道迷宫式沟槽油封,实际工作中还有其它结构形式,如采用径向布置的迷宫式油封。图中端盖上或轴承盖上的油封7称之为静油封,而压装在电机转轴上的油封4与6则称之为动油封。正常情况下动、静油封沟槽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约为0.5 mm),此间隙太大则油封漏油,太小则油封发热烧损或轴承温升超限。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换向不良曾是204电机的惯性故障之一,尽管自72年以来在204电机上开始逐渐采用DS74分裂式电刷,大大改善了换向条件,但由于补偿的不当,在许多204电机上仍出现换向器隔二片或一片烧伤,因此在厂修电机试验时要做加馈试验确定换向补偿状况,凡补偿不当的电机都要进行解体,调整附加极气隙,再重新组装试验,造成大量返工,有时一台电机要返工二、三次,个别电机返工达六、七次。仅以78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与换向器间的连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电机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这里所说的连接质量,是指绕组元件在换向器升高片内焊接是否良好,是否存在开路;换向片之间或导电元件之间是否存在铜毛刺或导电杂物而造成短路;绕组元件与换向片之间的连接是否存在差错。以往检测电枢绕组与换向器的连接质量,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测量片间电压,另一是测量换向片入端电阻。据此来判断连接质量。但是,在大、中型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中,为了改善运行性能,都采用了均压线。这些均  相似文献   

19.
东风型内燃机车用204牵引电动机,在运用中经常发生一些惯性故障,这些故障反映了该电机在制造上的缺陷和不足,也反映了该电机与高寒地区工作环境不相适应,因此电机临修频繁。以1975年为例,全年204电机共临修120件,占了全年总临修的31%。针对经常发生的故障和高寒地区的特点,几年来结合我段的条件作了些技术改造和检修工艺改进,并加强了试验检查,使电机质量有  相似文献   

20.
我段SS1166机车,1987年11月去外段架修。解体检查时发现第二位牵引电动机的换向极绕组断线。根据断线情况判为烧断。而在架修解体之前一直没有查觉。根据以上情况,我段进行了分析研究。 SS1型电力机车的第二、五位牵引电动机在设计上没有牵引电流表。不象第一、三四、六位牵引电动机,可以通过牵引电流表的电流值监视电动机的工作状态。而且,牵引电动机的换向极绕组与补偿绕组的断线故障,又不同于主极绕组断线故障。后者,可以通过相应的磁场固定分路电阻是否烧损做出判断。而前者,在运用中,一般是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