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据悉当今我国微机的保有量已达20万台,在用的只有20%,用得好的不到5%.这是一个不能令人满意的数字.究其原因,即在微机运用的最基础层次,存在着事后处理、二次劳动等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单机联网,共享数据库等问题亦没有很好解决,阻碍着微机应用的推广、巩固和发展.而苏州市汽配公司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在我国的主流机型——长城0520CH机上,加装了一块MU/FO板,即可拖带8个终端.在这一多用户系统之上,开发出颇具特色的汽配经营管理系统;除了门市开票能全程电脑化外,还能做到各类人员使用微机普及化和数据一次输入及时化.苏州市汽车配件公司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其运用多用户的管理系统在全国物资及汽配系统居于领先地位,并具有推广意义. 1988年3月31日由国家物资局电子计算中心主持,中汽销售服务公司、中国新技术发展公司以及京、宁、沪、苏等地专家、教授参加的苏州汽配公司《MU/FO辅助经营管理系统》技术鉴定会在苏州召开.上述的评价,即是鉴定委员会专家们对该系统的一致结论. 我们认为在目前条件下要提高汽配行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最可行的办法是依靠技术进步.在这方面,苏州汽配司MU/FO辅助经营管理系统为全行业树立了样板.它简单、实用、经济价值高,易于推广.本刊记者正是鉴于这样一个出发点,专程去苏州采访,写了下面这篇纪实报道,期望能引起全国汽配行业有志之士的兴趣和重视,继而学习应用. 事实上,这次与会的江西、福建省公司领导已经表示了上述的意向.我们希望全汽配行业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点,尽快地把微机应用搞上去,以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汽配销售行业,只有一些稍大一点的单位在使用微机,一般的中、小型汽配销售单位使用微机进行商业管理的,到目前为止也为数不多,究其主要原因:1.受传统式帐簿管理思想的约束,尚未认识到微机管理的优越性;2.汽配销售管理应用软件缺乏;3.受文化程度限制,对微机操作常识模糊;4.对微机的售价缺乏相应了解。 在汽配营销活动中,主要存在进货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帐务管理、合同管理……,如果将整个汽配营销过程纳入微机管理,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3.
据悉当今我国微机保有量已达20万台,在用的约有20%,用得好的不到5%,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着我国微机应用的发展?研究、认识与解决这些难点和阻力,对于微机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就汽配系统微机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和所走的不同道路,结合苏州汽配公司微机运用的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刊1986年第9期刊载了淮阴公司微机应用的12项功能一文,并在第10期详细介绍了大家感兴趣的门市开票功能.最近,又有许多省市汽配公司的同志,纷纷询问微机如何实现仓库管理.下文中,周、邱二位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少国有大中型汽车配件公司的生存已成问题。汽配市场经营不规范,汽配商店“地摊化”。国有汽配公司经营机制不能适应市场转轨,使得国有大中型汽配公司作为配件经营的主渠道被冷落了。职工思想上产生了“红旗能扛多久”的疑问,部分业务骨干或停薪留  相似文献   

6.
由于汽配和维修市场的不规范,致使关于汽配和维修质量问题的投诉逐日增多。 目前国内除少数城市开始规范管理外,大多数城市和地区汽车维修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不少企业或摊点收费不规范,维修质量存在隐患,使车主防不胜防。因此在修车时应谨慎选择维修站。 新车,又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应考虑去指定维修点维修。 不在保修期或无指定维修点的车子也应  相似文献   

7.
苏州汽配公司在当前汽配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以全新的经营策略狠抓两手:一手抓多种横向联营为主的全方位经营;一手抓以引入微机为主的全面经营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今年1~7月份的纯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总销售额增长47%,全年可望接近4000万元大关。微机的引入是今年初着手准备,4月开始在引擎系试点,取得成功后,6月底盘系上马,7月全面铺开, 8月起迎接了验车期  相似文献   

8.
94年12月下旬,广州市汽配公司热情接待了一位满面污垢,在广州街头流浪了近两个月的沈阳市汽配公司职工张恩福,10月初张恩福因患种经分裂症,他身上仅带300元人民币就离开沈阳,想到海南找妹妹。当他途经上海来到广州时,身上所带的钱已经花光。举目无亲,只好流浪广州街头,露宿于火车站、天桥底,到大排档或垃圾堆拾残羹剩饭充饥。危难中,他想起广州汽配公司和沈阳公司有业务来往,于是就找到广州市汽配公司求援。  相似文献   

9.
我的观点是中国汽配市场实际上已经革命了。此次,我是作为配件供应商的代表参加会议的。我本人从事这一行业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大陆有5年的经验,其余是在台湾。"梅施"是专营发动机配件的公司,与许多汽配经销商合作。就大家前面谈到的汽车配件信息化话题,我有一点看法是,汽车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在去年6月向省汽配公司签定了“基数利润包干,超基数利润分成,欠收自补”为期三年的承包合同。为了更好地发挥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汽配销售系统中的威力,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应认真研究解决。 1.承包经营责任制必须向调节管理规范化迈进现在确定经营者,是由省公司任命分公  相似文献   

11.
面对汽车工业市场持续几年的萧条,面对众多社会网点的竞争,背负着众多冗员、巨额贷款、庞大库存等沉重包袱的国有汽配公司,为了生存,近几年在经营中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其中,统进分销被公认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搞大进大出,吸引厂家合作,获得更大让利,而且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在地(市)级汽配公司中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典型,在不少省级汽配公司中也在进行试验。总结他们的经验要  相似文献   

12.
上海汽配市场上凡是经营状况不错的汽配公司,大多有数处经营场所或称为分公司,或在本市开几家分公司,或跨省市设分销机构。这类汽配商的抗市场风波能力、新产品消化推广能力都远优于其他按传统方式经营的汽配商,其中尤以跨地区经营的汽配商更胜一筹。 连锁经营、网络销售是汽配商梦寐以求的最佳经营方式,但很多汽配商苦于经营模式、用人机制、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一、汽配流通企业管理层次的由来与分配层次的形成汽配流通企业内部目前实行的销售公司(省、地市级公司)——营销、管理部门——柜组、经销网点三级管理体制或层次,是在30年来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别是改革10年来,随着汽车配件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汽配流通企业纷纷划小核算,下放权力,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分级管理体制,使企业的三级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行,国营汽配销售企业也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一样,正在实行或准备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我省汽配公司系统有几家地区公司已试行了这一作法,但多数单位还在慎重考虑之中。在劳动制度改革中,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行定员目标管理,根据销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汽配公司进口配件门市部,根据部门工作需要,于1985年5月19日在上海汽配公司通过了《进口合同管理系统》的局级技术鉴定. 《进口合同管理系统》是以IBM PCXT微机为硬件环境;CCDOS3·0及DBASEⅡ数据库管理系统为软件支持.整个系统由12个小模块组成,采用中文菜单方式调用.  相似文献   

16.
仓储管理对汽配公司的经营成败、效益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前主渠道作用削弱、效益滑坡的情况下,更显重要.去年本刊第7期曾发表了一篇本文作者撰写的《浅析汽配公司仓储管理模式》,引起了同行的共鸣.现再刊登一篇关于南通汽配公司建立与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仓储管理系统,打破传统格局,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经验介绍.这对全行业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望能举一反三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初识孙鲁秦是在2003年杭州全国汽配会期间,我被他一首“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嘹亮的歌声所折服。他60开外,性格刚毅、精神矍铄;他一诺千金,掷地有声、言出必行,他的豪爽和睿智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我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中国汽配市场发展战略论坛”在西安市隆重召开期间,开始了对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副会长、全国汽车配件市场联合会副理事长、西安海纳集团公司董事长孙鲁秦的专访。  相似文献   

18.
一个城市有三、五家汽配市场(城),大城市甚至有10~20个汽配市场(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大部分市场处于招商不足、进退两难,有的甚至濒临倒闭的情况下,市场经营急需创新。这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到了房东、经营者的面前。 在上世纪的90年代,汽配市场开始风风火火地在全国各地先后面市。但由于“为谁服务”和“怎么服务”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17年开始,已经陆续有不少供应链企业和汽服企业融合的案例,最近中驰车福与星至宝成立合资公司,上海柚紫养车和苏宁战略合作,都在透露一个风向,各自领域的拼杀渐红,汽配和汽服各角度的融合成了必经之路。无论是汽配还是汽服,圈外人的BD(商务拓展)成本是圈内人的5倍以上,而运营成本差异更是在10倍以上。信任建立成本太高,而行业天然能够解决。所以,所谓的去中间化,本着上来就把传统行业打掉的打法基本都走不下去。这时企业发现有些事不是自己全能做完的,于是想到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一、领导重视,发展较快。为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我公司已开始应用微机进行管理。从1984年6月制定规划、购置设备,到1986年1月组建了公司的电脑中心,先后选送50余人次参加微机应用知识学习。两年共投资60万元。现有专职操作人员2名,软件编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