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及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文章基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介绍该院校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状况。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的内涵以及书证融通意义,提出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三教”改革、实训建设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实现1+X证书制度下的书证融通实施建设工作,旨在培养满足企业与用人单位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3.
4.
马玉蕾  刘颖 《专用汽车》2022,(7):104-106
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应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过融入1+X证书制度与课证融合课程改革理念,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企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下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课程改革方向以及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飞速发展,1+X证书制度就成为了职业教育质量延伸的主线.在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证书X融合的过程中,为国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发展和延伸方向.1+X证书课程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提高专业和素养的覆盖面积,对学习成果重新定位,在课程体现的相互融通下,扎实推进,有计划的制定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王轩  周卫红 《中国电动车》2023,(12):128-130
现阶段,落实“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总结、分析“1+X”制度实施以来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教学实践的“1+X”制度背景下高职财管专业书证融通路径。  相似文献   

7.
8.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背景下,如何实现学历证书“1”和技能证书“X”的有机融合是摆在试点工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对课证融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一种适合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最后,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池技术中级证书为例,介绍证书与专业课程的具体融通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1+X"证书制度属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设计.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证书,还可以提高就业技能,扩展就业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行业企业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涉及到十几个职业领域.汽车专业领域就属于"示范专业点"的范畴,并且深化改革,打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1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推进之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广受关注,高职院校处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需要及时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在教育期间将学历证书与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程度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其需求的人才。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则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来有效优化高职汽车专业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文章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通过解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解读职业院校各类技能大赛赛项和规程,提出适用于1+X考证制度的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路,并设计出既能参加比赛又能适应取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图,各职业院校可结合专业情况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给出赛教融合模式下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设置实施建议,提出解决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衔接问题的关键点,为职业院校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速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让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新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内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锻炼学生实践技能,教学中可以将1+X证书制度作为参照,为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参考方向.因此,本文首先针对1+X证书制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影响展开探析,其次对1+X证书制度影响下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包括要引入职...  相似文献   

18.
19.
20.
1+X证书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推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要求,想要在1+X证书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做好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创新传统教学课堂,1+X证书考核需要制定试点目标、选择考核区域,研究1+X证书开发技术方案,通过专业化组织机构进行专业证书的发放,构建信息化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